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投过60家基金后 拆解如何“冷启动”一支基金

一些业绩优良的投资人并不安于在原机构“打工”,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基金品牌,针对基金如何“冷启动”,也许以下这些建议能让你少走些弯路。

来源 | 创业接力

作者 |  董若愚

尽管市场普遍存在募资难的问题,但投资机构依然在持续分裂着,一些业绩优良的投资人并不安于在原机构“打工”,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基金品牌,然而经过市场一番洗礼后,往往会撞得灰头土脸、信心全无。笔者在工作中沟通过大量的First-Time Funds(下文简称First Fund),针对基金如何“冷启动”,也许以下这些建议能让你少走些弯路。

01. 钱从哪儿来?

先提一个思考题:LP为什么要投你的基金?

从纯市场的角度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你曾经帮他赚过钱,并且相信你能帮他继续赚钱;

第二,基于团队素质、历史业绩、行业赛道等等因素考虑,他相信你未来能帮他赚到钱。

从政府引导基金的角度出发,更多则偏重于招商、产业集聚落地。

 02. “刷脸”必不可少 

对于新管理人来说,由于缺乏可考证的机构历史业绩,因此 “刷脸”是必须要做的事儿,曾经帮助赚过钱的“金主”、“朋友圈铁磁”是冷启动募资的首选对象,这类LP的磨合、信任成本是最低的。新的基金品牌就如同一次新的创业,放低姿态勇敢开口吧。

 03. 被投企业“反哺” 

此外,投资团队过往的明星被投企业,也是重要的潜在出资对象。一方面可以有效证明这些企业是团队过往主导的项目,能掏真金白银才是真爱;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新基金的基石出资人,为基金扩募打好基础。

 04. 上市公司的钱怎么拿 

管理人通常认为上市公司是优质LP,因此花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在上面。从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First Fund拿上市公司的钱并不经济。

第一,上市公司的钱其实并不稳定,特别是民营小市值上市公司,被放鸽子是常态;

第二,上市公司的操作流程相对繁琐,需要公告披露。作为上市公司的小散股东一定不会理解,为什么公司要和一家没有名气的机构去合作。

第三,战投部门如今是上市公司的标配,子弹投了基金,那么就动到了他们手里的奶酪,内部的反弹是必然。

既然这条路这么难走,何不另辟蹊径?也许上市公司的高管个人或者他们的家族财富会是更好的选择。

 05. 政府引导基金谨慎拿 

在资本寒冬下,政府引导基金是一个中国特色明显的主流LP群体,但其限制也颇多,主要的诉求是基金注册、当地返投、阶段定位、行业领域等。

所以,新管理人切忌“拉到篮子里都是菜”,应当充分了解引导基金的条款要求,看是否能与自身的投资策略做匹配。如果为了拿引导基金而限制了自身的水平发挥,最终导致基金收益下降,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需要摸清政府引导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包括可投资金规模、工作流程、时间窗口安排、历史基金投资情况等,这些都会极大影响基金的落地进度。一个专业、有成熟经验的引导基金管理团队会反向给管理人提供建议和帮助。

 06. 合理控制基金规模 

新管理人要在江湖立Flag,业绩是第一位,而收益和规模永远是天敌。VC基金一般在第4-6年才开始有完整的项目退出机会,而基金的投资期通常是2-3年,二期基金在第二年就要开始做募集准备。如果基金规模过大,投资节奏拉长后,账面收益会很难看,更遑论退出了。

控制规模的另一个考虑是尽量减小试错成本,First Fund意味着机构治理、人力组织、出资结构、投资策略、被投企业等要素的重新配置,哪怕是老人新基金,也需要有一个磨合周期。而新基金恰恰是块试金石,犹如创业企业一般,验证原型后再扩大规模才是合理的商业逻辑。

 07. 步步为营,落袋为安 

新管理人往往缺乏募资的节奏感,多头出击,希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笔者的建议是分三步走:

首先确定你的基石出资人,类型包括产业资本、民营资金、自有资金,这是你的基本盘,应当至少不低于基金目标规模的50%,确定后可以先做第一次交割封闭;

第二步是组合国资、政府引导基金、机构母基金,这类机构的决策流程较长,但值得等待;

第三步是查漏补缺,适当开放份额给有一定资源的小额个人LP,但不宜过多。

上述模型的核心逻辑:先到先交割先投,尽快锁定基石,开放募资期,合理搭建LP结构。有时潜在LP不是没钱,而是没信心,一旦在基石和机构LP方面完成破局,基金的后续募集就会容易些,买涨不买跌是人的通常心态。笔者作为政府引导基金这环,已多次发挥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为基金扩募做贡献。

 08. GP高比例跟投是加分项,更是必须项 

作为First Fund,如果团队还老想着用1%撬动99%,那干脆别做了。第一支基金犹如创业起步,ALL-IN是必须的,自有资金的高比例投入代表了信心,更代表了决心,就像VC会投一个后路很多的创业者么?

也许有些GP会说自己的资金不够,但这是一个悖论:自己都没钱,如何能保证帮比你有钱的人赚到钱呢?如果说团队有钱但不愿意出,那就代表自己随时能弃船逃跑,亏了是别人的,赚了是自己的。

 09. 明确机构标签,成为赛道领跑 

找到一个具有认知优势的领域深耕变现,是新机构脱颖而出的唯一路径。一个清晰有力的行业标签,也许不会打动所有资方,但却更容易找到合适匹配的LP。

例如投消费的基金可以组合渠道型LP、投教育的基金可以组合商业地产LP(教育地产),一些协同作用明显、能产生化学反应的跨界组合往往会让募资事半功倍。

一个有差异化打法、行业标签鲜明、业绩良好的机构,也会受到母基金的青睐,因为母基金会根据赛道来做资产配置,如果你所在的细分赛道其他玩家很少,那么恭喜你,即使你的Track Record历史并不长,也将更容易被纳入基金的配置赛道。

10. 储备确定性项目,尽量避免盲池 

First Fund的最大困境是缺乏可考业绩,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是,储备一些明确的拟投项目,例如把过往个人已有一定验证的潜力项目,以成本价平移至基金,那么LP在投资后就能有一个较明确的收益预期。或者尽快完成首次募资交割,在完成部分投资后,再开放募资也许会让LP看得更清晰,避免盲池投资。

11. CO-GP并不暖,“三角恋”走不远 

最后笔者想说,即使世道再难,也不要通过CO-GP的模式来抱团取暖。一支基金的路很长,互相借力看似美好,但路途中的变量实在过多,能撑到一年不分手已是难事,更何况一个基金的生命周期通常长达十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