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讨论一件事——天才公司“智元机器人”花21亿上市的事。
作者 | 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今天我想讨论一件事——天才公司“智元机器人”花21亿上市的事。
为什么值得讨论?按铅笔道的数据,一家公司上市,平均数据是6.67年;如果是toB业务,那么是13年以上。而智元机器人才成立2年4个月,居然可以花21亿买下一个上市公司。
智元机器人资本运作过程
我想和大家讨论下:这种闪电上市路线,对创业者来说,是否有普遍借鉴意义。
首先,我要肯定:“智元机器人”是家好公司。一位B轮阶段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创始人告诉我:人形机器人公司,如果最后只能活一家,可能就是这家。
这个结论,我不怀疑。据铅笔道DATA显示,自成立以来,“智元机器人”融资超8轮,估值超150亿,总部上海。
作为人形机器人,它有全自研的技术体系,有量产能力,有资本运作能力。
但我今天不讨论个例。我要讨论的是:一个天才型公司,能不能小学毕业就直接念博士?一家再优秀的科技公司,是否可以把从一级市场融来的巨额资金,不用于科技研发,而是拿去买壳上市?
任何热门产业都是有泡沫的,人形机器人也一样。总有些明星公司会被资本哄抢,融到极度富裕的钱。大约8年前,在铅笔道的股东投资人群里,有位创业者问:我融的钱太多了,已经富余到可以组建一个投资基金。他问投资人:我能拿这些钱去做投资吗?
我们投资人有点生气,大概意思是:我投给你的钱,不是让你来抢我饭碗的,而是让你去发展业务的。如果你拿我的钱去搞投资,那我投你的意义是什么?
我比较赞同这种思路。创业者从一级市场融来的钱,就好好搞业务,好好搞研发。
公司经营是有规律的,从有想法、有产品,再到有用户、有收入、有利润,5个步骤走完,就算走完一个小闭环,接下来才是“从1到100”。
什么时候可以IPO?一般是“从1到100”的阶段。
创业不是上学。如果是上学,你如果是天才,初中毕业可以上少年班。
创业和读书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比智商、比技能的事。圈子里有一句话,叫有情商的管有智商的,有胆商的管有情商的。有智商、有技术,是不能支撑起创业这件事的。
创业有时候也像游戏。先要完成主线任务,通过后才能走向开放世界,开放世界很险恶。
从微观上来说,公司的主线任务就是:有想法、有产品,有用户、有收入、有利润。五个步骤反复历练,先做强,才能做大。
从宏观上来说,公司的主线任务是:识世界、识中国、识行业、识周期,进而顺势而为,做对公司战略。
从周期角度来说,我不客气地说,一个成立不到2年半的公司,知道什么是周期?一个康波周期50年,2015年-2025年属于萧条期,萧条期之后是复苏期。
每个周期内,公司的发展姿态都是不同的:在该踩刹车的时候加速,会翻车;在该加速的时候挂一档,会错过发展时机。
这些都是创业的必经主线任务,光有技术是解决不了的。
经历周期的能力,是企业经营的必经关卡。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如果都没有活过5年,是不能证明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些产业,时间会更长,比如新能源汽车——如果没有活过10年,是不能证明其已经摆脱了生死线。
那么,有人会说,历史上不是也有3-4年上市的公司?是的,有的。比如聚美优品、趣头条、极氪汽车、瑞幸咖啡——但关键是,多数结果都不太好。
聚美优品 2014 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2020 年完成私有化退市;
趣头条2016年成立,2018 年上市。其凭借 “阅读赚钱” 模式短期内吸引了大量用户,但这种模式依赖高额补贴,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行业进入调整期,趣头条用户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不足。
极氪汽车 2021 年成立,2024 年上市,2025年便启动私有化退市流程。
这里面,瑞幸算是结果相对好的。但是它靠的什么上的市?靠的是业绩造假。这说明,它当时并没有上市的实力,是打肿脸充胖子上去的。
因此,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问题:一个尚未经历练的天才公司,在没完成从0到100的主线任务之前,通过资本运作快速上市——这件事好比什么?好比一道还没煮熟的菜品,直接端到了客户(二级市场)面前。二级市场这么多客户,客户吃坏了肚子谁买单?
最后我想说一句:人形机器人这个产业,熟了吗?没有吧。2025年市场规模仅21.58亿元,但预计2030年达379亿元,仍处早期阶段(中国报告大厅)。
如果没熟,就让子弹再飞一会,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