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阿里发布了最新财报,利润大幅下降。

作者 | 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这两天,阿里发布了最新财报,利润大幅下降。2026财年二季度,它的(经营)利润约53.65亿,同比下降85%,几乎少了300亿。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阿里怎么了?是不是不行了?
我的答案是:阿里不是不行了,而是让它增长的20年旧时代,真的结束了。
阿里的增长放缓,本质不是业务问题,而是平台时代的红利耗尽。
当行业逻辑变了,一个巨头的最痛苦阶段,就来了。
当然,如果阿里能经历这段痛苦,也能破茧成蝶,甚至迎来下一个20年的增长。
01
阿里的第一个压力:平台时代结束了,补贴时代来了。
阿里利润下滑的最直接原因,是一个我们都能看到的事实:开始卷补贴了。
还记得今年年中的“即时零售大战”吗?淘宝闪购启动了约500亿规模的补贴计划,受该计划影响,本季度经调整EBITA仅104.9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6%。
当然,该补贴只是冰山一角。
要知道,在2016-2020年,阿里最赚钱的不是商品,而是“流量税”:商家付广告费,付佣金;搜索靠竞价;淘宝流量壁垒稳定,用户增长稳定。
那几乎是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
而今,整个逻辑变了,阿里的“流量税”模式,护城河变低了。
拼多多拿走了“低价心智”,抖音拿走了“流量起点”,小红书夺走了“种草平台”。
这种充分竞争下,淘宝只能降费、让利、补贴。
补贴就意味着:阿里不能像过去那样,躺着赚钱了。以前是“你来我平台投广告,我给你流量”,现在是“你别走,我给你补贴”。逻辑彻底反转。
一个巨头进入补贴周期,就意味着利润率必然下行。
02
阿里的第二个压力,来源于“新电商时代”——淘宝第一次失去了“消费者起点”。当然,这个趋势,不是今天才有,4-5年前就开始了,延续至今,并持续加强。
夸张点说,或许是电商历史上第一次,淘宝既不是用户购物的“第一想法”,也不是“唯一想法”,而是“想法之一”——这句话非常关键。
你现在问年轻人怎么买东西,他可能会说:先去小红书做功课,再去抖音看(视频)效果,最后在拼多多比价(艾瑞咨询2024-2025年中国电商用户行为报告)。
这些平台,标签鲜明,容易成为用户首选。
而淘宝,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差异化在变弱,不可替代价值在变弱,市占率在降低。
这个变化,导致阿里收“流量税”的筹码,就变少了。

数据源:中金公司、交银国际、浙商证券等
你想想,作为平台型公司,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入口垄断。
抖音为什么能收“流量税”?因为全国只有一个抖音,份额遥遥领先;
腾讯为什么能收“流量税”?因为全国只有一个微信,行业唯一玩家,没有第二名的事。
只要你有垄断级的流量入口,商家只能来投钱,没有其他选择。
阿里现在遇到的挑战,有点像现在的百度。
新时代来了,用户行为迁移了,流量迁移了,平台生态自然剧烈震动——这不是谁强谁弱的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03
阿里的第三个压力,藏在AI时代的规则迭代里:阿里云必须告别过去的“轻云舒适区”,适应“AI 重资产模式”的新规则。
过去10年,中国云计算处于“轻云时代”:IaaS 标准化、存储带宽规模化、成本往下压、规模越大越优势。
阿里云靠规模、成本、技术能力一路领跑。
但2023开始,中国云计算进入“AI 重模式时代”:要GPU、要算力中心、要AI服务、要数据中心巨额投入、要自研体系。
这是一个必须投入的时代,不投入等死,投入就亏钱。
当然,目前看阿里云适应得还不错。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云收入达到 398.24 亿元,同比增长34%,这个增速创下近期新高。
那为什么说阿里云适应得还不错?因为重资产投入,不仅没拖累它的利润,反而让它利润增长。
为什么?因为阿里云的AI相关产品,收入增长很快,结合高毛利、高运营效率等因素,对冲了重资产投入的成本。本季度,阿里云调整后EBITA为36.04 亿元,同比增幅35%。
04
总而言之,阿里进入“战略周期危机”——不是不行了,而是要换个底盘。
并且,这个“战略周期危机”,几乎每个巨头都会面临,它是一个必经曲线。
1、平台时代红利期(轻模式赚钱)。
靠轻资产模式搭建流量壁垒,躺着就能赚 “流量税”。
2、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利润开始下滑)。
市场红利见顶,对手从细分赛道突围,份额被蚕食,利润自然进入下滑通道。
3、外部进入技术与模式革命(旧能力不够)。
新的行业规则诞生,旧有的核心能力彻底失效,不转型就是被淘汰。
4、巨头必须推倒重来。
必须推倒过去的成功路径,靠高投入换未来,接受短期低利润,完成艰难的战略换挡。
你看今天的阿里:平台模式被拼多多打穿,流量入口被抖音夺走,云业务进入 AI 重投入周期,新零售要钱、物流要钱、AI要钱,商家要留住、用户要补贴、股东要增长。
真的不是阿里经营者不好,而是它过去的“超级平台模式”在解构,再过3-5年,甚至可能被时代淘汰。阿里的情况是:旧模式死了,但新模式还没站起来,不得不重做自己。

阿里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
因此,财报的利润下滑,是周期逻辑,不是管理逻辑,是必然阵痛。你换谁来做 CEO,短期也改变不了。
05
“新阿里”未来会不会回来?我认为:会。但要经历一个痛苦周期——2-4年的战略换挡期。
平台时代已经结束了;补贴时代、内容时代、供应链时代来了。AI时代更是另一张地图。
阿里必须重学一遍游戏。这是巨头的宿命,也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宿命。
愿你我都能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底盘。
你认为“新阿里”会回来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