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清华校友卖“隐形眼睛”:年入4.33亿,全球第一,港股上市

为全球超过一半扫地机器人提供这只“眼睛”的公司——深圳市欢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欢创科技”)——正冲刺港股IPO。

作者 | 铅笔道 华泰诗

你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是否有一个像塔楼一样凸起、不断旋转的“小脑袋”?那是它观察世界的“眼睛”——激光雷达(LiDAR)。

这种装置让机器人精准识别沙发的位置、桌腿的宽度,甚至能避开在角落打盹的小猫。

如今,为全球超过一半扫地机器人提供这只“眼睛”的公司——深圳市欢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欢创科技”)——正冲刺港股IPO。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2024年欢创科技在全球扫地机器人空间感知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在激光雷达产品领域,其出货量约80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逾50%,继续保持领先。

成立以来,欢创科技已获得多家知名机构投资,包括东方富海、希扬资本、一村资本、晨晖创投、中航国际、前海母基金和基石资本。IPO前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30.4亿元。

01

欢创科技的掌舵人周琨,1979年出生。

2003年,他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毕业,主攻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分析,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那时,他已对视觉空间定位技术着迷。毕业后赴芝加哥贝尔实验室,积累了人机交互的实战经验。

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国移动卓望科技、泰山在线等企业任职,深耕视觉算法十余年,累计获得二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那段时间,他像个安静的探险者,总在琢磨如何让机器“看懂”世界,却发现大公司中技术落地往往步履缓慢——这份“不安分”,成了日后创业的起点。

2013年,周琨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王健创立欢创科技,最初瞄准的是电视行业的体感交互市场。快播当时看中了他们的技术,不仅投资,还提供办公场地,希望结合欢创的摄像头做远程遥控与体感游戏。

然而,三个月后快播被查,欢创科技瞬间失去客户与资金,十几名员工的工资成了难题。

在危急关头,团队咬牙拿下创维的订单,为其电视研发摄像头,并在三个月内实现量产,才算稳住阵脚。

之后,公司短暂转向VR领域,研发出比Oculus精度高10%的定位系统,吸引了腾讯、华为等潜在合作方。

但2017年CES展上,VR巨头集体缺席的场面让周琨意识到:没有生态主导,这个市场难以起量,欢创必须另觅赛道。

02

转折出现在当年4月。科沃斯投资部门问他一句话:“你们的技术能不能做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雷达?” 这让周琨眼前一亮。五个多月的调研后,他发现扫地机器人虽已发展十年,却因室内定位不准、体验糟糕,迟迟未被看好。

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路线:激光雷达精度高但昂贵,可见光导航便宜却不准。周琨判断,关键在于未来三四年能否把激光雷达成本降下来。而在量产一致性与可靠性上,欢创长期积累的单目空间定位技术恰好契合“近距离、高精度”的需求。

“这既不是没人看的蓝海,也不是血拼价格的红海,而是适合创业者突围的‘粉红市场’。”他后来这样总结。

2017年9月,欢创科技正式立项扫地机激光雷达项目。此后团队埋头研发,用自研算法与芯片打造出高性价比产品。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欢创的激光雷达很快成为行业标杆,让机器人能在家中“自如穿梭”。

次年,公司推出首款自研ASIC芯片C1,以消费级面阵传感器替代工业级线阵方案,将成本降低40%-50%。其首款产品Camsense® X1当年量产,一举解决行业“高成本、低精度”的痛点。

凭借“自研芯片 + 核心算法”的组合拳,欢创科技迅速成为小米、石头、科沃斯等头部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到2024年,其激光雷达出货量达到800万台,市场份额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

在深耕机器人赛道的同时,欢创科技也未放下最初的VR/AR梦想。

团队持续投入VR手柄的空间定位技术研发,与谷歌、Meta、HTC等国际巨头展开合作。在他看来,虽然VR行业暂时陷入低谷,这场长跑拼的不只是创新,更是“洞见与意志”。

除了扫地机器人,欢创科技还将技术延伸至割草机器人、工业检测等新领域,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商飞、高通等行业巨头。

伴随技术突破,资本也接连而至。成立至今,欢创科技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东方富海、希扬资本、一村资本、晨晖创投、中航国际、石头科技等。IPO前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30.4亿元。

03

欢创科技的出现,解决了“机器人普及”长期受限的一道核心难题——性能与成本的矛盾。

过去,行业普遍采用“通用芯片 + 线阵图像传感器 + EEL激光器”的组合方案。

这种方案虽性能稳定,却问题重重:线阵传感器价格高昂,通用CPU或FPGA芯片在处理高速点云数据时算力不足、可靠性有限;再加上体积庞大的EEL激光器,整套模组成本居高不下。结果是——这类感知系统根本无法用于大规模消费级机器人,商业化空间极其有限。

2018年,欢创科技用一场“魔改式”创新改写了行业规则。

他们提出全新的技术路线:“自研ASIC AI芯片 + CMOS面阵图像传感器 + VCSEL激光器”。

公司大胆地用手机摄像头中常见、成本极低的CMOS面阵传感器,取代昂贵的工业级线阵方案;再用更小巧、更成熟的VCSEL激光器替代EEL激光器。

让这些“平价元件”实现高精度感知的关键,是那颗自研的ASIC AI芯片。欢创把核心的空间感知算法直接固化在芯片内部,从根本上解决了通用芯片算力不足、可靠性低的短板。

这一创新在2020年结出成果:X2激光雷达问世。它体积更小、成本更低,迅速成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主流方案。也正是这次突破,引爆了随后几年整个市场的增长浪潮。

在这套技术体系下,欢创科技最核心、也是最赚钱的产品,是“三角测距激光雷达”。

财报显示,这一产品几乎撑起了公司的全部营收:

2022年收入1.44亿元,占比99%;

2023年增至3.27亿元,占比98%;

2024年进一步升至4.08亿元,占比仍达94%。

直到2025年上半年,随着dTOF激光雷达和线激光传感器开始放量,三角测距激光雷达的收入占比才降至72.7%,但它依然是欢创科技最稳固的“现金牛”。

04

如今,在全球前五大扫地机器人品牌中,有四家选择欢创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这些客户合计占据全球超过六成市场份额。而欢创与它们的合作,平均已持续五年以上。

在全球少数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空间感知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欢创科技的规模位居首位。

这种技术与客户壁垒,直接反映在公司财务数据上。

其总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32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2.5%。这股势头在2025年仍在延续——仅上半年,公司就实现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63.1%。

但高速成长的背后,是同样激进的研发投入。

过去三年多,公司持续保持“战略性亏损”:净亏损分别为2869.5万元、88.3万元、3137.5万元和415.7万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高强度研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98亿元。

05

整个机器人产业,正从“执行任务”走向“具身智能”——机器不再只是“看见”世界,而是“看懂”并能“应对”。

今天的扫地机器人能绕开障碍物,只具备几何识别能力;而未来的智能机器人能辨认出那是一只拖鞋,并将其放回鞋柜——这意味着感知、认知与行动能力的融合。

这场智能化变革正在催生新的市场。

灼识咨询预测,全球智能机器人空间感知解决方案市场将从2024年的26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7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2%;中国市场更快,从108亿元增至3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

换言之,“大脑”和“眼睛”的市场增长,正超过“身体”本身。

未来的竞争,不再属于单一传感器制造商,而是属于能提供完整系统方案的玩家。行业公认的三大趋势是:

一、传感融合成为主流。

未来设备需同时整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多源数据,实现更稳定的环境理解。

二、AI赋能推动“看懂世界”。

行业正从“几何识别”(识别障碍)迈向“语义推理”(理解物体意义),背后依赖更强的AI算法与大模型能力。

三、软硬一体与边缘AI崛起。

随着算法复杂度上升,计算需在设备端实时完成,以降低延迟、提升可靠性。这要求芯片设计与算法优化深度融合,实现低功耗与小型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