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400家公司闯入心理赛道:9000万抑郁症患者市场 仅一家融资到B轮

虽然心理健康领域市场很大,但因为病耻感、社会偏见等因素造成的实际用户需求却很小。

文 | 铅笔道记者 刘小倩

6月,美国一家将冥想融入现代元素,通过提供音频冥想内容、助眠故事及放松身心的App Calm宣布完成2700万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使该公司估值达2.5亿美元。和普通App不同,Calm直接从产品服务中获利,而非广告费用,项目年营业额达到7500万美元。

Calm的走红,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了“孤独经济”这门独特的生意,它的受众正是如今无处无在的孤独而焦虑的现代人。其实,一直以来,国内也不乏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的创业者。通过铅笔道DATA检索发现,与“心理”“睡眠”“抑郁”等关键词相关的项目约400个。

今年以来,国内心理领域的创业项目也纷纷获得融资。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今年已有4家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行业内也第一次出现了B轮融资,还有大部分项目仍在A轮附近徘徊。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5亿人受困于抑郁症。在我国已确诊的9000万抑郁症患者中,每年约有28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虽然心理健康领域市场很大,但因为家庭环境、病耻感、社会偏见等因素造成实际的用户需求却很小。因此,业内人士也认为,心理领域的创业普遍还太早期,既无法一瞬间被点燃,也难以被浇灭。

铅笔道也发现,在心理健康领域,创业的玩家众多,但切入点和运营模式各不相同,相关创业者都表示难以界定。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只“谈钱”的生意,既要保证可靠性,不忽视专业伦理,又要保持开放性,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融资浪潮一波三折

今年7月,壹心理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资方为枫海资本。截至目前,这是国内心理健康赛道的最高融资轮次,也是第一次有这个行业的企业能够达到B轮。

除了壹心理,今年5月,壹点灵完成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7月,抑郁研究所获投数百万,资方为梅花天使、伯藜资本;8月,昭阳医生宣布完成近5000万元A2轮融资,本草资本领投,国金投资跟投。

在如今的资本寒冬下,各个赛道表现平平,曾经的热门赛道甚至有所跌落,很多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也更加偏向保守。在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看来,心理这个赛道却没有明显的变冷。“因为从未在这个赛道加速过的投资机构,在今年,也未曾失去对这个赛道的关注。”

黄伟强回忆8年前刚创办壹心理时,市面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还寥寥无几,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那时候,在心理领域创业是一件孤独而且充满不确定的事情。”

在他看来,五年前的“双创”热潮确实推动了这个赛道的发展。当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会更多地去关照自己的内心,文化、娱乐、精神类的消费随之兴起,心理健康自然也包含在其中。

“那个时候,很多这个领域的公司都拿到了A轮融资,吸引了一波投资机构。”阿尔法心理创始人姜巍回忆。

然而,问题也很明显。当时大多创业项目,都以心理咨询机构为主,强调社会和情感功能的修复,无法治疗急性症状。一旦患病,患者仍需要药物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用户的增长和粘性就大打折扣。

姜巍表示,“因此后面的发展似乎与投资人期待的快速增长相反,市场还是在慢慢向前,但行业少见密集投资。”

但是,随之兴起的互联网医疗,让这个刚刚起步就停滞的赛道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心理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这部分人群更具备互联网化的可能性。患者无需依赖生化指标的检测或物理检查,通过医患沟通即可确定病情。”于是,2015年5月,林昭宇创办昭阳医生。当时像林昭宇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多以互联网医疗为切入口进入心理健康赛道,将精神疾病医疗的线下环节转到线上。

但不久后,似乎又出现了问题。创业者和投资者又发现,首先,医疗是刚需低频行为,不符合互联网注重用户使用频率和粘性的打法;其次,医疗不同于电商,场景多发生在线下。互联网医疗被证伪,融资遇冷,很多以互联网医疗为切入口的心理项目也备受质疑。

林昭宇回忆,那两年虽然一度被投资人吐槽“增长速度过慢”,但他并不在乎,他始终认为对医疗项目而言,“慢就是快”。如今,用了4年的时间,林昭宇把基础架构搭建完成后,昭阳医生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

大市场,小需求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5亿人受困于抑郁症。在我国已确诊的9000万抑郁症患者中,每年约有28万人因抑郁症自杀。人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曾经有网友调侃,周末北京奥森附近的咖啡厅里,孩子在旁补课,家长在做心理咨询寻求开导。网友预测,这一现象,会随着9月的来临,变得更加尖锐。一到开学,温柔可爱的妈妈角色进入尾声,为了孩子作业频频崩溃的老母亲上线。

看似市场庞大,但我国该领域的创业项目近些年来未有较大起色。

“大市场,小需求。”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这样总结。“因为很多人有学习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却不容易落实到寻找心理服务上来。”

回忆起患病的那段时光,直到现在,昭阳医生创始人林昭宇还记得家人的反应。他将自己的“仪式感”反复讲给家人听,“考试时,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里。可我会反复将答案确认三次,前两次分别是在字母下面打勾和在题号前面写上选项。”

然而,家人却不知道林昭宇得病了,所以开始也不在意,没有带其寻医。“可能他们认为精神疾病与重症相关,而我除此之外的所有表现都非常正常。”

抑郁研究所创始人任可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在没有确诊之前,即使她听到“抑郁症”一词也从不放在心上,“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压力都挺大,失眠、焦虑等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在她看来,如果她哪天告诉同事,“自己今天抑郁,不想工作”,身边的好朋友大多一笑了之,也从不放在心上。

可是当她从医院出来后,任何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会让她感到精神敏感。“严重抑郁症患者”,医生的话语还在她的脑海里盘旋,恐惧、孤立、绝望等负面情绪一涌而上。

她害怕得到其他人的同情以及特殊对待,病耻感密不透风地将她裹住,任何与此相关的词汇都成为了恐惧的源泉。

疾病教育的匮乏,让大部分公众不敢言病。“杀死我们的不是抑郁症,是歧视。”任可在自己的公众号“抑郁研究所”上写道。

心理赛道创业者大多分两类

曾有人戏称,抑郁症是一种“精英病”。姜巍表示,只不过是有些时候,认知较高的用户会更关注内心。“平白无故的,你会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吗?”同理,大部分相关创业者一定亲身感受过心理疾病的痛点,才会产生相应需求。

铅笔道发现,心理健康领域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曾经遇到过一些心理问题等,还有一部分是相关精神医学专业的人士。

任可就属于前者。

当北京某医院精神科医生确诊后,她再度辗转多家北京三甲医院,所有的医生都给出了相同结论。“重度抑郁症,中重度焦虑症,伴随严重自杀倾向,建议立刻住院治疗。”

任可只是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员,这部分人群病耻感强。精神疾病造成的躯体化、认知障碍,又给患者造成极大心理负担,从而延误就医。

与任可患过抑郁症,通晓用户路径,而后在这个领域创业不同,黄伟强则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

他从高中就开始接触心理学,大学念的应用心理学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心理测评产品。“这是一个很好的接触用户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教育用户还能提供一笔收入。”

一年后,黄伟强便开始了心理领域的创业生涯。对于当时而言,业态还有点超前,市场教育难以展开。他开始尝试针对线下的创业项目,EAP公司博曼心理。壹心理是他创办的第三个心理健康赛道项目。有了前两次的创业经验,操盘起壹心理来,黄伟强得心应手。

在林昭宇成为一名专业人士——精神科医生前,他也曾患过精神疾病。因此,他既能够明白用户的需求,也知道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为患者提供帮助。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回忆到,半年时间内不间断地提及此事,家人才将十多岁的林昭宇带到精神科专家检查,医生诊断为强迫症。

大学时,林昭宇便选择了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而工作单位就是中国第一家精神病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至今,他已有17年临床经验。

模式分散,难以界定

当铅笔道问及相关人士心理健康这个赛道的模式分类情况时,大多数都表示,这个赛道的特点是玩家众多,难以有清晰的模式界定。

昭阳医生是一家精神心理诊疗服务平台。当患者在线下医院初次确诊后,后续预约复诊、药品购买、心理咨询等都可以在“昭阳医生”平台上进行。目前,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近50%的一线临床精神科医生,已有数万名患者持续使用“昭阳医生”App。平台上药品月营收超过500万元,并以每月近20%的速度在增长。

任可的抑郁研究所则瞄准了更为细分的抑郁症患者。平台以公众号为依托,上线知识付费课程和相关电商产品。同时,平台还能为患者对接医院的精神科和线下的心理咨询平台。在任可的3万社群粉丝里,每天还有专家坐诊和工作人员维护。现阶段,抑郁研究所聚集了全网55万粉丝,主要盈利来源是心理测试量表。

壹心理则是切入轻度和中度抑郁人群。黄伟强希望将壹心理打造成一个全生态的心理服务平台,包含媒体内容,心理健康测评、心理科普课程,以及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等。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壹心理还把心理内容、产品、服务提供给了合作方。如今,壹心理的合作渠道超过1500家。

除此之外,这个赛道还有依托机器学习,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治疗心理疾病的阿尔法心理;以及挑选、制作优质白噪音助眠,缓解人们心理焦虑的潮汐等泛心理类产品;针对少儿自闭症、老人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相关创业项目;关注个人成长的张德芬老师等等;以及从星座、二次元、运动等方式切入的公司。

曾有抑郁症患者家属向铅笔道描述,“最怕的就是那样的课程,一边贩卖焦虑,一边又出品相关治疗的课程。”

在黄伟强看来,就目前而言,不能简单地把心理项目当成一门生意去做。对于创业者而言,一方面要去遵守专业伦理的设置,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另外一方面又要更加开放,摆脱很多专业束缚,做出符合这个时代语境的心理服务,让更多的人乐意选择通过心理服务,去解决他们内心的问题。

“心理疾病行业标准缺乏,除了一些公认的有治疗效果的方式,其他的模式还值得商榷。”在姜巍看来,冥想和正念等是可以治疗焦虑的,也有相关科学依据。“但是如果只是通过上一门课,来缓解焦虑,可能还需要个人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他也承认,不管哪一种模式都有弊病。以融入技术治疗心理疾病的阿尔法心理为例。技术研发、成本价格、机器学习、数据喂养等,都是横亘在他心头的痛楚。此外,LTV(用户终身价值)需要覆盖成本,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

谈及行业壁垒,各创业者都有不同的认知,有人认为是技术、团队,也有人认为是医生。相同的是,大部分创业者都表示,行业还太早期,既无法一瞬间被点燃,但也难以浇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