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大呼三声牛叉 徐小平等投1120万元 他俩的3D煎饼打印机 能打徐小平的脸

2015年7月25日,3W咖啡馆内,徐小平在搞一场创业活动,期间,吴一黎与施侃乐二人展示了一项“特技”,用3D打印机打出了一张“徐小平人脸”煎饼,徐大呼三句牛叉后,把“自己”吃了。

 

吴一黎(左)与施侃乐(右),俩人谈笑风生。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读:

2015年7月25日,3W咖啡馆内,徐小平在搞一场创业活动,期间,吴一黎与施侃乐二人展示了一项“特技”,用3D打印机打出了一张“徐小平人脸”煎饼,徐大呼三句牛叉后,把“自己”吃了。

活动后,徐把二人留下,“这个东西有需求,你们两个干脆单独成立一个公司,专门做这事,争取卖十万台。”不久,二人的新公司“小飞侠”成立。

此前,“食好运”煎饼店创始人吴一黎获得徐小平300万投资,施侃乐获得余文龙(泰有基金)与徐小平500万投资(2015年6月,施又拿到320万融资,由冈栋俊、陈彤等四位投资人出资),在国内做3D打印机研发生产。二人是03级清华软件班同学,住隔壁宿舍。2015年4月,一次同学饭局上,二人萌发了做3D打印煎饼的想法。

注:吴一黎、施侃乐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3D打印煎饼

2014年6月的某一天,吴一黎邀请施侃乐去他家里品尝自己做的煎饼。“太好吃了,我是南方人,本来不爱吃煎饼。有一次一大早去海淀驾校,迫不得已吃了一个路边的煎饼,把我恶心坏了。黎叔让我爱上了吃煎饼。” 施侃乐说。

那时候,每隔几天,吴一黎就会邀请朋友去他家里尝煎饼。“我 和老婆13年12月就离职了(二人此前的年薪分别为100万、50万),决定卖煎饼。我们先后买了十二个配方,在家里逐个尝试,然后将不同的配方混合尝 试,试了不下几百种,新配方都写了两本,最后确定了一个配方。”吴一黎做的是自己研发的山东系煎饼,脆皮,辣酱是老干妈的,榨菜是涪陵的,花生是四粒红 的,鸡蛋是德清源的,薄脆油条是现场制作的,无矾无铝。

爱上这款煎饼的施侃乐,曾是吴在清华的隔壁室友。施在14年年初从法国回国,创业做3D打印机,团队拥有 13名清华大学的本硕博校友,他们大都来自于中国 CAD事业的开创者孙家广院士(中国研究3D打印技术第一人)的团队,首席科学家保罗教授,是殿堂级的艺术设计大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法国总统奖获得者。

有了团队,施侃乐开始寻找资金组建公司。月底,经校友介绍,施侃乐见到了徐小平。聊天中,徐小平让他尝尝家里阿姨做的烧饼。“徐老师,这是挺好吃的,我还有更好吃的,黎叔做的煎饼……”施侃乐回忆,“最后,我跟徐老师说,您投不投我没关系,黎叔的煎饼一定要投。”

徐小平拿着“自己”洋洋得意。

最终,施拿到500万人民币融资,由余文龙(泰有基金)、徐小平共同出资。次年6月,施又拿到320万融资,由冈栋俊、陈彤等四位投资人出资。

再瞅瞅脸的细节。

直到春节前几天,徐小平跟吴一黎说,“终于有时间尝尝你的煎饼了。”第二天,吴拖着原料、40公斤的炉子来到徐家。那时,吴的第一家“食好运”煎饼店,在蒲黄榆地铁站边,已开了近5个月,每天平均卖出300张煎饼,月流水约9万,利润3-4万。

“我给徐老师摊了一个普通的6块钱的煎饼,没带肉。他边吃边说‘牛叉,模式轻,要快速复制到大街小巷,至少做3万家店。’”徐在吃了两个煎饼后,投了吴300万人民币。

拿到钱后,吴一黎在蒲黄榆建了一个小型中央工厂,买了一辆金杯,开始复制开店。

15年4月,吴一黎、施侃乐的另一位同学(也拿到徐小平投资)组了一个局。“你做3D打印机,我摊煎饼,要不,我们用3D打印机做煎饼吧。”“当时黎叔随口一说,他可能是开玩笑,但我认真了。” 施侃乐笑道。“其实,我也是认真的” 吴一黎笑着附和。

“暗黑”研发岁月

施侃乐从技术团队调了十个人,偷偷在地下室研究怎么用3D打印机做煎饼。“那时国内还没人做出来,公司里有小100人了,怕泄露出去,为了保持神秘感,就学了淘宝早期,秘密研发。设想是先打出均匀的线条,然后通过系统控制,线条拼接成任意图案。”

“那时,我们的3D打印机已经很成熟了。为了做煎饼,把一代机、二代机、原型机都试了。”为了方便易操作,二人确定了打印甜煎饼(区别之前的咸煎饼,需要加各种配料)。每隔两天,吴一黎就往施在西二旗的公司送面粉、黄油、牛奶等原料。

“第一次尝试,料都出不来。太黏了,上面的原料容器是空气压力控制的,我的泵压力根本不够,挤不出来,料就直接凝固了。 ” 吴一黎马上修改配方,增加牛奶、蛋糕粉的比例。

打印机正式工作啦!

“变量太多,配方本身很复杂,又要能挤出来,又要考虑它的口感,不断的试。” 施的团队在过程中还定做了4个版本的硬件。

三个星期过去了,配方确定,地下室的香味不断飘出来,成型的煎饼却一个没做出来。“我看网上都说秒做出来,固体的原料是很容易,液体的太难了。” 清华博士施侃乐也犯难了。“中间遇到不下20个特别恶心的问题,甚至感觉没法继续了。最难的是液体打出来的角度难控制。”

施侃乐解释:“比如说拿水倒下来,它不会垂直落下来,而是形成一个拖拽,你想画个方,它出来就是圆的。怎么画出方形呢?你就要把它拖拽的角度补偿回去。这跟固体的原理完全不一样。”

施决定亲自上阵。“液体的这个角度问题,解决需要解一个巨大的线性方程。3D打印固体的那套软件根本不行。” 施带着团队开始重新搭建模型,开发了一套仿真模拟软件。

把数学模型定好,施的团队开始测试各种参数。“做一排打印头,用不同的参数打,参数不同,打出来的线条粗细就不同。一弄发现线条是线性的,就成了。里面有七八个变量,总能拟合出来。” 施笑称,幸好在清华时都学过图形学,看到图形特别敏感,能马上方程解出方程。

6月1日晚上,测了8小时参数后,用了2分钟,施侃乐团队第一次打印出了完整的图形,一个茶杯垫图形的煎饼,由多条线条拼接。“总共打了不下一万条线条,才打出均匀的可控制的线条。” 当当当当,成品出来了,有猫咪,有海豚,有牛牛。

线条没问题了,怎么打出有立体效果的图案?“当时想先打个徐老师的脸出来,线条拼接的平面,根本没有立体效果。”吴提议用果酱来勾勒,施觉得不好。

7月24日,施侃乐带着团队头脑风暴:通过控制不同线条烘烤的时间,呈现不同的颜色,来呈现阴影。“烤的时间长的部分,颜色深;短的部分,颜色浅;一深一浅,就立体了。”当天,二人第一次打出了徐小平的人脸图案煎饼。

次日,二人把3D煎饼打印机搬到了3W咖啡,徐小平在那里搞活动。“我们递给徐老师一张他的人脸煎饼,他惊呆了,说了三句牛逼后,把‘自己’吃了。那天,我们给活动上的创始人都做了一份徐小平人脸煎饼,十分钟没人敢动刀。”

“徐老师把我们留下,说这个东西有需求,你们两个干脆单独成立一个公司,专门做这事,争取卖十万台。”吴一黎说,他们的新公司叫“小飞侠”。

产品由租转卖

26日,吴一黎立马把机器搬到了国贸的“食好运”煎饼店里。慢慢四家店全摆放了3D煎饼打印机,收银员在Pad上选择图案,机器就自己做煎饼了。“最早,我们就设计了9款图案,后来发现大家喜欢卡通图案,现在有43种图案。”

几天后,北京电视台一位美食地图的编导看到了吴的店,觉得有意思,报道了一波3D煎饼打印机。吴与施二人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东西卖到十万台。

网上关于他们的消息越来越多。“一天几百个电话,400快被打爆了。”

二人商议:不能只卖煎饼,主要还得卖设备,让别人一起来销售煎饼。“3D煎饼打印机也适合放在游乐场、幼儿园、零食店等地方,孩子为了兴趣而买。慢慢也可以进入家庭,孩子早上不想吃饭,你每天换着花样给她做煎饼。”

“要不就租设备吧,我们提供技术、维修服务。”8月底,二人暂定了租设备的方案,每年租金1万。

“每天接到好多电话,上来就问,卖不卖,我买十台。我说现在只租,对方说,我出一万买还不行么。”9月初,二人放弃了租设备的方案,改为直接售卖,赠送配方。“还是以客户为导向,他们更想去拥有这套设备,大不了可以转卖,对于租设备,接受程度不高。”

施侃乐对铅笔道说:“目前商品机只有几十台,我们自己有工厂,很快会批量生产,目前正在研发第五个版本。”

近日,吴一黎与施侃乐在忙活一件大事:10月8日,3D煎饼打印机将在京东众筹上线,他们将重点推出彩色3D煎饼打印机。“这次众筹,每个省只有30台配额,34个省,一共也就1000台左右,而现在打电话预定的,就有5000多人。”他们保守估计,众筹目标是千万级别。

对于更远的设想,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科技加美食。“以后,不止3D打印煎饼,甚至是机器人为你打印其他美食。”

采访前,已近午餐时间,在国贸的一家咖啡馆,施侃乐快速吃完一个“食好运”的肉松培根煎饼。笑着说,“每次来这边,我都买一个。要是哪天黎叔不摊咸煎饼了,我就去摊。”

已融资的项目求报道,请加微信号shoujiyezi541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