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不被“硅谷钢铁侠”看好的激光雷达,迎来了自己的“爆发元年”

激光雷达未来还会颠覆什么?

三年前,马斯克语出惊人:“傻瓜才用激光雷达,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要失败!”,一句话激起轩然大波。

三年后,激光雷达不仅没有变成多余的雷品或是被彻底抛弃,反而在多年沉淀之下,在2021年行业利好消息频出:“上车”进程、量产步伐一再加快,愈发的火热了起来。

是什么让“硅谷钢铁侠”一再DISS的激光雷达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机会?车载激光雷达的未来还会颠覆什么?

傻瓜才用激光雷达?

2019年4月,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自动驾驶开放日上曾放言:“傻瓜才用激光雷达,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要失败!”。“硅谷钢铁侠”的大嘴巴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行业、科技评论界无数的大佬迅速发声,反驳甚至是斥责马斯克的这一言论。

埃隆·马斯克

有人旗帜鲜明的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在马斯克抛出这颗“炸弹”的三天后,卡普兰独立学者,知名科技撰稿人史蒂文·切尼(Steve Cheney)就专门撰文从技术角度支持马斯克的观点,甚至他要比马斯克更为激进:“激光雷达在3年内将变成多余的东西”。

切尼认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的,他们不仅需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考虑汽车的销售前景、成本等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激光雷达会被放弃这件事是很清楚的。

和马斯克语出惊人后就不管身后洪水滔天不同,切尼在推特上和支持激光雷达的网友正面“对线”了很长一段时间。

Steve Cheney坚信三年内所有明智的人都会抛弃激光雷达

然而,关于“激光雷达是否有未来”的争论并没有在互联网上持续多久的热度。

一方面互联网本身就是健忘的,无论是多么具有话题性的消息都很难在头条的位置上活过一周;另一方面支持激光雷达的一方属实有些底气不足,尽管激光雷达从技术角度表现优异,也一直有资金进入,但彼时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自动驾驶汽车还都是“脑袋上顶个球”这种几乎不可能批量投产的形态,对于激光雷达本身而言,体积、环境适应性、成本、线束等方面也亟待优化。

现在,三年之期已到,激光雷达真的如马斯克和切尼所预测的那样被市场抛弃了嘛?恐怕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说出一个“yes”。激光雷达不仅没有变成多余的东西或是被彻底抛弃,反而愈发火热起来。

迎来“爆发元年”

2021年对于激光雷达来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最热的一年,虽不敢说绝后,但基本可称空前。

不同于2017年前后资本近乎疯狂地涌入行业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今年的激光雷达行业,火得底气十足,热得有理有据。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激光雷达行业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向前装量产、规模商用大踏步前进的时机,一些媒体更是将今年称为“爆发元年”、“前装元年”、“量产前夜”。

2021年甫一开始,激光雷达概念股便集体走强,各个深耕多年的厂商更是动作不断,新产品发布测试、加速“上车”进程、产线落成、被高价收购……利好消息层出不穷。

今年3月,激光雷达芯片公司OURS被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除了行业内的原住民之外,不少科技巨头也将业务版图延伸到了激光雷达领域。2020年底,华为高调杀入激光雷达行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峰会上,华为不止发布了旗下首款96线车规激光雷达,还放出豪言,计划在未来把量产成本压缩至200美元。日本索尼公司也于今年2月发布了一款旨在“帮助激光雷达降低成本”的飞行时间传感器。

刚刚布局自动驾驶的巨头企业也都纷纷选择了激光雷达,例如苹果公司在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为了他们的“iCar”与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的供应商进行洽谈。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L3智能驾驶汽车有望在2021年内实现量产,并带动激光雷达在2022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据中金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50亿元快速攀升至近400亿元。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左右上升至千亿级别。

种种迹象表明,2021年非但不是“激光雷达被抛弃的开始”,反而极为可能是“激光雷达的全面爆发年”。

激光雷达缘何爆发

激光雷达之所以能在2021年获得全面爆发的机会,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激光雷达比之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环境监测传感器在探测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但更关键的是,激光雷达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逐渐补齐了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路线曾经的短板。

成本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当初谷歌无人车使用的激光雷达以其超过75000万美元的造价引人侧目,后来Waymo将激光雷达的成本做到了7000美元左右,尽管一刀砍掉了90%,但对于量产而言,如此高昂的成本仍是车企所无法承受也不想承受的。 

激光雷达本身没有用到任何贵金属,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精密光学器件的研发投入,二是应用场景有限。

随着厂商近几年的努力,在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的双重促进下,激光雷达的成本不再让人望而却步。中国激光雷达厂商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华为放言要做“价格屠夫”将成本降至200美元甚至更低。大疆已经推出了千元级别(美元)的激光雷达,禾赛、北科天绘、速腾聚创等国内专业激光雷达厂商中的头部企业,也纷纷表示,对于大批量订单的价格,可以惊喜到不敢相信。现在,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成本或许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

降低成本的同时,激光雷达的性能也随着技术的成熟大大提升。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各有特色,以市面主流激光雷达为例:

  • 华为

目前华为曝光的一款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是一款MEMS激光雷达。体积小,适合前装量产车型要求,拥有120°×25°的视场角、25Hz的高帧率以及150米的探测距离。华为转战激光雷达领域不久即可拿出一款可以面向市场的产品,不得不让人佩服其深厚的研发功底及高效的运转效率。不过激光雷达的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探索,年轻的华为激光雷达如何迅速弯道超车,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 禾赛

禾赛的激光雷达以高线束机械式激光雷达作为王牌产品。凭借不错的实力和产品力,抢占了Velodyne大量的海外市场。禾赛的激光雷达价格较高,如何控制成本批量生产将是重要看点。前些年禾赛与Velodyne沸沸扬扬的知识产权纠纷也给了所有厂家关于IP保护的警醒,疫情之下海外市场的萎缩,用何种产品去迎接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兴起,期待禾赛给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

  • 北科天绘

北科天绘的激光雷达以C-fans系列车规级激光雷达为明星产品。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是其激光雷达产品的主要特点。北科天绘具备较好的技术功底,全自主知识产权,雷达芯片自研,十几年的技术积淀,具备深厚的产品基础。不过,北科天绘偏传统激光雷达厂商路线,市场发声弱,产品更迭速度偏慢。如何在资本风起云涌的激光雷达市场持续发声,如何快速迭代产品,把握市场节奏,如何将技术优势快速转化成产品优势,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课题。近期,该厂商推出的C-Fans 256 高线束车规级激光雷达,参数同样优秀,150°×30°的视场角、80Hz的高帧率以及200米的探测距离,已经出现在了多家车企的测试名单中,值得期待。

  • 大疆

大疆独树一帜,采用了光楔结构的激光雷达作为全系产品。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系统,Livox激光雷达天生具备量产化、低成本的优势。大疆激光雷达具有测程长、价格便宜的鲜明特征。不过,由于采用的技术路线,在扫描市场内需要随着时间积分来布满视场,意味着探测频率远远小于市场上其它的激光雷达。这对于一个高度决定车辆安全的传感器来讲,是一个致命的短板。车辆安全对于传感器的全视场探测时间天然有着高要求和期待,大疆是否后续会更改技术路线,推出新路线的激光雷达,成为了激光雷达界一个迷。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激光雷达发展快速、前景诱人,但产业整体还处于发展早期,车载激光雷达与汽车一起上产线量产这一目标或许很快就会实现,但其过程必然是一场耗时耗力耗钱的苦修苦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总之,激光雷达虽然并非自动驾驶的“不二法门”和“灵丹妙药”,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激光雷达绝对可以称得上实现自动驾驶的一条坦途,甚至没有之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