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太突然!一批VC深夜感慨:我们的时代结束

美元基金时代结束,但我依然看好他们。

最近,一波声音又起:美元基金不行了,要退休了。

一位FA朋友和我讲,最近几个美元基金项目连续折了,要全面转向人民币基金。

本周,投资界的报道重提启明创投的发文——大多数美元LP(投资人背后的出资人)已经3年没来中国。

文中还引用了其他美元基金的声音。

“美元LP不愿意见我了”“有的在国内可能是最后一期”“去年为了募资飞一趟美国,颗粒无收,美元LP十分谨慎。”

其实,这些都是后话,早在2年前,一些主流美元基金就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

2021年上半年的某天深夜,一家美元基金和我感慨:美元基金的时代要结束了。有些太突然,那晚我仪式感很重,仿佛站在了新旧时代的拐点。

没想到的是,随后的2年时间,事实就是朝着这个节奏而发展。

2022年上半年,一位国内TOP3母基金创始人和我分享。

“你看,未来20年的投资方向是这些:新能源、半导体芯片、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这些都只能去A股,没法跑去MG上市。”

“你再看,这是过去20年基金主要赚的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K12教育、视频... ...现在这些都没法干了,未来20年只会越来越差。”

这种大背景下,你们思考一下美元基金的处境?

创业者通常是不认命的,但都认同一个主宰者——时代。美元基金的繁荣也是时代赋予的。

有时候,创业就像是一个排队游戏,排在前面的先吃红利,后来者要插队是很难的,你前面的对手都是你的阻力。

你只能另辟蹊径,等一个新窗口,然后自己排到队伍的第一个。

2010年之前,在风险投资这支队伍里,美元基金长期排在最前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当年的风险投资,起点和终点都在MG。

从起点来看,大家青睐“Copy To China”的公司。投不投就看MG有没有这个模式。如果有,团队又是百里挑一,美元基金的投资可能性就很大。

从终点看,这些创业者还是要去MG上市的。美元基金团队多数有海外学习、工作经验,又更懂海外资本市场,能给创业者更多帮助。

人民币基金兴起于2010年之后,但随后的10年也未能成为绝对主流。

然而,现在时代完全变了,起点和终点都变了:赴美上市已经成了“非主流选项”,曾经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旧时代的那批创业者已经离场。MG资本市场是信“模式创新”的,但国内已经不信了,国内的美元基金都不信了。

旧时代的LP也已经离场,扛旗人物也退休了。

去年11月,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宣布退休。我个人认为,这是美元基金主导时代的正式终结。

在旧时代,孙正义曾一度吃到了全部红利,比如2000年投资阿里巴巴。

在软银的投资业务里,阿里占据其半壁江山。以今年5月份的数据为例,阿里巴巴占软银愿景基金资产的49%。

未来20年,阿里这种模式创新的公司很难有了,“阿里成就软银”这类故事不会出现了,时代的机会没有了。

因此我没有遗憾,我很看好孙正义退休。

当下这个节骨眼,再讨论美元基金的命运意义已经不大。他们内心的答案比我们清楚:早在6-7年前,国内的纯美元基金就已经不多,多数是双币基金。

如果现在谁还在干纯美元基金,只能说明商业觉悟太落后;如果现在已经是双币基金,那么切换的挑战自然更小:一条腿已经迈上了台阶,另一条腿上岸也是大概率的事。

整体而言,我还是旗帜鲜明地看好美元基金。过去25年,他们培育了市面上超过90%的独角兽公司,我个人非常敬畏。

他们的职业素养也是一流,这一点不可否认。

当然,他们也会迎来挑战。我个人认为,他们最大的挑战,不是赛道的切换,不是商业模式的切换,也不是上市地点的切换,而是公司经营理念的切换。

国内的商道和国外差别很大。

从转型路径来讲,90%的美元基金可能会死在第一道关口——人民币基金的募集上。他们过去的客户是国外LP,但新客户是国内LP。这两类客户差异太大了。

按照过去的惯性思维,美元基金是搞不定国内LP的。

我见过很多迷茫的美元基金:不知道怎么触达客户,不知道怎么转化,不知道怎么搞定客户——因为是两套规则。

过去几年,多数美元基金的资本家气质过重,而企业家气质太轻:但凡与业务没直接关联的,一律不关心,一律不参与,也基本上一律不给面子。

这种“一律”作风,对于眼下及未来新LP的积累,其实没做出多少贡献。

于是很多美元基金感知明显,此前都是老板募好资,自己去走流程就好。而最近两年自己到处出差、舟车劳顿,四处感知LP冷暖后,方知投资不易。

在国内,经营基金和经营企业是一回事。机构找LP,本质是一门toB/toG生意,而且每个订单至少300万(起投门槛)。

它的第一属性是toB,第二属性才是投资。而我见过的很多美元基金,往往不理解它的第一属性。

很多出口很强的企业,一进国内市场就瘫软。但也有很多国内瘫软的公司,一干出口业务就强得不行,比如Shein。

因此,我个人认为:美元基金的最大挑战,是老板经营理念的改变,是一把手工程——他必须多领会toB/toG的精髓,才能做好投资。

说一个很微观的表现。不少美元基金有一个共同特征:缺乏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甚至甲方意识过重——其实,这并不利于他们在国内开展业务。

我以前有一个归纳,但凡是这种表现的公司,要么业务很赚钱,要么很不赚钱。在过去,美元基金可能属于“很赚钱”的那种。但在未来,就可能变成“很不赚钱”的那种。

我真心期待:美元基金能熬过周期,早日焕发第二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