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一个知名投资人的“上亿学费”

所有极致的东西如果没有转化成顾客的认知优势,干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在累积成本。

 来源 | 笔记侠

作者 | 冯卫东

艾·里斯在《聚焦》这本书里说过,“影响、左右顾客选择的不是质量,而是关于质量的认知。”产品的极致不是创业者或产品经理想像的极致,而是围绕顾客看中的特性去做,围绕这个建立环环相扣的配称,并且要把它传达出去。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品牌,而不是产品。所有极致的东西,包括极致的材料、极致的工艺,如果没有转化成顾客的认知优势,干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在累积成本。

本文结合了天图投资CEO冯卫东11年定位研究与实践,用清单化、体系化的定位实战工具,助你科学定位,抢先突围。

一、你为什么一定要学定位?

定位理论诞生于1970年代的美国,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人合著了《定位》一书,从此以后,营销界就出现了一个绕不开的名词——定位。

后来的40年中,两位大师陆续出版了20多本定位系列书籍,使定位理论成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1990年代,定位理论传到了中国,早期学习定位理论的不少企业家取得了很大成功。

比如创立蒙牛乳业的牛根生,创立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到互联网时代,则涌现出一批学过定位的互联网企业家,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小米科技的雷军、360的周鸿祎……

在咨询界,定位也越来越普及,在定位咨询机构帮助下,近10来年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品牌,比如王老吉凉茶、长城汽车、东阿阿胶、六个核桃、瓜子二手车等。

而我最早接触定位,是因为做投资的需要。

一个投资决策关乎亿万资金的生死回报,残酷地考验着投资人对项目的科学判断能力,所以投资人是最饥渴的学习者之一。

之前,在商学院学的知识始终没能让我开窍,直到看到定位理论讲的“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顿时如醍醐灌顶,于是我开始深入研究定位理论。

和其他学习者相比,投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会用真金白银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会有更多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

我亲历过不少项目的灰飞烟灭,甚至是一度盈利良好的明星项目。当然,每一个失败的项目都加快了我的学习速度。

回过头来复盘一些失败的项目,不能说企业的产品质量不高,也不能说企业执行力不够,也不能说企业家不够勤奋,但最后就是输了。

通过学习定位理论,我知道了这些企业输在品牌。

没能让顾客优先选择你的品牌,你的努力就会是白忙一场。

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根源是“顾客的选择比企业的努力更重要”,然后才是“企业的选择比企业的努力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企业的选择要顺应顾客的选择。

包括天图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定位理论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的时候,天图什么都投,看到好的项目就想投,结果交了不少“学费”。后来专注于消费品投资,不再像之前那样疲于奔命。

合作伙伴也知道了天图需要什么,推过来的项目都越来越精准了。

同时,这也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使得众多消费品企业在融资时会优先考虑天图,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投资了许多数一数二的消费品品牌。

比如周黑鸭、百果园、奈雪的茶、德州扒鸡、鲍师傅、小红书、蘑菇街、吐槽大会等等。

二、产品经理的极致≠消费者的极致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的成果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但是德鲁克到晚年都还在苦苦思索,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现实面前,企业的成果是越来越难以界定的,成果在企业外部的什么地方?如何界定企业的经营成果?

定位理论对此作出了回答:企业成果确实是在企业的外部,在顾客的心智中。

但这一点依然没有被商学院意识到,直到现在商学院讲竞争的时候还是以企业为竞争单位,这给战略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困惑和迷雾,也无法有效的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

事实上,顾客只关心品牌而不关心品牌属于哪个企业,当然也就不关心企业拥有的资源、人才和商业模式。

举个例子,品客薯片是哪个企业拥有的品牌?金霸王电池呢?南孚电池呢?

我在各种场合测试,绝大多数人一问三不知,个别人因为职业关系知道它们全都属于宝洁公司,但这些职业人士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全都不属于宝洁了:

品客薯片卖给了百事可乐,金霸王电池卖给了巴菲特,南孚电池卖回给了鼎晖投资。

品牌易主很常见,但顾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而且很多时候企业也不想让顾客知道,比如宝洁公司肯定不想让顾客知道品客薯片属于宝洁。

而顾客只需要记住品牌,帮助他有效进行购买决策,这就够了。

因此,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牌而非企业,这也正是定位理论被众多商业人士认可的原因之一。

提到品牌,不得不提可口可乐品牌神话的故事。如果可口可乐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了,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重建可口可乐。

因为银行会争着贷款,供应商会争着赊销原材料,经销商渠道也会排着队等着提货,消费者也会等着买可口可乐,如果缺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可口可乐要招人也有大量的人才过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并没有真的发生过,谁知道呢?但我们现实中就有一个真实的神话。

大家知道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官司(商标之争),广药集团打赢商标官司,确实把商标收回来了。

但是没有人、没有工厂、没有渠道,一切都没有,他们从5个人的团队,三个月内就招到3000人,然后到处找工厂、建工厂。

几年下来,广药2013年的年报显示它已占了凉茶市场份额的60%,实际上已经把市场份额重新夺回来了,这就是典型的品牌效应,现实版复刻可口可乐神话的故事。

大火能够烧掉的大都是花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品牌真正的力量体现在心智预售,在顾客看到你之前,或者是打开手机APP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选择你品牌的东西。

没有完成心智预售的表现形式是现场的随机购买,而完成了心智预售的表现形式就是指名购买。

如果品牌没在顾客心智中实现预售,那顾客就会在货架上东看西拿,这时左右顾客选择的是货架,而不是品牌。此时,是货架创造了顾客。

而强大的品牌谈判的筹码是反过来的。像“外婆家”这样的餐饮企业,商场是反过来补贴装修费的,还要反向保底。这种情况会出现,就是因为品牌创造了顾客。

品牌创造客户,其背后真正的是顾客价值。你创造了顾客价值,顾客才能优先选择你。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另外一种观点,就是所谓的爆品战略、产品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有了极致的产品,消费者就会自动上门,因为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口碑传播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这其实是一种幻觉,信息不对称是永恒的,互联网也没有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

首先,竞争者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制造噪音,比如雇佣水军、差评师、刷单公司,导致“网络无真相”。

其次,虽然互联网让信息极为丰富,但消费者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精力却极为有限,过于丰富的信息不仅不会减少信息不对称,反而会让顾客不堪重负,放弃做万事通,宁愿做小白,反而更加依赖品牌来降低信息费用。

讲一个真实例子,就是杭州的甘其食包子。

创始人信奉产品主义,用最好的原料,好到什么程度呢?面粉是市面上买不到的定制麦芯粉,肉也不是一般的五花肉,而是前腿精瘦肉搭配脊上肥膘,这样才有最佳的肉香和口感。

同时还用最好的工艺,坚持手工包制,还要包子皮、包子馅的误差都不超过两克,而且坚持现包、现蒸、现卖。

甘其食虽然做出了最好吃的包子,但却不善于经营品牌,结果消费者并不知道它做的这些极致的原料和工艺,就不愿意为它的包子多掏钱,但它的成本却比竞争对手高,所以企业难以实现高速成长。

真正的产品主义,不仅要极致的产品,还要会做品牌宣传。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极致的品牌认知,否则就会产生大量没有成果的内部成本。

我这样批评甘其食,会对甘其食不利吗?实际上,每当我讲甘其食包子的故事,绝大部分听众都会产生一个念头,就是下次去杭州一定要尝一下甘其食包子。

所以,这样的批评其实在帮甘其食建立品牌。

艾·里斯在《聚焦》这本书里说过,“影响、左右顾客选择的不是质量,而是关于质量的认知。”

产品的极致不是创业者或产品经理想像的极致,而是围绕顾客看中的特性去做,围绕这个建立环环相扣的配称,并且要把它传达出去。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品牌,而不是产品。

所有极致的东西,包括极致的材料、极致的工艺,如果没有转化成顾客的认知优势,干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在累积成本。

其实,学习的最大成本,不是学费,也不是时间,而是学了错误的知识,还把它付诸实践。

有多少企业花了百万、千万咨询费,却买回来一个自杀方案?

三、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称之为“升级定位”

我自己不仅是个投资人,曾经也是创业者、咨询师,现在还有一个身份是创业导师,在创业黑马、高维学堂、中欧创业营、混沌大学等创业社群讲过课、带过学员。

我也在许多创业社群讲授升级定位课程,让不少学员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了定位理论的威力。

比如,广西志公教育创始人上过升级定位课之后,明确了企业的定位,实现了400%的年增长;品牌“汪仔饭”创始人听了我的建议,产品上市10天卖出3万份。

这些国内优秀的企业家表示:“入了东教”、“每天都要听东哥的课”、“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逢人就说一定要上冯老师定位课”……

这些学员是我最宝贵的小白鼠,他们勇于实践定位理论,并向我反馈实践结果,使我能够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实现定位理论的升级和落地。

很多人研究定位,都说要抢占消费者心智,但是究竟要抢占消费者哪一部分心智呢?

我认为,寻找自己的定位不是无中生有,博人眼球,而是要运用外部思维。

你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产品,把他们对你已有的认知提取出来,然后一一分辨,找到对你最有利的形象,然后强化它。

这样做的原因是,定位不是追求新奇独特,而是要找到一个方向,集中在这个方向上积聚品牌力。

更重要的是,这样找到的定位,和消费者原本对你本来的认知非常接近,他们就更容易接受,而你自己本来的优势也更容易放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