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歌手张明敏是他顾问 他在戏里戏外植入广告 为1000多家广告商与影视剧牵线搭桥

你了解影视广告植入吗?

“影觅”创始人团队,中间为朱俊杰。

文| 铅笔道 记者 杨雨晨

导语

29岁,对朱俊杰而言是个分水岭。这一年,在投行工作7年的他辞职来到上海,寻求创业机会。

同样在这一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破200亿,并以每年40%的速度持续增长。可影视广告植入市场门槛高、风险大、执行周期长。最后能出现在荧屏上的都是大品牌,中小企业往往被拒之门外。

为解决这些痛点,2015年4月,朱俊杰和朋友张展、歌手张明敏以及腾讯工程师张春华创办了“影觅”。

区别于传统影视广告的深度植入,平台通过“微植入”模式,降低广告植入门槛,将客户获得的权益标准化,进而缩短整个执行周期

同时开发“影觅”App,售卖热门影视剧同款商品。“如果App上只放我们植入过的几十件商品,肯定没人用,后来我们决定,只要是热门的影视剧都做。”

10月,“影觅”获几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信天创投。今年3月,“影觅”再获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LOVO家纺”。

截至5月,“影觅”影视广告植入平台已聚集上千家广告商,以及包含中影、海润、博纳在内的300多家影视公司,完成影视广告植入50多单

“影觅”App累计下载量超150万,注册用户30万,日活跃用户达10000。

注:朱俊杰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打开影视植入入口

刚来上海创业时,朱俊杰准备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金融。但第一年,他想观望一下。“虽然硬件上上海和香港没多大区别,但软件方面,如人脉,需要时间探索和积累。”

2015年2月,一次偶然机会,朱俊杰和朋友张展聊起影视广告植入。品牌运营出身的张,清楚品牌的广告植入需求很大。

但当时,国内没有一个这样的入口。在影视剧中植入广告的,要么是大品牌,要么在影视圈内人脉很广,大量中小品牌处于“有求无门”的状态

能否开辟一个新的广告植入模式,让广告商和影视公司沟通更顺畅,费用也更低?

腾讯工程师张春华和歌手张明敏的加入,为两人的想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更多思路。4个人一起聊过两三次后,决定成立一家影视广告植入公司。“这个市场问题太多,可以试着去改变。”

2015年4月,“影觅”成立,采用“微植入”模式,广告商自行选择要植入的影视作品,平台负责跟踪推进。同时研制同名App,帮粉丝找同款。

广告植入标准化

公司成立前几个月里,朱俊杰和团队一直在摸索如何将“微植入”模式走通。

传统广告植入模式是在影视作品中给品牌Logo特写,将品牌名掺杂进台词中。

朱俊杰改变这种模式,他主张产品在影视剧中“一带而过”,重视剧外推广。“剧外推广,才是传播和营销最重要的部分。”

实施过程中,朱俊杰把广告商获得的权益标准化,在影视剧镜头、海报、片花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内容植入。

“广告商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自媒体、网络媒体重复利用,比如发布与该作品相关的文章、做个H5页面等。”

“因为是新模式,从设计到执行和传统的都不一样,团队在研究游戏规则、设计产品方面,花了不少时间。”

8月,“影觅”广告植入的初期系统成型。团队和影视公司合作,将特定镜头包装成商品,售卖给广告商。

◆ “影觅”广告植入系统截图。

广告商自行选择植入的影视剧,确定后将有客服团队跟踪、执行。整套流程下来,费用只占传统模式的10%~20%,执行周期在2周左右,不到传统的1/3

取得广告商信任

在朋友的推荐下,国内几大影视公司相继与“影觅”达成合作。朱俊杰和团队开始寻找广告商售卖。刚成立的公司,十几人的团队,很难获取他们的信任

“当时我们一单生意都没做过,跟客户谈的时候也没有案例,很多人一口就拒绝你了,他们甚至怀疑我们是骗子。”连续被十几个广告商拒绝后,朱俊杰有些迷茫,甚至有点怀疑这条路是否走对了。

正犯愁时,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9月,朱俊杰完成第一单广告植入。“对方很了解植入广告,接触后发现我们的价格是传统植入的十分之一,所以愿意冒险和我们这种小公司合作。”

同月,融资方面也有收获好消息,“影觅” 拿到了信天创投的天使轮融资。“信天肯定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很庆幸遇到一个了解并支持我们的投资方。”

将植入变同款

广告植入系统成型的同时,“影觅”App上线,是一个明星同款资讯平台

“这个想法是张展提出的,他觉得‘找同款’很吸引人。尤其90后,大多是情景消费,看到明星穿的衣服,往往会产生购买欲望。”

这刚好也满足了团队将植入广告变现的想法。为提升用户体验,团队根据当下的热门指数,及时更新影视剧同款信息。

上线初“影觅”有商品1000多件,包含影视剧50多部。第一个月,据友盟数据统计,下载量破10万。

2015年底,“影觅”App累计下载量破100万,注册用户20余万,日活占5%。“因为‘同款资讯’不是必需品,用户可能一星期会上来看一两次,但不会天天打开。”

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影觅”App组建了自己的编辑团队,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大家更乐意看文章,在文章中穿插商品,这样传播力更强。”

◆ “影觅”App截图

但App的影响力显然无法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相提并论。去年底,团队开始将App内容往微博、微信转移。“App很重,但处在微信的生态里,就会很轻。”

现在,“影觅”App更像一个辅助性工具。为用户提供影视相关资讯,派发电影票、电影周边等福利,来抓住一批粉丝用户。而对于品牌来说,这批用户也是他们传播的对象。

把蛋糕做大

今年,团队的规划有两个,首先是实现盈利,然后增加“影觅”在业界的名气。第一个目标在3月已经实现。

同月,“影觅”获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LOVO家纺”。“他们一开始是我们的客户,做到第3单时决定投资我们。”

这不是第一家客户提出要投资“影觅”,最终,朱俊杰看中“LOVO家纺”的企业资源和成熟的电商经验,决定合作

截至5月,“影觅”广告植入系统已拥有上千广告商、300多家影视公司,共完成50多单广告植入。“影觅”App累计下载量破150万,注册用户30多万,日活跃用户上万。接下来,朱俊杰将带领团队继续深耕“微植入”模式,进一步扩大广告商规模。争取在今年底,完成一亿的营业额。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meera00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