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97年创始人融资数亿,做3D抖音

今年6月,VAST完成数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靖亚资本绿洲资本、达晨财智、春华创投等知名机构跟投。成立三年来,VAST已获三轮融资,且每轮融资金额均达数亿元,估值位居全球AI 3D大模型公司之首。

口述丨VAST创始人宋亚宸

作者丨铅笔道吴欣晓

在全球热议OpenAI的Sora能凭一句文字生成60秒高质量视频的时候,来自中国的VAST却默默做着一件更疯狂的事。

VAST想让AI不止“拍出一段视频”,而是“重新生成三维世界”。

过去,建一个3D模型要专业人士花上十几个小时;现在,在VAST的AI 3D工作台Tripo Studio上,只需几6分钟,一个皮肤纹路和衣服褶皱都清晰可见的3D人物就站在你面前的屏幕上。

Tripo能读懂文字和图片,并一键生成带完整材质的三维模型。它们能直接用于游戏、动画、虚拟空间。

这一刻,AI仿佛不再是工具,而是新的“造物者”。

VAST的创始人宋亚宸,1997年出生在杭州。他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他钟爱一切跟“内容”相关的——读历史、看小说,是《龙与地下城》的老玩家。也许正因为这种跨学科的背景,他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

今年6月,VAST完成数千万美元Pre 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靖亚资本跟投。

此前,VAST已获绿洲资本、达晨财智、春华创投、英诺天使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成立三年来,Vast已获三轮融资,且每轮融资金额均达数亿元,估值位居全球AI 3D大模型公司之首。

在商业化上,它同样跑在最前面。截至2025年7月,VAST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达到1200万美元,是这一领域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

VAST的办公室坐落在清华南门外的东升大厦——中国AI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这里,创始人宋亚宸谈起他的理想:他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像发一条抖音那样,轻松地用AI生成3D内容。最终像《头号玩家》里那样,在另一个三维世界中拓宽人类的幸福边界。

声明:访谈对象已确认文章信息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为其内容做信任背书。以下是宋亚宸口述。

宋亚宸,VAST创始人,获评2025年《财富》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商界精英

01“3D抖音”就此诞生

很多人好奇我的动机。很简单,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内容杂食动物”。

我从玄幻小说看到《卡拉马佐夫兄弟》,从《全面战争》玩到网页小游戏,还喜欢听评书相声。

《龙与地下城》(Dungeons&Dragons,DnD)更是玩了很多年,公司电竞房里就放着DnD的骰子,以前每周都要跑团,一坐就是10个小时,现在身体吃不消了,玩得少了,但那份热爱没变。

正是这种杂食,让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文字有公众号和微博,图片有小红书和Instagram,视频有抖音和TikTok,它们都有繁荣的UGC生态——但3D呢?

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消费二维内容,却从未拥有一个能创作、分享3D内容的平台。

这太不正常了。

VAST最初的理想,就是做一个“3D版UGC平台”。你可以把它粗略理解成“3D抖音”,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有助于想象:人人随手就能发3D内容。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立刻给了我们一记重拳。

那时候3D创作的门槛极高:要学十几个小时的软件,付费几十块钱,再等上几天渲染。这样的门槛,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大众化平台。

我突然意识到,AI 3D可能就是那把“打开零门槛创作大门的钥匙”。于是我们果断转向——All in AI 3D大模型。

那段时间见了一两百个投资人,真正能听懂我们在做什么的,可能只有一两个。我常常得从“《王者荣耀》其实就是一个3D世界”开始讲起。但越是没人懂,我反而越笃定——这事儿够“硬”,也够“COOL”。

找团队也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真诚。和候选人聊天时,我会一页一页地打开给投资人看的商业计划书,告诉他们我们要干什么、路径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很幸运,我吸引来一群比我厉害得多的人——像我们的CTO梁鼎、首席科学家曹炎培等一批在学术算法工程领域非常专业的人。

我常说,创业就像“填坑”。只有当你真心想填一个足够大的陨石坑时,才会吸引来那些擅长“填大坑”的人。

02 AI 3D临界点时刻

最近忙到爆,其实核心就两件事:把产品做深,让市场看懂。

过去,AI 3D更像一个用于头脑风暴的“玩具”,它的价值在项目里可能只占10%。

但从今年9月起,它迎来了一个真正的临界点,我们发布了Tripo 3.0模型,参数直接拉升到两百亿参数级别。

我们把那个版本称为“节点”——从那一刻起,AI 3D开始进入深层工作流。它能帮助游戏团队、工业设计师,直接生成可用于最终产品的模型:带贴图、有材质,甚至能自动绑定骨骼,而不只是一个粗糙的几何体。

它的价值占比,从10%跃升到50%,甚至更高。

为此,我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打造完整工作流上。目标只有一个——让创作流程闭环,让想法更快变成成品。现在说“完全闭环”可能还早,但在可见的未来,比如明年,我们有很大概率能实现它。

另一件事,是让更多人理解AI 3D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并不知道,AI 3D其实是人类历史上近两三年才出现的一种“发明”——第一次,我们能用一句话、或一张图,就“言出法随”地生成一个三维物件。

我们没有庞大的销售团队。早期的市场教育,靠的是和创作者“玩在一起”。我们办了创作者比赛,发奖品,和大家一起折腾。

最早那批创作者特别了不起。在我们刚发布第一代Tripo大模型时,产品还远不成熟,功能很有限。是他们,用不完美的工具,一点点试出来,做出了各种惊艳的作品,还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播。

这种“自来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

这份努力正在被市场看见。我可以分享几个数字: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具已经服务了全球近500万专业建模师和超过4万家企业。

今年8月,我们的月收入已经在200万美金左右,并且保持着增长。融资方面,我们完成了三轮融资,每一轮的规模都在“数亿人民币”级别。

这让我对中国愿意支持长期主义、硬科技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Tripo 3.0白模与贴图渲染效果对比

03一种新的生产力范式诞生

我一直坚信,AI 3D不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工具,而是一场能力平权的革命。

它正在把3D创作,从一项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精英技能,变成像打字、拍照一样的大众能力。

过去,一个3D模型需要设计师花几周时间、耗资数万去完成。现在,用我们的技术,几十秒、几乎零成本,一个普通人打几个字就能生成。

这就像当年手机摄像头普及时,人类第一次意识到“人人都能创作”。而当创作门槛被打破,所有行业都会被重新排列。

那不是“替代”,而是交叉打法——新的玩法、新的产业,都会从能力的扩张中生长出来。

1.“3D菜单”——从照片到空间

我常拿菜单举例。从手写到打印,再到手机上的高清照片,每一次变化都在降低信息不对称。

但我一直有个“灵魂问题”:为什么菜单不是一张3D的桌子?

想想我们点菜时的困惑:照片“看起来很诱人”,却没人知道这道菜有多大。如果菜单能让顾客把菜的3D模型拖到虚拟桌面上,直观看出体积与摆盘,那才是真正的体验升级。

2.个性化定制——设计的边际成本归零

我喜欢一个有点“反骨”的例子。

假设我想做一个“老板张大嘴巴的杯子”——每天倒水的时候,都像在老板嘴里倒开水。

以前,这种定制靠自己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成本是无限的。没人会为此去学一年CAD。

而现在,用AI 3D,只需要一张照片、一串文字。成本变成零。

当“设计”变得和打字一样简单,柔性化生产链终于能满足海量“非标”需求——那才是真正的大众制造时代。

3.B2B的柔性生产——制造业的去风险革命

再看一个更宏观的例子:义乌或外贸行业。

过去的流程是:设计、雕刻样品、寄100个实物给海外买家,买家挑5个,再“开模”。

整个过程昂贵又低效。

而在AI 3D出现之后,流程变成:生成1000个3D模型,买家在数字环境里随意挑选、修改,所有迭代都在“开模”之前完成。

这不是“更便宜的设计”,而是为制造业去降低风险。

“开模”曾是资本支出的巨大瓶颈,如今所有的试验、沟通、失败,都能在虚拟世界完成。

AI 3D释放的,不只是更高的效率,而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范式。

04 AI 3D的四大赚钱机会

我将AI 3D目前的商业化路径清晰地分为了“四大块”,它们构成了我们当前的收入来源。

第一大支柱,是内容创作。它涵盖游戏、动画、影视、CG,甚至短剧行业。

AI 3D的意义,远不止“降本增效”。它压缩了制作时间、降低了成本,也让创作团队变得更小、更灵活。

我非常认同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一句话:“0.001%的人会继续把《黑神话:悟空》这样的3A大作做到极致,而99.999%的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

AI 3D,就是赋能那99.999%的人的工具。它让创作权从少数人手中回到大众手中。

新的UGC玩法正在出现——比如《蛋仔派对》的玩家自制地图;新的交互方式也在诞生——《燕云十六声》中,“言出法随”就能改变地形。

第二大支柱,是工业设计。

在重工业里,比如汽车制造,AI 3D能替代过去极其昂贵的油泥模型。

在轻工业领域,它的应用更广:鞋服、家居、玩具、手办……任何需要大量SKU的行业,都能从中受益。

我特别关注一个正在爆发的市场——3D打印。

为什么3D打印机的销量又火了?我的看法是:AI 3D终于给了普通人——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孩——一个拥有3D打印机的理由。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成、打印出属于自己的“奥特曼”。

过去十年,3D打印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而是内容。AI 3D正在补上这块短板。它让每个人都能生产内容,也让3D打印真正从“工具”变成了一种创作方式。

第三大支柱,是展示与呈现。

它几乎和所有“面向视觉的行业”有关。

在电商领域,AI 3D让商品从三张静态照片,变成可以360度旋转、可交互的模型;在教育中,孩子不再只是看二维的太阳系图,而是能“走进”一个3D的星球系统;在广告与数字文旅领域,可以重现一个古城。

我之前提到的“3D菜单”,其实就是这一类最典型的例子——它不只是在展示,更是在还原真实世界的维度。

第四大支柱,是新兴行业。

自动驾驶仿真、机器人训练、数字孪生、AI游戏、空间智能……这些都是未来。它们对三维世界的理解和重建能力,有着天然的依赖。

AI 3D在这里的角色,是“世界的生成引擎”。它让机器不仅能在虚拟世界里学习、决策、测试,还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定义“智能”——让人工智能真正理解空间、理解物理、理解现实。

我有一个可能听上去有点“反常识”的观点:3D,才是信息的终极形态。

在主流认知里,人们普遍认为大模型的“基底”是语言模型,而图像、视频、3D只是“垂类模型”。

但我恰恰认为,事实正好相反。AI 3D才是真正的“基座模型”。

文字、图片、视频,只是人类在低带宽时代,为了传播信息而发明的“压缩格式”。而3D,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它是信息密度最高的“源文件”。

未来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如果只理解文字,那将是一种“高傲”。要真正理解人类,它必须先理解物理世界——理解这个三维的现实。

Tripo 3.0模型精度跃上新台阶

05 中国唯一领先的AI赛道

最后,说点可能听上去有点“狂”,但却是事实。

在AI领域,大家常觉得中国在追随美国。在文字、图片、视频大模型上,如果我们不客气地说“不落后”,那客观讲,也谈不上“领先”。

但在AI 3D这条赛道上,中国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没有之一。这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产品、技术、用户和数据共同带来的底气。

我们之所以有机会领先,是因为这个领域在早期具备四个特征:高投入、小市场、非共识、但我们坚信它未来会高速增长。

大公司不会在这样一个“反直觉”的方向上All in——这恰恰给了我们创业公司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当然,这份领先也让我有些遗憾。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最早跑通了这条路,但如今80%到90%的收入来自海外。国内很多行业和专家,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项技术的价值。

我希望,未来能和国内的产业伙伴一起,把这份领先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我经常想起玩《龙与地下城》的时候。在那个想象的世界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做任何事。而我现在做VAST,最大的梦想,就是让现实世界的每个人,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马良神笔”。

你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吗?来吧,笔就在这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铅笔道编辑部

铅笔道记者

铅笔道铁牌记者

qianbidao01(欢迎添加)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