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量贩零食巨头融资13.79亿元。
作者 | 铅笔道 华泰诗
近日,一个量贩零食巨头融资13.79亿元。
8月11日晚,A股上市公司万辰集团宣布将以约13.79亿元人民币收购来优品49%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万辰集团对来优品的股权比例,从26.01%提升至75.01%。
此次大额投资,是万辰集团在量贩零食赛道的又一次深度布局。当下,量贩零食赛道竞争呈白热化态势。
截至 2024 年底,鸣鸣很忙以 28.6% 的市场份额拔得头筹,门店数量达 14394 家,2024 年收入 393.44 亿元。
万辰集团与之差距并不悬殊,门店数量达 14196 家,2024 年收入逼近 323 亿元。
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万辰集团控股来优品,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这背后,又隐藏着量贩零食赛道怎样的超级机会?
01
万辰集团成立于2011年,2021年在深交所上市——它本身就有零食业务。
虽然其主营业务是:食用菌,但2022年8月,它创立零食量贩品牌“陆小馋”,后又陆续收购好想来、吖滴吖滴、老婆大人等多个品牌,正式进入量贩零食赛道。
而来优品是一个在安徽淮南起家的零食连锁品牌,诞生于2015年。
2022 年 12 月,万辰生物子公司南京万品与 “来优品” 设立合资公司(南京万优)。
2023 年 9 月,万辰集团将 “来优品” 与 “陆小馋”“好想来”“吖嘀吖嘀” 四大品牌合并命名为 “好想来品牌零食”。
此次融资,显然是两家公司的深入融合。融资后,万辰集团完成对来优品的控股。
2025年第一季度末,万辰集团旗下的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约1.5万家,其中 “好想来” 品牌的门店数量突破了1万家。
2022年至2024 年,其营收从 5.49 亿元大幅攀升至 323.29 亿元,同比激增247.86%;其中零食量贩收入增长尤为显著,从 0.67 亿元飙升至 317.90 亿元。
同期归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从 0.48 亿元增长至 2.94 亿元。
02
万辰集团控股来优品,正值量贩零食赛道疯狂拓店、资本整合。
从竞争格局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 2024 年底,鸣鸣很忙以 28.6% 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其门店数量达到 14394 家。
根据其招股书数据,2024年其收入为 393.44亿元,2022-2024 年的收入分别为 42.86 亿元、102.95 亿元、393.44 亿元。
从这些维度看,万辰集团差距很小。截至 2024 年底,其全国门店数量达到 14196家,与鸣鸣很忙的门店数量咬得很紧。2024年,其收入逼近 323 亿元,其中量贩零食业务营收高达317.9亿元。
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对比
除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外,零食有鸣、糖巢、爱零食等量贩零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相对不错。据2025年最新报告,零食有鸣市场份额约为 12%,糖巢约为 9%。爱零食曾是湖南、湖北、四川等区域的较强品牌,拥有超过 1800 家门店,2024 年被三只松鼠收购,未来有望借助三只松鼠进一步拓展市场。
03
然而,激烈竞争背后,是残酷的生存法则。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低毛利率、高周转率” ,主流品牌的毛利率普遍维持在20%左右。但在激烈的价格战下,头部企业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量贩零食行业的上半场,是关于渠道、规模和价格的战争,如今已是一片“红海” 。
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心转移到更高维度:业态进化、供应链重构和品牌心智占领等。单纯依靠低价零食吸引客流的模式已触及天花板。
未来的增长点可能在于:将门店升级为整合社区“一站式”服务的折扣零售中心。这意味着,产品组合必须超越零食本身,拓展至烘焙、乳制品、日用百货、文具,甚至是鲜食、低温冻品等高频次、刚需性商品 。
例如,来优品率先提出的“省钱超市”概念,正是这一趋势的先行者。
其目标是成为社区居民日常消费的首选渠道,通过提供“更有品质的商品+更合理的价格”,深度绑定消费者,从而大幅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
这种“社区硬折扣”模式,将是所有头部玩家的必争之地。
然而,这一业态升级,中间隔着巨大的挑战,核心在于三大能力的重塑:
1、供应链的维度升级。
管理常温的零食供应链相对简单,但要高效管理保质期极短的烘焙、鲜奶,以及对温控要求严苛的冷链商品,其复杂度和成本都将呈指数级增长.
根据行业报告,冷链物流成本可占营收的8%-12%,远高于普通便利店。能否建立起一个柔性、高效、低成本的多元化供应链体系,是转型的关键。
自有品牌的从零到一:在价格战无休止的背景下,发展自有品牌是摆脱低水平竞争、提升利润空间的唯一出路。
2、通过推出自有品牌,零售商可以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成本控制,但挑战也巨大。
在一个新零售品牌尚未获得消费者信任之前,推广自有品牌困难重重,难以规模化,也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认知 。
3、技术挑战:未来的零售竞争,是效率的竞争。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补货系统、动态定价技术,以及用于商品溯源的区块链技术,都将成为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消费者信任的重要工具 。
例如,通过某门店的边缘计算AI算法实时分析消费偏好并调整商品陈列,试点门店的转化率提升15%。
04
尽管头部品牌已进入“万店时代”,但在广袤的中国市场上,仍有巨大的空白区域等待填补。
首先是下沉市场。数据显示,目前量贩零食店在县域市场的覆盖率不足40%,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低至3% 。
这个被称为“下沉市场”的领域,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未被满足的消费升级需求,是未来几年最确定的增长引擎。
谁能率先打造出适合下沉市场的门店模型和物流体系,谁就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规模效应决定一切的零售行业,市场的碎片化只是暂时的。
未来几年,并购与洗牌将持续上演,众多中小型区域品牌或被巨头收购,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行业最终走向由少数几家巨头主导的寡头时代。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