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毫不客气地说:这场外卖大战,是资本的浪费,是历史的倒退

可能耗资千亿,这场外卖大战,是时候落下帷幕了。

作者 | 铅笔道 惜文 爱羽 直八

可能耗资千亿,这场外卖大战,是时候落下帷幕了。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出击,对京东、美团、饿了么开展约谈,直指行业恶性竞争,比如二选一、零佣金等。

从商业角度看,我们认为:这场大战初心是好的,但方式不一定正确,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是浪费资本和资源,是一场过时的战争。要打,可以打科技战,竞争机器人。

01

简单回顾下外卖大战的经过。今年2月,京东高调入局点燃战火,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推出"0佣金"政策吸引商家;美团随即跟进,宣布千亿补贴计划。4月,战况升级:京东启动百亿补贴,日订单突破500万单;美团推出"卫星店"模式争夺商家;饿了么加入混战,启动"饿补超百亿"活动。

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骑手权益、配送效率等多维度:京东承诺超时20分钟免单,美团试点骑手养老保险,饿了么取消超时扣罚。5月,监管部门叫停恶性竞争。

从口号上看,这场大战投入超1400亿元(含计划投入)。

这场大战,用了很多过时的竞争手段,比如烧钱补贴。好比在科技创新的今天,已经有了飞机大炮,但战争双方依然在刀耕火种,比谁人员数量多,比谁钱多。

“比谁钱多”,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过时手段。

补贴也好,零佣金也罢,都是资本烧钱的一套,几乎没有竞争壁垒。因为你可以烧,我也可以烧,他也可以烧,最后比来比去,就是比谁钱多。

图注:历史上的烧钱大战。早在2015年,外卖大战已经打过一次。

没人去思考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思考行业的终局形态。比如零佣金,你今天为了竞争可以零佣金,但是否可以持续10、20年。如果可以,企业能持续赚钱吗?

用风险投资的视角谈这件事,那就是:钱再多也是我们投的,你不能把我们当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你要自己成为自己的竞争力。

从铅笔道的视角,外卖大战,难道真没有打的必要?有的。因为外卖行业,确实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只是方向打得不准,不符合用户的最长期利益。

02

外卖行业,现在最大的痛点(之一)是什么?是市场垄断后的利益失衡问题。

图注:国内外卖市场,美团饿了么两分天下

巨头强势后,相当于手里拿了一对王,而商家、骑手手里抓了一对三,自然少了谈判筹码,利益就会被挤压。

这个问题可以无限放大。

从新经济的增长角度看,外卖平台的垄断,会限制创新事物的成长。早在3年前,一位知名VC高管就对铅笔道表示:新餐饮品牌,只要是过度依赖外卖渠道,就一律不投资。

为什么?外卖平台已经高度垄断,缺乏增长红利,而且烧钱。如果你的品牌依赖外卖渠道,那么品牌销量不但缺乏增长势能,而且很烧钱。

从民生的角度看,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提到了。今年4月一次内部讲话中,他说外卖平台过度赚钱(25%-30%),导致商家降低食品标准。他给京东外卖立规,净利润不超过50%,否则处分负责人。

所以我们说,外卖大战的初心是好的。刘强东的这番发言,是有道理的,但需结合历史背景来看。

2022年之前,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大约4%-6%。2022年之后,外卖业务不单独披露,公司整体净利率分别为1.3%(2022年)、5%(2023年)、10.6%(2024年)。

从这组数据看,要说美团现在有多暴利,也不见得。毕竟,美团自2010年创业以来,也曾亏损很多年,2022年扭亏为盈,2022-2023净利也不夸张。

但创新这件事,就必须站在未来10年看今天。你2024年净利率已经高达10.6%了,持续下去,净利是不是会更多?利益生态会不会越来越失衡?

这些担心是有理由的。毕竟,国内的外卖市场已经绝对垄断。交银国际证券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团外卖占餐饮外卖市场份额达65%,饿了么份额约33%。而据有关数据,京东今年入局后,已经拿到5.4%的份额。

市场竞争越充分,利益失衡的现状,才更能得到解决。

因此,这场外卖大战的初心值得肯定。尽管谁都不是慈善家,都有自己的战略思考,有的是自卫——加深既有业务的护城河;有的是开疆拓土,开辟新蓝海。但在利益上看,大战对骑手、商家、消费者是有利的。

03

为什么说,这场大战初心甚好,但方式不对。市场竞争,永远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过时的互联网竞争手段,是没有效率的,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续的。

要打就打科技战,用科技来降本增效。

自2010年至今,外卖行业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造;但在2025年的今天,这门工具已经落伍了。那么今天,更先进的工具是什么?可能是机器人。

外卖行业的核心是配送,过去10年的主题是“人送货”,而未来10年的主题是“机器送货”。

所以,京东也好,饿了么也罢,美团也行,你今天有100亿、1000亿、1000亿,不必烧在补贴、佣金、五险一金等,可以烧在机器人的研发上。

当然,它们也已经在竞争了。

京东构建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的全链路智能体系。其第六代无人配送车(2024年发布)已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载重达1000kg,在30个城市常态化运营。

此外,京东还有无人机,覆盖四川、江苏等省山区。

美团采取"人机协同"渐进式路径,截至2024年底,自动配送车累计完成491万单,自动驾驶里程占比99%。

饿了么则侧重场景化突破,2025年与白犀牛启动校园"百校计划",部署L4级无人车R3,单台车日均配送能力达1500单。

从已公开的信息看,京东的无人配送摊子铺得更大,配送半径不局限于外卖,有同城配送,有干线物流;基于战略的匹配,美团更聚焦于外卖配送,饿了么则是合作为主。

用一组数据,来衡量机器人配送的关键价值。

根据美团2024年试点数据,搭载L4级自动驾驶的无人配送车在成都新都区实现1小时内完成12公里跨区域配送,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30%,同时将企业人工成本降低40%。

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商家才能有更多的利润,才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餐饮;消费者才能更快、更低成本地买到品质外卖。

当然,这一转变来临后,外卖骑手的身份可能会转变。就像无人驾驶来临后,市场再不需要那么多司机了。当电动车变成机器人,变成无人驾驶,骑手的价值会降低。

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谁都不能阻挡先进科技的步伐。届时的骑手或许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变成机器人调控师,变成机器人运营商,或许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科技创新的今天,一切资本和资源都在向科技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铅笔道编辑部

铅笔道记者

铅笔道铁牌记者

qianbidao01(欢迎添加)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