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62岁创业,仅用6年上市,市值1000亿,股价暴涨360%

10月27日,西安奕材登陆科创板,总募资额约46.36亿元,成为陕西省2025年迄今规模最大的IPO,也是陕西募资规模最大的民企IPO。

作者 | 铅笔道 黄小贵

上市当天,股价一度暴涨360%,市值突破1000亿。

科创板又来了一家明星公司: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奕材)。

10月27日,西安奕材登陆科创板,总募资额约46.36亿元,成为陕西省2025年迄今规模最大的IPO,也是陕西募资规模最大的民企IPO。

截至10月29日收盘,西安奕材市值为1080亿元。

西安奕材创办于2016年,是一家12英寸电子级硅片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西安奕材背后,是一位大佬:原京东方掌舵人王东升。

01

2019年,62岁的王东升从面板巨头京东方退休。王东升这个名字几乎跟京东方绑在一起。

王东升是浙江东阳人,刚读完初中就下乡,当过村里的木工、会计,后来招工去湖北襄樊搞三线建设。1978年,他进入杭州电子工学院。

毕业后,王东升进入北京电子管厂。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同年9月,时年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担任该厂厂长。当时,王东升其实准备走了,想去南方闯荡。但一个同批进厂的年轻人说服了王东升:厂里好些年没有按时发工资,不能按时报销医药费,一些带过他们的老师傅去附近菜市场捡白菜帮吃,为了让老师傅可以按时发工资,报销得了医药费,我们留下吧。

1993年4月,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随后,京东方迅速扭亏为盈,1997年在深圳实现B股上市,用5年时间从濒临倒闭到涅槃重生。

在90年代末,王东升就判断,显像管迟早会被淘汰,未来是属于LCD(液晶)和PDP(等离子)的,于是进入液晶领域。

2003年1月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集团旗下液晶显示器件业务的子公司HYDIS,为进入液晶显示行业突破了技术、专利壁垒。并在北京上马一条5代线,把收购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的技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巨头都放缓了扩张,王东升却提出了“化市场低谷为成长机会”,京东方开始了逆势扩张之路。从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京东方连续建成五条生产线,一跃跻身全球前五。

到2017年,京东方的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全球占比25%,已跃居全球第一(按面积是全球第三)。很早之前,王东升就给京东方定下目标:一定要做行业第一,因为半导体显示行业做不到第一活得一定是不太好的。

王东升对核心技术非常上心。在京东方最困难的时候,一年亏损几十个亿,有人说京东方就别投研发了。对此,王东升表示理解:“我们是上市公司,亏损就会被别人骂,但我们还是一年投了30多个亿。如果不投研发,我们当年可能维持不亏,但是就没有现在的京东方了。”

2019年,王东升从京东方退休,京东方营收高达116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他从一个财务人员到解决了中国大陆“缺芯少屏”的屏的问题,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之父”。

02

2019年,王东升二次创业,参与打造奕斯伟。奕斯伟逐渐壮大,一分为四,分别对应材料技术、计算、系统技术、封测技术四家公司。

承接12英寸硅片业务就是北京奕斯伟科技,随后更名为北京奕斯伟材料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4月,其迁址至西安,名称变更为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奕材并不直接做芯片,而是做硅片。

我们在半导体行业新闻中经常能听到一个词“晶圆”,晶圆就是硅片的一种。

硅片是硅单质材料的片状结构,厚度比较薄,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结构,有单晶和多晶之分。由于半导体用硅片是圆形,所以半导体硅片也叫“硅晶圆”或者“晶圆”。晶圆是芯片制造的”基底“,所有的芯片都是在这个“基底”上制造。而硅片的性能和供应能力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力。12 英寸硅片是目前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贡献了2023年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0%以上。

西安奕材的产品广泛应用 NAND Flash/DRAM/Nor Flash等存储芯片、CPU/GPU/手机 SOC/嵌入式 MCU 等逻辑芯片、电源管理、显示驱动、 CIS等多个品类芯片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

西安奕材自2019年开启对外股权融资,先后获得四轮融资。

其中,2021年7月,西安奕材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0亿元;2022年12月,西安奕材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40亿元。当时创下了中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

据统计,成立以来西安奕材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00亿元。上市前,西安奕材估值达到240亿元。

IPO前,西安奕材大股东是奕斯伟集团,持股为12.73%。其他股东包括陕西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中建材新材料基金、宁波庄宣等60余家投资机构。

以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计算,西安奕材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6%和7%,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西安奕材12英寸硅片合并口径产能已达到71万片/月;到2026年,公司合并产能将达120万片/月,届时可满足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10%。

03

西安奕材营收增长很快。营收从2022年的10.55亿元增至2024年的21.2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1.83%。2025年上半年,产销量达384.35万片,营业收入同比大增45.99%至13.02亿元,创成立以来半年度营业收入新高。西安奕材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6.83亿元和-7.38亿元。

王东升在京东方时曾经说过,“要做就做世界领先,否则不如干脆不做。所以,亏什么不能亏研发。”作为国内12英寸硅片领域的“硬科技”代表,西安奕材自成立以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5.76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9%,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3.15%。

西安奕材的核心技术覆盖12英寸硅片生产的所有工艺环节,基于外购和自研的工艺设备已形成独立自主的包括IP、专利、Know-How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目前已达到国际同行业同等水平,均有专利和技术秘密保护。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预计将维持中高速增长,从2025年起至2030/2033年间 CAGR(年复合增长率)在 8%-10% 左右。

除了为智能手机、车用电子、物联网、工业器件等成熟赛道,新能源车、高压功率转换、5G/6G射频模块的增长,将带动对硅基底(包括 SOI/高纯硅片)需求上升。SOI/射频/功率用片将在12英寸硅片市场中占比提升。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还参考了《王东升:如何塑造京东方?》(经济观察报)、《京东方王东升:冒险精神不是赌徒心态》(第一财经)等报道,一并致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铅笔道编辑部

铅笔道记者

铅笔道铁牌记者

qianbidao01(欢迎添加)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