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1300万 她的脱口秀让200万用户说艺术So Easy 画册2小时卖20万元

艺术很难吗?

◆ 在《艺术很难吗》中,她的名字是“意公子”。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导语

“为什么当我们读一首诗、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都可能会哭、会感动,但看一幅画就不行呢?”

曾是艺术门外汉的潇涵为此困惑,向往艺术,却看不懂

但是蒋勋告诉她:佛陀拈花不语,众人不解,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于是将佛法传给迦叶。“真正的美,没有办法教,那是一种体验。”

潇涵从2013年底,筹备“意外艺术”。主打节目是脱口秀《艺术很难吗》,她想要打破大众与艺术的那层纱。

◆  绿裙子已经成为意公子的标配

目前,《艺术很难吗》更新到第三季,累计播放1.4亿,单集点击800~1000万。其微信公号意外艺术用户数约100万,社群总人数为200万

去年,意外艺术试水电商,庞大的社群释放了购买力。意外艺术让滞销3年的外文梵高画册被抢光,23小时全国库存清空;在28小时内卖光了已经绝版的《故宫藏影》,被市场炒到1888多元。

今年初,意外艺术获得飞马基金、青骢资本的1300万元Pre-A轮融资。未来,意外艺术还会将产品线延伸到线下艺术体验(销售展览门票、艺术课程等)。

注: 潇涵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她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看不懂这幅画

结识伊光旭的时候,潇涵还在厦门做主持人。那是2013年,身处传统媒体的她,有意转型新媒体。而当时手握“冷笑话精选”等大号的伊光旭,熟稔新渠道的玩法。

一来二去的交流,两人结交为好友。随后联手创办了“意外艺术媒体”,报道艺术圈。

媒体人善于盘活资源,两个月后,意外艺术媒体成为中国美术馆举办建馆50周年大展的新媒体合作伙伴。

潇涵满腔热情地采访“国内艺术圈扛鼎式的大家”,解读艺术作品。然而,让她不安的是,看着馆内一张张画作,似乎隔着越不过的高墙。“我看不懂那些画。它们高高在上地挂在那里,查资料只会读到更难懂的文章。”

当时的报道也不为艺术圈内人认可。一篇将秋拍比作“一场三国演义”的文章,被圈内人批评“不专业、太戏谑”。

这一切让她难受。“难受的不是被批评,而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不舒服的感觉让她寻求转变。

“为什么当我们读一首诗、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都可能会哭、会感动,但看一幅画就不行呢?”她站在门外汉的角度反思这个问题:“我不是艺术专业,根本看不懂技法,但需要有人告诉我,这幅画在讲什么。”

她和伊光旭决定,放弃艺术报道,转而做面向大众的艺术传播

刘墉蒋勋聊艺术

“艺术很难吗?”这是潇涵心中的疑问,也是转型后的“意外艺术”推出的第一档视频节目。

刘墉是第一位嘉宾。接触到刘墉的过程曲折,“从他的大姨到儿子,再到他的老婆、妈妈,最后才联系上刘墉。”

那是13年年底,潇涵到台湾拜访刘墉的工作室“云水斋”,正好遇见他的大姨。潇涵从小熟悉刘墉,家里有个书架,摆着50多本刘墉的作品。因为了解,很快与他家人成为朋友。

潇涵把她对刘墉的理解,写进一封邀请函,等待他的答复。“他是大众熟悉的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位画家。一直坚持‘说人话’,懂得如何面向大众讲好一个故事。”

但刘墉定居美国,来回沟通就是1个多月。14年年初,正在一堂心理学课程的潇涵,突然接到刘墉的电话,终于等到他的同意

◆ 刘墉讲解画作《龙山寺庆元宵》

3月,潇涵到了台湾,背着书包走遍了刘墉待过的台湾街巷,最后在他的工作室,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视频形式)。

就在当月月底,潇涵还联系上了美学大师蒋勋。那时蒋勋已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他很长时间地闭关,几乎不在大陆演讲。”

她同样精心准备了一封邀请函,“他不仅是画家,更是美的布道者,这正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她放弃了键盘,手写一封十多页的繁体竖版信。蒋勋也点头成为节目嘉宾。

后来,拍摄在蒋勋的工作室“八里”进行。这是一场没有采访提纲的对话,任由关于美的谈论和思绪延展。

◆  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帮助大众寻回美的感知

蒋勋说:“美,没有知识上的问题。很多人因为知识,反而看不到美,感觉不到美。”

潇涵深有戚戚焉,她说,“对艺术的感知力,人人都有,只不过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某一瞬间就丢失了。”

首播150万点击

花了小半年时间,才搞定刘墉、蒋勋的专访。这个过程让团队思考节目的形式,“如果是名人对话、访谈,很难保证产量,尤其是对偏居一隅(厦门)的初创团队而言。”

敢不敢尝试最大胆的形式——脱口秀?”潇涵与尹光旭讨论良久,决定《艺术很难吗》的主打形式为脱口秀,将名人访谈作为特辑。于是,潇涵转身成为一袭绿裙子的主持人“意公子”。

团队尝试了两个样片,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我很喜欢心理学。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用画笔记录了叛徒呼之欲出的瞬间。有人好奇、紧张,有人急于撇清关系,他们的姿态神情暗示了心理状态,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样片拍摄仅需一天,更多时间用于前期讨论和后期修改。“前期写稿如何铺梗,后期戏剧元素、特效怎样打磨等等。”

例如,既要让视频出现数次品牌露出,又不能显得生,团队煞费苦心。在第一期介绍达芬奇涉足多个领域,一生发明无数时(渲染达芬奇很厉害),镜头神转折地出现了这个画面(如下图):

上线之前,团队已筹备4期节目。2014年6月9日,第一期《超强心理学解读<最后的晚餐>》”上线,仅通过微信、微博发布。一周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为意外艺术公众号带来2万用户。

而蒋勋一集推出时,5天内增长3万用户。“很惊喜,完全超过预期。验证了我们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第一季产能有限,视频半月更新一集。在年末,意外艺术获得来自蔡文胜的天使轮融资。

◆  《艺术很难吗》第二季节目列表

2015年上半年,视频团队(导演、拍摄、特效、剪辑等)搭建完成。筹备第二季拍摄前,团队梳理了节目制作的要点,其重点问题是节目如何拉新,在10分钟内讲清楚故事

例如,潇涵会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拉进用户与选题的距离。第二季第14期介绍宋徽宗的书法、画作和汝瓷。团队会把标题拟为“这个倒霉皇帝开创了性冷淡风”,将1000年前的皇帝与时下流行的性冷淡、极简相联系,“无印良品、小米都说极简,其实宋徽宗当年颠覆了唐朝奢华的审美,化繁为简。”

第二、用户观看视频的行进路径。当某期节目主题无法覆盖所有故事时,节目引导观众关注意外艺术微信号,了解更多故事。(如下图)

去年8月,《艺术很难吗》第二季上线,实现每周更新。采访了原研哉、顾长卫、姚谦、周杰等嘉宾。当时粉丝的热情已可见一斑。“懂日语的粉丝自发组成了字幕组,把原研哉一期翻译之后,上传到日本视频网站。”

八成用户买得起

第二季播放中,潇涵开始考虑商业化。

她也走过弯路。与团队探讨时,他们想过艺术品租赁、定制等,甚至尝试了艺术品线上微拍卖。但这些路子又让潇涵有了创业初期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要跳出媒体的生存状态,就不能沉迷于流量。从流量到商品,最重要的一步是对用户的梳理和归类。”回想起来,潇涵如此总结道。

为了了解用户,团队从2014年起勾勒用户画像。团队有一台专门的手机,有意识地筛选了2000多个用户,曾与每位用户一对一沟通,挨个分析他们的朋友圈。“他们是谁,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的艺术需求是什么等。”

她将意外艺术的用户画像总结如下

◆  以上根据潇涵采访口述整理

除了分析用户,潇涵热爱的心理学也派上了用场。“买买买是很微妙的心理学。那个过程是:当我看见心仪的商品,便幻想拥有它之后的样子,心里有了期待——下单购买——拿到商品,如果实现了期待,就拥有了满足感——产生下一次消费的期待。”

为了意外艺术这群偏年轻的用户实现“买买买”的动作循环,潇涵果断放弃了艺术品拍卖等方向。“虽然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收藏艺术作品,但国内仍未形成大众化气候。不要给他们一个两三年后才会考虑入手的东西,而是现在就能买。”

她决定暂时不做高价艺术品,而是先从入门级艺术消费品入手。去年8月,部分团队在北京落脚,负责供应链和市场等工作。

让滞销成为畅销

你好,你有一份梵高的礼物未查收。”去年12月9日,意外艺术推送了这篇文章。

这是意外艺术上架的第一款商品,包含一本德国TASCHEN出版社的《Van Gogh梵高画作全集》,以及陈丹青夫人黄素宁设计的“灵感速写本”。

这本画册库存积压三年多,在亚马逊、京东基本卖不动,单价为328元。“对于书籍来说是特别高的价格,国内库存只有1000册。我们就想,这是第一次对外发售,可以尝试一下。”

◆ 梵高画册+速写本

原本,潇涵筹备了72小时的预售期。但微信后台的30万多用户迅速释放了购买力:2小时内,销售额达到20万;23小时内,库存清空。“惊喜,但是意料之中。”

画册重达6.4斤,相当于一个新生儿的重量,将北京办公室堆得满满的。潇涵准备亲自发货,她在每一本画册上签名,附一封致用户的信,用绘制《星空》(梵高画作)的画纸包装。

她本想着,三天三夜总能搞定发货了。但傍晚时分,几位北京的粉丝下班后赶来帮忙。“速度奇快,就和流水线一样,晚上10点钟全部搞定。”

另一本原已滞销的艺术书籍是《故宫藏影》,但经意外艺术推广后,同样售空。由于配合《艺术很难吗》第三季第7期节目《曾经的故宫,比你想象中更沧桑》,除了平台本身销售2000多册,连带着京东、淘宝等也一并售罄。“因为已经绝版了,市面上甚至有人炒作到1888元。”

秒光,也并非完全是好事。“每次都卖光,这样我们永远都开不了店。”团队并未刻意选择限量商品,而未来选品也不会限于画册、书籍,而是优质的艺术类消费品(春联礼盒等)。由于数次销售效果不错,“供应商的信心很足,处于追着我们跑的阶段”。

今年年初,意外艺术获得飞马基金领投、青骢资本跟投的1300万元Pre-A轮融资

未来,意外艺术仍会以IP为核心,运营社群,丰富产品线。一方面,除了实物商品,意外艺术还将与展览、工作室等合作,上架展览门票、艺术体验课程(绘画、陶瓷等)等。

另一方面,发力艺术类短视频。“做一些更有趣、节奏更快的节目,将生活与艺术结合得更紧密。”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meera00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