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珠海跑出隐形冠军:做摄像头“大脑”,全球第一

无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微技术),一家从珠海实验室起步的硬科技企业,正用“星光”系列AI芯片重塑安防行业的边界。最近,它重启IPO辅导,计划冲刺科创板。

作者 | 铅笔道 阿欣

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微技术),一家从珠海实验室起步的硬科技企业,正用“星光”系列AI芯片重塑安防行业的边界。最近,它重启IPO辅导,计划冲刺科创板。

01

中星微技术成立于2007年4月,源于1999年由邓中翰院士创办中星微集团。2015年中星微集团私有化后,拆分业务,中星微技术专注安防AI,避开智能手机芯片的红海,转战蓝海市场。

如今,中星微技术提供的是一整套覆盖“端—边—云”的 SVAC(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智能视觉解决方案:包括芯片、算法、智能摄像头、加密设备、转码网关、视频智能平台、大数据系统等全栈产品,广泛服务于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金融、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家庭等不同领域,已在全国 30 多个城市、100 多个重大项目中规模化应用。​

中星微技术的核心产品是AI安防芯片和相关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

这些产品都基于SVAC国家标准,这是中国自主制定的安防视频编解码标准,类似于视频领域的“国标语言”。

SVAC标准让监控视频更安全、更高效,不会轻易被黑客破解,还支持AI智能分析。

打个比方,普通监控芯片就像一部老式相机,只能拍照片,而中星微的AI芯片就像智能手机,能自动识别人脸、车牌,甚至分析行为异常。

比如,他们的“星光智能二号”VC0718P系列芯片,算力高达1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集成了SVAC标准和神经网络算法,能在边缘端(摄像头本地)实时处理视频数据,不用全靠云端计算。

这颗芯片被誉为首颗集成国标与AI的机器视觉专用处理器,已在JBL音箱等产品中应用,还拿下过AI人脸检测标杆比赛全球第一。

公司产品线丰富,面向七大AI应用领域:安防监控、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能硬件、智慧医疗、工业视觉和无人机等。具体产品包括:

- 高清网络摄像头:如枪型、星光级、智能分析型,支持低光照环境下清晰成像,每年销量达数百万台。

- 编码器/解码器:用于视频压缩和传输,兼容SVAC2.0标准,传输效率比国际标准H.264高20%以上。

- 存储设备:网络视频存储器,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容量从TB级到PB级,适用于大型智慧城市项目。

- 系统集成平台:如VISS融合视频监控软件,能整合上千路摄像头,实现AI大数据分析,已部署在100多个“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项目中。

- 运维服务:包括故障维修、软件升级和重大事件保障,覆盖全国29个省份。

以前,安防芯片高度依赖进口,美国得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以色列安霸(Ambarella)等巨头垄断市场,一颗高端AI芯片动辄几千元。国内企业采购进口芯片,不仅贵,还得等3-6个月供货周期。

中星微技术通过本土化生产,把同类产品价格砍到一半甚至更低。以某安防系统集成商为例,原来用进口芯片每套成本上万元,现在换中星微的只要几千元,供货周期缩短到1-2个月。

02

从安防芯片起步,中星微技术的产品逐渐智能社会的“核心部件”。

预计2025年国内视频监控市场突破4000亿元,中星微技术市场份额约占头部企业的5%-10%,竞争对手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硬件强)、佳都科技(集成强)。

他们核心优势之一,其是SVAC标准的核心参与者和推动者,已参与制定GB/T 25724、GB 35114等国家标准。这让它在政府项目中脱颖而出,比如山西“雪亮工程”、湖南智慧城市、江苏智能交通等,覆盖100多个项目。

AI安防芯片的新兴机会,主要有两个大风口:智慧城市建设和AI大数据分析。

先说智慧城市。

这是国家战略,2025年“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化转型,预计投资超万亿。

智慧城市需要海量摄像头联网,形成“天网”。简单说,就是把视频拆解成数据,比如识别人脸、车牌、行为轨迹。

未来,随着5G普及,芯片需求将爆炸式增长。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2.5万亿元,AI安防占比30%。

另一个是AI大数据分析。AI算力战争打响,数据中心流量激增。传统监控芯片处理不了海量视频,而AI芯片能边缘计算,减少云端负担。

例如,中星微技术研发的VC0718P,能在1TOPS算力下跑神经网络算法,支持人脸检测准确率99%以上。

全球AI芯片市场2030年预计9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0%。在中国,国防和卫星通信领域需求大增,比如卫星互联网“国网”计划发射1.3万颗低轨卫星,需要耐辐射AI芯片。

此外,AI芯片在新领域也在蓄势待发。

比如智能汽车:芯片用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帮车“看”路况,避免事故。智慧医疗:用于手术监控和远程诊断。

工业视觉:工厂机器人视觉识别,效率提升30%。2025年,全球特种AI芯片市场预计150亿美元,中国占比40%,国防抗辐射芯片采购同比增长23%。

这意味着,谁能掌握高性能成像和处理技术,谁就能在多个增长市场占据主动。

在未来几年,随着AI、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行业的加速发展,全球机器视觉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正如有业内人士形容的——“当机器开始看懂世界,它们的眼睛里,一定有中国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