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铜质文创工艺品为的“新国货”品牌铜师傅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作者 | 海有梦
主打铜质文创工艺品为的“新国货”品牌铜师傅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铜师傅创始人俞光今年53岁,之前在卫浴行业,通过“铜艺+互联网”把铜摆件做成了年收近6亿元的生意,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拿下35%的份额,稳居第一。
这位“铜师傅”还吸引了雷军的目光——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连同多家知名机构,累计向铜师傅投资高达6.2亿元。
铜师傅的火爆,揭开了文创赛道四大新机会:
一是材质破圈,塑胶树脂等新材料文创产品以每年超11%的速度增长;
二是技术赋能,数字雕刻、3D打印等技术让传统工艺“老树发新芽”,兼顾细腻设计与量产效率;
三是场景拓展,文创产品不再只是当摆件或送礼,更融入日常收藏、自我奖励等多元场景,渗透力倍增;
四是情绪消费崛起,年轻人愿为文化共鸣、个性表达和国潮美学买单。
01
铜师傅创始人俞光很早就在卫浴行业获得成功。
俞光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72年,自小有一颗创业心。念美术中专时,他摆地摊卖对联、批发T恤衫,踏入社会后又干了装修,但几乎每一次创业都未能如愿,他自嘲,“这辈子从没追上过风口。”
后来靠出口高端铜卫浴产品,俞光赚得第一桶金。到2013年时,他的公司年出口额已突破两亿元,“白手起家,开上宝马7系,我成了新昌小县城里的青年才俊。”
随着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2011年后受房地产政策影响,整个行业增速放缓,让他开始思考转型。
一次险些“被宰”经历,让他看到铜制文创产品的机会。
当时他想入手一尊一米多高的关公铜摆件,商家报价高达120万,可彼时铜价仅2.8万元/吨。
俞光结合自己的美工功底和卫浴行业积累的供应链经验分析:2013年的家居饰品市场多是树脂、塑料材质。铜器虽有几千年文化底蕴,却因行业分散、多为小作坊生产而“有品无牌”,且铜材易成型、可通过模具批量生产,比瓷器工艺限制小、比木雕更易标准化,把铜应用到家居饰品领域,完全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当年,他便创办了铜师傅。
初期并不顺利,俞光投资300万元,三个月内报废了上百个模具,差点就打退堂鼓。
但通过在线上研究竞品,他转向小件产品,如30厘米的小沙僧摆件,并追加500万元解决铸造气孔等问题。
2014年,产品上线天猫旗舰店,当天营收破百万,单款999元的铜马卖出500多件。随后,他追加3000万元投资,锁定互联网销售渠道。
到了2016年,其全渠道营收突破1.06亿元,当年淘宝造点新货项目“大圣之大胜”更是创下1976万元的收官金额,刷新了该设计类目的最高纪录。
真正让铜师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不仅公司销售额破3亿元,还迎来了“伯乐”雷军。
身为小米“骨灰级粉丝”的俞光,每年举办的“铜粉英雄大会”引起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注意。黎万强在朋友圈的感慨,最终为俞光换来了一次在雷军面前路演的机会。
路演当天,俞光带着一袋沉甸甸的铜像样品和一份“黑底红字像大标语似的”PPT,闯进了顺为资本的办公室。原本20分钟的预定时间,被延长至一个多小时。雷军当晚就拍板决定投资,甚至估值都是让投资经理来定,俞光只回复了三个字:“你定吧。”
这次会面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互联网圈层的认可。
雷军评价铜师傅是“整个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业”,并在小米港股上市仪式上,将铜师傅制作的“纯铜骑牛米兔”作为礼物赠予港交所。
“一见钟情”式的合作,也开启了铜师傅的融资加速期,2017年至2018年,铜师傅完成4轮增资,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通过天津金米持股)两度携手进场,以合计1.62亿元的投资成为重要股东。
除此之外,铜师傅的背后还站着凯辉基金、国中资本领投,金鼎资本、海泉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截至目前,其累计融资金额达6.2亿元(为公开披露的主要轮次总额)。
获得资本加持的铜师傅飞速发展。数据显示,至2024年,其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份额高达35%,居行业第一。
铜师傅一直是主要电商平台上最畅销的文创工艺产品品牌之一,于2022年、2023年、2024年各年度,其在天猫及京东上的铜质文创产品类别排名第一。
02
铜师傅有四大产品线:铜质文创产品、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产品和黄金文创产品。
铜质文创产品是主力,数据显示,铜师傅的收入占比超过八成来自铜质文创产品,特别是其中的铜摆件品类,2024年贡献了4.98亿元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7.2%。
比如其标志性的“大圣”系列铜像,灵感来源于美猴王,可为家居装饰;而小巧的铜葫芦、铜书签等,则成为年轻人表达祝福的时尚礼物。
用户画像显示,30岁以上、具有文化审美和购买力的男性是核心客群,但近年来为了实现客户群体的代际扩展,其通过IP联名和设计创新,Z世代消费者比例正持续提升。由于中年用户为主,铜师傅也被称为“中年人的泡泡玛特”。
铜师傅在保持手工质感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使产品定价介于几百到数千元之间,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5%左右。
但公司也面临着挑战:最直接的是原材料风险,受全球市场影响,铜价从2020年每吨4.8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7.5万元,涨幅高达56%,而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近半,极大压缩利润空间;
其次是渠道依赖,近八成收入来自线上平台,尤其是天猫、京东等几家电商巨头;
还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新晋文创品牌层出不穷,加上经济下行期消费者在非必要支出中捂紧钱包,高端工艺品销量容易受挫。
铜师傅近年来也积极求变。
在产品端,他们逐步拓展至黄金文创等新材质,2024年新推出的“玺匠金铺”子品牌,主打999纯金制品,虽然目前占比仅1.9%,但客单价高达2.47万元,溢价能力较强;
在渠道端,线下直营店从无到有,截至2025年中已开设11家,同时通过经销商试探美国、台湾等海外市场;
财务数据方面。2022至2024年,其收入从5.03亿元稳步增长至5.71亿元,但净利润却走过一条“V形”曲线:2022年净利润5694万元,2023年降至4413万元,主要受生产线升级暂时影响产能;而2024年强劲回升至7898万元,毛利率也从32.2%提升至35.4%,运营效率有效改善。
03
铜师傅的成功,折射出文创行业的新机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文创工艺产品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540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647亿元,其中隐藏着几个关键增长引擎:
首先是“材质创新”带来的突破。
传统金属、陶瓷增长平稳的同时,塑胶树脂材质正以每年11.7%的速度狂飙,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555亿元。这种材料凭借成本优势和极强可塑性,正成为年轻化、潮流化文创的首选载体。
其次是“技术融合”创造的新可能,数字雕刻、3D打印等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使复杂设计得以快速实现,同时保持手工质感。
更重要的是“场景拓展”打开的市场空间,文创产品正从单纯的礼品、装饰,延伸至日常用品、个人收藏、自我奖励等多元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
这些行业新机会背后,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的变革。
第一个趋势是“情感消费”的崛起,消费者不再只为功能买单,更追求产品背后的文化共鸣和情感价值。
例如,铜师傅的铜摆件热卖,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重新发现。
第二个趋势是“个性化表达”成为刚需,标准化工业品难以满足年轻人彰显个性的需求,而文创产品独特的设计语言正好填补这一空白。
第三个趋势是“文化自信”驱动的消费升级,“国潮”品牌搜索热度十年增长528%,90后消费者占比高达87%,说明年轻一代正用消费行为投票,支持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创新。
第四个趋势是“可持续消费”观念普及,环保材质、传统工艺复兴与绿色生产模式,正成为产品的新竞争力。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即使是最传统的工艺,也能通过创新找到新生命。当消费者开始为一段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文化认同买单时,文创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不过,如何在保持文化底蕴与拥抱新趋势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原材料波动中维持盈利能力,将是包括铜师傅在内的所有从业者需要持续解答的课题。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