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网红书店的溃败,和书无关

纸质书阅读没有消亡,而是在换一种方式生长。

作者 | 彦飞

来源 | 字母榜(ID:wujicaijing)

2021年即将结束,网红书店言几又可能也要迎来结束了。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言几又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大规模关闭店面,经营状况堪忧。这家网红书店的窘境,是过去两年国内连锁书店行业萎靡不振的缩影。

2010年以来,言几又凭借优秀的空间设计和店面颜值,再加上铺天盖地的互联网营销,成为国内最有名的网红书店之一。2014~2018年间,言几又融资近2亿元人民币,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扩张。

但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书店客流锐减、生意冷清,言几又没能逃脱全行业的颓势。《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573家书店关门,相当于2019年闭店数量的3倍多。

仍在硬撑的书店,早已不再把卖书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咖啡、茶饮、甜点、文创和周边产品,再加上举办读书沙龙之类活动的收入,构成了书店的利润大头。

书店卖书难以为继,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但卖书仍然是一门值得做的生意。

全民阅读风气渐长,是国内图书市场的发展原动力。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年人人均读书量升至4.7本,其中11.6%年均阅读10本以上的纸质书籍。

国内图书市场规模也水涨船高。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从701亿元增至1028亿元;2020年受疫情拖累下滑至971亿元,但今年预计将大幅回升至104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蛋糕越做越大,大多数实体书店却处境艰难。除了疫情加剧行业内部的马太效应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商已成为消费者买书的主要渠道。

近十年间,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高,国内图书线上销售占比不断提升。根据开卷信息的数据,2012年图书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为28%,2020年提升至79%。

尤其是过去两年,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纷纷把图书作为经营重点,试图借助这一低价、刚需、标准化的品类带动全平台的销量增长。

例如,天猫吸引众多出版社入驻,还设立了无人书店,试图与新零售概念融合;京东今年双11期间组织上百位抖音快手达人,为京东图书带货;拼多多今年4月和8月发起两期“多多读书月”,分别设立5000万元读书基金,并将大批官旗图书纳入常态化的百亿补贴中。

电商平台的持续加码,除了进一步推升国内图书整体销量外,也让产业链上游的图书作者和出版社获得了更多曝光和变现机会。许多作家有了个人IP和忠实拥趸,而出版社也能直接触达消费者,更快速地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图书在进入电商渠道后,售价更低、选择更多、物流更便捷,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时空限制,惠及更多地域和人群。这场“知识下沉”,与图书的普惠属性更加契合,反过来也带动了纸质书销量的持续增长。

1.读者不爱去书店买书,直接原因是价格贵。

微博上有关言几又关店的讨论中,许多网民表示书店的书太贵了,而在网上买一般能便宜十几二十块。这就让消费者逛完书店、选好书后,随手打开电商APP下单。

出版行业的惯例是,一本书的定价涵盖了8~12%的作者版税,20%左右的印刷成本,30%的出版社分成,剩下40%才是分销商和书店的利润空间。而书店背负着房租、水电、人工等各项成本,不可能把零售价格定得很低。

一般情况下,书店的折扣幅度为7~8折,甚至有一部分书店直接按定价销售。虽然价格高高在上,书店仍然很难靠卖书赚钱,尤其是那些相对小众的文艺书籍。

相比之下,电商卖书的优惠要大得多。

以天猫为例,今年4月底的天猫读书日期间,平台喊出“百万好书不止5折”的口号,同时搭配满减活动、叠加优惠券等,将许多图书的价格拉低至3折左右。对于实体书店而言,这是无法承受的打折力度。

历来以性价比著称的拼多多,通过官方补贴把图书卖到了“地板价”。今年4月和8月,拼多多举行两季“多多读书月”,每季投入5000万元读书基金,用于补贴精选书目;同时将图书纳入平台最大营销IP“百亿补贴”,将优惠常态化。

多重补贴之后,“多多读书月”的图书售价最低可达每本2.5元,甚至有120多款图书做到了9.9元包邮。这一价格不仅令实体书店难以企及,甚至低于许多电子书的售价。

但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价格从来不是决定销量的最关键因素。书店与电商选书能力的此消彼长,是读者用脚投票的根本原因。

在传统书店时代,店长依靠自己的学识、品味和阅历选书,将“海选”出来的精品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在筛选读者的同时,也成为吸引读者的独特魅力。

但随着网红书店的兴起,书店越来越依赖书籍之外的销售额,选书变得不重要了。千篇一律的畅销书占据了书店最宝贵的空间,而进店人群也只是被标题吸引后走马观花、打发时间,愿意掏钱者极少,这反过来又促使书店选择更多迎合大众口味的书目,以期“引流”。

相比之下,电商平台在走过单纯拼价格的初级阶段后,开始寻求提升选书能力,以聚拢黏性更高、消费能力更强的用户群。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透露,今年4月启动“多多读书月”时,平台专门成立了一个十余人的选书小组,由资深编辑组成。他们从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星云奖、茅盾文学奖等知名奖项,以及各大畅销榜单书目中,选出了超过1000本书。

此外,拼多多还尝试与出版界合作,共同筛选优质书目。12月底,拼多多与上海书展联合举行“多多读书月年末阅读周”,推出了2021年度书单,《这里是中国2》《上海红色文化地图》《走进树德里》《向一切告别》《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有生》《想象艺术博物馆》《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萨德式女人:文化史的操练》《莎士比亚:欲望之火》等图书入选。

图书电商在发展早期主要充当销售渠道,但如今越来越多具备了图书筛选和推荐功能,读者在网上也能“逛书店”,体验甚至比线下书店更好。这种变化进一步削弱了线下书店的天然优势,也让读者的购买习惯随之改变。

2.读者买书转向线上,作家和出版社也在尝试转移阵地。

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是,作家提供书稿,出版社编辑出版,再经过中间商和书店卖给读者。这套体系除了导致层层加价外,还隔绝了内容产出者与消费者的关联,导致作家和出版社很难及时了解读者的喜好和评价。

但在电商渠道上,这种人为隔离被消除了。在平台的推动下,许多作家和出版机构在入驻后获得了与读者直接交流的通道,并由此打造个人和品牌IP。

早在2018年初,阿里就开始有意识地聚拢作家资源,与何常在、墨熊、风行烈等一批作家签约。但此举主要瞄准的是网络文学领域,并未涉足纸质书板块。

今年4月,拼多多发起了“众声创作者计划”,计划邀请大约100位头部作家入驻,帮助他们打造明星店铺,并提供流量和运营等方面的扶持。

截至目前,该计划已经吸引了麦家、何帆、余秀华、周国平、刘子超等数十位作家。作家们除了与粉丝互动、推广作品外,还可以参与平台举办的线下活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4月开始,拼多多“众声创作者计划”今年举办了5场线下沙龙,邀请不同风格的作家出席,分享书单和读书心得。

近日,即将满一岁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宣布迭代,未来除了继续关注时代与创作的人文主题外,将更专注于社会公益责任建设,并邀请加入该计划的作家参与“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带去阅读和知识。同时,“众声创作者计划”将继续通过“多多读书月”等系列活动,无偿投入流量、百亿补贴资源,帮助更多优秀的作家、优质的图书面向大众。

另一方面,出版社纷纷在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直接进行C端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从而在提供更大折扣的同时改善利润率。

随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的相继崛起,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的风行,出版社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平台,而是大都采取多平台运营,并积极尝试直播带货等新的销售方式。

此外,出版机构在布局线上渠道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开始找到更适合自身的经营路线。相比之下,它们对于线下渠道的理解程度和影响力要弱得多。

商务印书馆今年6月入驻拼多多,经过参与“多多读书月”活动,销售已超10万+,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相关负责人表示,拼多多的玩法是以商品为核心,单品推广效果更佳,部分潜力产品在价格有竞争力的情况下,通过多种营销手段配合,可以在较短时间快速提高销量。

就连图书交易量巨大的线下书展,都开始寻求与电商渠道合作。

今年由于疫情,连续举办十七年的上海书展宣布延期,但仍然赶在2021年结束前举办了“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1”系列活动。作为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多读书月”上线了 “年末阅读周”,共同促进全民阅读。

此次活动中,拼多多的好书专区上线了由上海书展办公室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三联书店等权威出版社推荐的300余本年度好书。书展借此扩大了受众面,出版社提升了销量,平台则获得了影响力。

3.买书卖书向电商渠道迁移,重要影响之一是图书的普惠属性被放大了。

图书承载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功用,理所当然应尽可能惠及更多人群。但大部分实体书店聚集在一二线城市,能够覆盖的地域和人群非常有限。

以言几又为例,它目前在全国14个城市设有57家店面。但这些店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并未触达低线城市和乡镇市场。

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地区,十多年前,人们想要买书只能前往中心城镇的书店,综合成本很高、选择余地很小。彼时常有公益组织下乡赠书的新闻,侧面反映了农村居民的阅读难题。

直到电商平台兴起,搭建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图书才真正触达更广大的受众。

下沉市场读者的阅读热情,丝毫不亚于一二线城市。今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2021新青年阅读报告》,指出尽管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整体阅读时间比三四线城市高出半小时,但后者的阅读时长增速高出24%。

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天猫图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下沉市场已成为图书消费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三四线以下城市和乡镇。其中,县乡镇以下区域的新青年用户增速比一线城市高20%以上。

拼多多方面,2020年来自农村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80%,来自乡村中小学的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52%;图书业务增长最快的五个地区分别为新疆、西藏、上海、北京和青海。

图书借助电商渠道下沉,除了价格更低、购买更方便外,畅销书目也体现出贴合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特点。拼多多数据显示,农村读者最喜欢购买工具类图书,《电工手册》《蔬菜种植宝典》《养羊新技术》位居畅销榜前三。

此外,电商平台也在通过公益捐赠的方式,有意识地推动知识普惠。

12月底,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第二中学,捐赠6000册课外读物及教辅书籍。“众声创作者计划”作家张明扬为高三学生带去了一堂阅读课。

12月30日,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首次落地江西,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社埠村小学,为这座有128个学生的小学充实了阅读室,捐赠4000余册课外书籍及教辅书籍、书架、书桌等阅读室配套设施。儿童文学作家喻虹等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阅读写作盛宴。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普惠是拼多多的长期战略。今年4月起,拼多多在湖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安徽、陕西等地开展“为你读书”行动,向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累计捐赠图书超过12万册。

电商在图书消费、出版和普惠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客观上挤压了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书店将彻底消失。

正如星巴克兜售“第三空间”,国内大部分书店的主要功能已经从图书购买迁移至生活消费,重点满足人们的休闲社交需求。受限于成本、空间和资源,它不可能与图书电商竞争,也没有必要继续沿着卖书的道路挣扎走下去。

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乃至更远的未来,将有更多的书店面临艰难转型,但总有人能够存活下来。书店仍然会继续减少,但纸质书阅读没有消亡,而是在换一种方式生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