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数十亿 北京怀柔跑出超级独角兽:60后爷爷用煤炭制油,全国第一

中科合成油完成数十亿元融资,资方包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

作者 | 铅笔道爱羽

最近,北京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中科合成油完成数十亿元融资,资方包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

它的主要高管叫李永旺,出生于1963年,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中科合成油的首席科学家、总经理。

这是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总部北京怀柔。伊泰集团(民营)是大股东,国有股东中科院煤化所、潞安矿业、徐矿集团和神华煤制油持股为超26%。

然而,它的业务很“国家队”,研究怎么把煤炭变成油和化工原料:靠特定催化剂和反应设备,让煤炭里的碳元素经过化学反应,变成能直接用的好油(比如柴油、汽油),还有生产塑料、化肥等的化工原料。

这项工程,虽然极其重要,但研发周期非常漫长(超20年)。公司从2006年成立,历经19年,融资7轮,目前还在研发路上。

根据其过往递交的招股书,2019年-2021年和2022 年 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12.89 亿元、9.56 亿元、10.68 亿元及 5.32 亿元。

首先,它为什么重要?

1、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它。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煤制油技术的实现了 “平时能活、急时保供”,在关键时刻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国家能源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年转化煤炭2400万吨,占宁夏煤炭年产量的 1/4,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2、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刚需。

中科合成油的技术,使得煤炭能够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减少了煤炭直接燃烧带来的污染。如内蒙古伊泰化工某精细化学品项目,2022 年吨产品综合能耗 1.98 吨标煤,其中吨产品煤耗 3.48 吨标煤、水耗 5.12 吨,能源转化效率 43.85%,废水实现零排放。

3、国产替代需要它。

过去,类似南非这样的国家,掌控了大型煤制油反应器的关键技术,中国想搞煤制油要么花天价买技术,要么被卡脖子。

而中科合成油硬是从零开始,造出了自己的“煤制油超级锅炉”,单台每年能“煮”出50-80万吨油,相当于把300万吨煤变成清洁柴油和航空燃油。

其次,该技术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研发时间?

以催化过程为例。它被称为现代化工的 “黑匣子”,研发难度极大。

以宁煤那个每年能产 400 万吨油的项目来说,一开始用的催化剂,一放进反应的机器里就碎了,不光不结实,碎渣还把产出的油弄脏了。技术人员就一遍遍地试,试了快一千次,才造出能多产油和蜡且不容易碎的催化剂。

而最近5年,中科合成油又在攻克新的难题。

难题之一是:煤间接液化中间产品灵活催化裂解技术,名字很拗口——它解决什么痛点?

目前商业化的技术大多沿用传统石化蒸汽裂解技术,这种技术能耗高,就像一个特别能 “吃电” 的 “大胃王”,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对环境不太友好。

中科合成油提出一个新思路:以煤间接液化中间产品作为原料油,根据这类中间产品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油品、化学品所需要的分子结构,研发出了这项关键技术,让反应更高效。

打个比方,以前用传统技术处理煤间接液化的中间产品,就像用旧炉子烧煤:一堆煤里,只有一半能真正烧出热量。而这项新技术,就像给炉子装了智能调控系统:同样一堆原料,以前浪费掉的 “边角料” ,现在能变成有用的东西。

2024 年,中科合成油的该项技术(汽油-化学品装置)完成中试验证,设计进料规模为 200-600kg/h,总投资超过 5000 万元。

中科合成油攻克的另一难题是:绿色航煤关键技术。

过去用生物质制航煤,要么效率低(收率不到70%),要么产品不达标(冰点不够低),商业化一直卡在实验室阶段。

而这项新技术,可以理解为给农林废弃物(比如秸秆、木屑)装上了一台“生物质炼油机”——通过一套组合工艺,把这些“废料”变成飞机能用的绿色燃油。

从竞争格局看,行业已经形成头部,集中度较高。

2024年,中国煤制油行业总产能达到 1200 万吨/年,市场集中度 CR5达到 78.3%。其中,神华宁煤集团以 34.2% 的市场份居首位,兖矿集团市场份额为 22.1%,中科合成油等企业占据剩余部分市场份额。

在关键技术环节,中科合成油是细分龙头。比如,其独家掌握的费托合成核心技术,构建了覆盖煤制油项目设计、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产品。

全国7个已建煤制油间接液化项目,它深度参与了6个——从这个维度说,产品市场占有率近90%。

未来1-3年,煤制油行业的最大机会是:高端特种油品与航空燃料的产业化突破。若能用媒造出比石油更贵的特种油,技术、政策、利润三要素齐备,且无国际巨头垄断,是中国煤制油突围的最快赛道。

政策已经写明了方向。

2017年,国家发改委《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提出,要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十四五》以来,相关政策进一步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煤制高端化学品、特种燃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客户也指明了需求。

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试运行范围扩大到 “液体燃料”,国内一家煤制油企业凭 “负碳标签” 反收欧洲客户每吨额外溢价,订单排到了2026 年,显示出高端特种油品与航空燃料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