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南京大学校友卖减肥药:融资22亿,腾讯押注,港股上市

主攻 GLP-1类代谢疾病类药物的杭州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近几年,注射类减肥药风靡全球,连马斯克都打了好几针。一批中国药企也涌入这个赛道,并在业绩带动下冲击资本市场。

近日,同样主攻 GLP-1类代谢疾病类药物的杭州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GLP-1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简写,它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达到调节血糖平衡的目的。该药物的代表,包括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诺和诺德)和替尔泊肽(礼来)。

先为达生物的核心产品是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专门针对超重/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别小看这款药,它可是公司冲刺商业化的关键——相比每日注射的利拉鲁肽,XW003 以“周制剂”形式提升患者便利性,还靠偏向型机制减少副作用,2024年底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NDA),在国产GLP-1新药中进度领先。

从收入结构看,先为达生物目前虽未实现产品销售利润,但已通过对外授权打开营收通道。2025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 9106.7万元,其中来自英国Verdiva Bio的授权收入占比高达 97.4%,为后续商业化积累了海外资源。

先为达生物冲刺港股上市,也折射出一个行业新机会:在礼来、诺和诺德近乎垄断的 GLP-1 赛道里,国产企业靠 “差异化技术 + 本土化市场”,有望跑出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尤其是在 “长效注射 + 口服制剂”技术升级、青少年肥胖治疗等增量市场,本土创新药企业的成长空间正持续打开。

01

先为达生物创始人潘海毕业于南京大学,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具有20年新药研发经验。2002年,潘海加入全球生物巨头安进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近 9 年,深度参与多个重磅药物中后期开发。

2011年,潘海放弃海外优渥待遇归国,加入凯因科技执掌研发,亲历本土药企从跟跑到创新的转型。彼时,代谢性疾病药物市场被外资占据,国产创新药缺口巨大,这让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2017年,潘海在杭州钱塘区创立先为达生物,精准锚定肥胖症与糖尿病两大刚需赛道。

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曾让研发险些停滞,好在杭州当地政府及时注入 1000 万元扶持资金,叠加“金沙英才”项目支持。潘海率队搭建起 SciwindCore™核心技术平台,聚焦 GLP-1 受体激动剂研发,力求突破礼来、诺和诺德的技术壁垒。

他主导研发的埃诺格鲁肽(XW003),凭借 “周制剂 + 偏向型机制” 实现差异化优势,既提升患者便利性,又减少副作用,成为国产减肥药中的潜力标杆。截至目前,先为达生物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均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药物早研、临床开发及国际合作。其收入主要来自对外授权及技术服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为9106.7万元,其中来自英国Verdiva Bio Dev Limited的授权收入占比达97.4% 。

八年间,潘海带领公司完成7轮融资,累计斩获22亿元资金,腾讯、IDG、美团等巨头纷纷入局,公司估值从Pre-A 轮的2亿元飙升至48.68亿元。如今潘海持股28.28%。

02

肥胖药物市场正处于爆发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由2020年的99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28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2774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长更快,从2020年的19亿元升至2024年的42亿元,预计2034年将达798亿元,2029至203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1% 。

由于中国成年人肥胖率稳步上升,青少年肥胖人群快速增长,构成长期医疗负担,也带动了减重药物的刚性需求 。中国超重 / 肥胖人群已超 6 亿,而外资减肥药价格高昂(周制剂月均费用超 2000 元)

政策层面上,国家强调创新药研发及“国产替代”,推动创新药注册审批提速,多地将肥胖症防治纳入公共卫生重点,为国产药企提供审批绿色通道与资金扶持。使得GLP-1类药物研发企业迎来窗口期。新一代药物从注射到口服的技术路线革新,也成为行业热点。

在技术上,传统GLP-1药物存在副作用大、半衰期短等问题,而先为达生物的“偏向型激动剂”技术可提高信号通路选择性,增强疗效并减少胃肠反应。核心产品XW003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并递交NDA。与海外同类药物相比,XW003在受体选择性与制剂周期上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首批国产创新替代药物。

同时,先为达生物自研的BiasVantageTM、OralVantageTM与HaleVantageTM三大平台,支撑其未来产品布局,如口服多肽XW004、小分子GLP-1激动剂XW014,以及具有保留肌肉量特性的多肽注射剂XW020 。

在全球范围内,GLP-1类药物领域由诺和诺德与礼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中国市场开放与政策扶持,国内创新药企业加速追赶。

03

在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外资减肥药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的背景下,国产替代面临多重行业壁垒。

研发层面,外资巨头已构建专利壁垒,礼来、诺和诺德在 GLP-1 受体激动剂领域布局超 20 年,国产药企面临 “专利悬崖” 风险,且后期临床试验成本高企,单药研发投入常超 10 亿元。

生产端,多肽类药物合成工艺复杂,高标准洁净车间建设与质量管控难度大,欧盟原料药审查通过率不足 12%,考验本土企业的产业化能力。

市场端,外资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医生与患者心智,国产新药需突破 “进口更可靠” 的认知误区,且进入医保面临激烈价格谈判,盈利空间被压缩。此外,药物副作用争议(如胃肠道不适、低血糖风险)也对国产药企的临床数据完整性提出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减肥药国产替代处于 “机遇大于挑战” 的窗口期,若能依托政策红利突破研发与生产瓶颈,本土企业有望在细分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