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也渴望被发现、被理解。
任远曾是广场舞教学视频网站“糖豆网”的创始人。
2014年,微信火速风靡全国,他发现许多中老年用户存在使用障碍,因没有完备的通讯录,他们难以积累好友,故而没了使用动力。
但他观察到,中老年用户也有自己的交流需求,渴望和老友联系,也渴望交到新朋友。
同时,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任远发现,中老年人日益关注健康和健身话题。
他决定做一个中老年社交平台,且下手需快,“几亿的用户规模,就算我没做成,也肯定会有巨头进入这个领域”。
随即,他从“糖豆网”离职。2015年1月,任远创立“找乐”。他想得很是明白,要做一个以运动为切入点的中老年社交服务平台。
历经三次重大迭代和数百次小调整,“找乐”已更新至2.7.2版本,这个中老年社交平台具备即时通信、活动发起参与、步数监测等功能。
至今,“找乐”的注册用户已有30万,日活近5万,下载量接近200万。
注: 任远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早从2012年开始,每当任远走过各类广场及公园,他都眼尖地注意到,跳广场舞、减肥操等各类运动的“大爷大妈团”在日益壮大,“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和运动”。
这个趋势同样反映在线上。在他一手创办的生活类视频网站“糖豆网”上,观看广场舞等教学视频的流量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日活最高一百多万。
当时正值微信急速风行。因为“糖豆网”的视频内容偏重中老年运动的缘故,任远与不少中老年用户保持接触。
通过交谈,他了解到这类用户存在微信使用障碍。
因习惯用纸笔记录信息,许多中老年用户并没有完备的手机通讯录,无法直接导入老朋友,好友积累有难度。
“但这些用户有很强烈的交流需求,希望和过去的老朋友老同事取得联系,也渴望交到新朋友。”任远的脑海中隐约闪现出“做一个中老年兴趣社交平台”的念头。
◆ 左起依次是小五(朱翠武)、大玉(周玉铭)、大远(任远)、金帅(张金帅)
对彼时的任远来说,社交毕竟是个陌生的领域,他踌躇许久。
同年年底,有两个原因,让任远下定决心。
外因在于,原团队围绕视频内容搭建,在任提出转型后,大家都很犹豫。他想到,这个市场瞄准广大中老年群体,规模很大,此时不做,未来也终会有巨头涉足,“不能再拖下去”。
内因则来自任远的父母。“早给他们装了微信,功能也都会使,但朋友不在上边,没劲。与其用微信,他们更喜欢到楼下健身器材边,和邻居唠唠嗑。”
于是,他从“糖豆网”离职,挨个拜访好友,最后寻得3位合伙人。
2015年1月,任远启动“找乐”项目。
他想得很清楚,要做一个以运动为切入点的中老年兴趣社交平台。
起初,任远定下产品的主攻方向:社交与隐私保护。“社交这块包括活动、即时通信和好友匹配,我们想通过健身相关活动让用户建立联系。”
基于这两个方向,他和技术合伙人张金帅投入移动端产品的研发中。
为了验证模式和收集意见,任远和众人商量,要在产品上线前就搞定一批北京本地的种子用户,“几百人太少,拼一把,整一万人”。
坐在麦当劳的靠窗座位,任远和合伙人大玉(周玉铭)抓耳挠腮,苦想出不下一百个目标群体。
他们筛选出可行性强的三个:1、广场舞大妈;2、70后的一批有钱无闲、关注健康的人;3、父辈,即50后、40后群体。
任远打算先从广场舞大妈着手。“不直接介绍产品,而是邀请他们参加广场舞联谊会。”
◆ 联谊会合影
1月的北京寒气袭人,他每天清晨来回都会花上4个小时,把北城的公园广场都转个遍。
因不了解大妈们的活动时间,任远碰了钉子。一次,他六点赶到回龙观广场,只见空地上只剩稀稀拉拉十余人,大妈反应还很冷淡,“这事儿你得和我们领队说”。
摸清规律后,他往往5点多就到广场。再跑一礼拜,情况改观,他邀到8~9个领队,在回龙观广场办了一场200多人的广场舞联谊会。
双手环抱着羽绒服,任远蹲在一旁瑟瑟发抖,“脚都冻僵了”。
反观大叔大妈,伴着有节奏感的音乐,只着单衣,尽情舞出各式动作。跳完后,大叔大妈们坐在石沿上,自发地留下联系方式,任远将他们拉入微信群。
除了广场舞大妈,另外两个群体的招揽方式则简单得多。
2月,任远用一篇文章发起朋友圈众筹,介绍找乐“关注健康与社交”的理念。十天内,捐助人数1000多,共筹得六万元。
合伙人大玉则是建了10个300~500人的线上职业病交流群,甚至找来医生主讲,吸引了不少70后职场人士。
研发和揽客穿插进行。一个月后,留下确切联系方式的用户超过1万人
3月8日,“找乐”1.0版本上线,两天内,涌入注册用户9000多人,基本实现目标。
在1.0版本中,“找乐”主要实现两个功能:活动的发起、参与和好友交流。
活动模板则有两种,一是联谊会,二是小型比赛。
若有用户发起联谊会,附近500米内的其他用户便可看到此条活动信息,点击“参与”后就能与发起人交流。
至于小型比赛,任远称其为“一个认识的由头”。“这个小比赛也没有什么奖品和既定赛制,就是定一个内容大家来比比,然后现场投票,比如老张做得最好。”任远笑道。
但是,在任远看来,按距离搜索附近活动,用户感受不到归属感。
5月15日,经两周的筹备,他推出“社区联赛”模板。
在这个模板中,各个小区方圆200米内的用户可发起并参加某项活动,如跳绳、健步走等,前三名还将获得线上证书。
任远也坦承,团队并没有对用户发起的活动和比赛做监管,许多线下活动未必如期举办。“平台难以监控,但我们的用意主要还是在于为用户创造话题相互认识,参加与否倒在其次。”
◆ “找乐”App界面
在有了运动场景后,任远琢磨着推广另一个中老年用户可能会喜欢的场景一一砍价。
他奔赴天通苑的菜场,实地考察一番。
在近距离观察几次大妈们眉飞色舞的砍价大战后,他也领会到砍价心理的痛快,“虽然付出的时间成本换算过来可能不值,但砍下几块钱或多或少会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7月,他在App上加入“砍价活动”板块。入驻商户让利10%,用户可转发链接,邀请好友帮忙砍价,商品种类包括运动服、运动器械等。
任远还寻思:“有没有不需要勾选时间地点内容,比体育活动更简单的由头?”
两个月后,“扩建大舞台”小游戏上线。
这个游戏的玩法极致简化:用户将自己专属的小舞台转发扩散,陌生人或好友帮忙点击后,舞台的面积便会多垒起一点,用户会收到提示,两人可直接对话。
“它不能代替社交,但算是一个开启对话的引子。”任远解释。
最初在开发App时,任远就有考虑对健康管理功能的深挖,“但那时用户量太少,还没有数据,测量会很不准确,所以前期只收集大家的健康数据”。
到今年1月,“找乐”已积累数万用户的运动数据。“根据数据模型,我们已经可以推算出各个年龄段合适的运动量。”
3月,“找乐”推出“健步走”功能,为用户监测步数。
他介绍,下一步,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和算法的精进,“找乐”将具备提醒功能,“如在该休息的时间还没睡、连续运动量不够、运动节奏太快这几个时刻,用户都会收到提示”。
“8月,我们还会针对个人的运动记录,根据步数、所在地区空气质量、个人年龄,增设一个评分体系。若用户的评分较低,系统会给出建议;反之则不会打扰。”任远兴奋地说。
◆ “健步走”模块页面
至今,“找乐”的注册用户已有30万,日活近5万,下载量接近200万。
打开“找乐”App,各类图标和按键上的大红色与背景的白色对比明显。“40岁以后,人的视网膜会退化,对颜色的判断较弱,需要用强烈的对比色,才能看得更清楚。”
任远自己对健康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以前我不会那么在乎体检,但现在每年都得去两次。以前可能两周锻炼一次,现在一周至少锻炼两次”。
在他看来,许多人会“标签化”中老年人这个群体,“觉得中老年人就爱整天转发谣言和鸡汤,就喜欢跳广场舞,这样的看法是可笑的”。
“其实,他们也有着强烈的社交需要,只是不再像年轻人那样追求新鲜感,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和简单实际的乐趣,在平凡的生活中渴望被发现、被理解。”任远诚恳道。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唐 郡
如有报道需求,或需转载、市场合作
请加pencil-news为好友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