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政策落地!线上教师遭重锤,在线教育告别“野蛮生长”

经历了五年野蛮生长的在线教育终于有法可依了。

作者 | 李彩凤

经历了五年野蛮生长的在线教育终于有法可依了。

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意见从线上培训内容、时长、师资、信息安全、经营规范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意见》提到,近年来校外培训从线下向线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培训内容超标超前;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等突出问题。《意见》认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外线上培训质量、增加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事实上,对在线教育整改早有预示。在今年3月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表示,从去年2月教育部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过程中,有些培训机构转移阵地,把“战场”开到了线上。彼时陈宝生透露,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

从线下机构整治开始,在线教育就处于生怕被“一刀切”的精神紧绷状态,如今政策落地,多数行业人士表示“比想象中的要温和很多”。

尽管如此,仍不难看出教育部对于在线教育的整治决心。《意见》明确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培训有序开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

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颁布的针对线上培训的规范性文件,有理由相信,随着监管落地,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将逐渐转向规范化发展。

“健康”成培训内容监管关键词

“健康”是对课程内容监管的关键词。由于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监管缺位,线上教育产品又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线教育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此前,学习类APP涉黄事件频发,包括学霸君、作业帮在内的多款学习类App曾被曝光内含“黄段子”,小猿搜题也被指暗藏色情信息。此类事件加强了家长和老师对于学习内容的重视度,也绷紧了各地对于进校学习类APP的管控神经。

从2018年底开始,北京、宁夏、河北、广东等多地陆续开展APP整治工作。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内容上,《通知》明确提出要重点检查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

作为教育部对K12领域在线教育的首个正式“整改令”,对于APP的整改被业内视为开启线上监管的先河。但就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而言,APP只是冰山一角。此次教育部对整个线上内容划定红线,无疑将监管范围再次扩大。

《意见》要求培训内容不得包含淫秽、暴力、恐怖、赌博以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及链接等。

除了内容健康之外,《意见》对课程设置也做了具体要求。根据《意见》,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与学生个体能力相适应。

在减负大背景下,此前的整治重点纠正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不良行为。与线下整治相对应,超标超前培训也成为线上监管的重点。此外,基于线上监管难度,《意见》还给出了明确指导,培训内容和培训数据信息须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

线上教师资格遭重锤

师资一直是教育机构竞争的核心壁垒之一。然而,伴随着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培训机构盲目扩大师资导致教师素质低、缺乏教学资质等乱象逐渐成为行业顽疾。

教育部曾出台相关规定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师资问题。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在师资方面要求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紧接着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除了规定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外,还要求培训机构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对应线下,去年11月,教育部首次就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资质做了详细规定。而此次《意见》进一步明晰了教师资质要求,同时提高了对教师资质的监管。

《意见》提到,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教,《意见》中并没有对教师资格证做出硬性规定,仅提到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平台仅需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但实际上外教资质问题也长期饱受诟病。以在线外教机构为例,在教师招聘管理过程中,很多机构会向用户呈现多步骤的筛选标准和严格的通过率,有机构宣称通过率只有3%。但纵观市场上,在外教供需失衡、师资成本高企不下,如此低的通过率定然无法保证外教供给。因此多数机构实则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筛选标准,很多外教不但没有教学资格证,还存在包装教师学历等问题。

对此,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认为,监管相对温柔对于在线外教机构来说是一大利好,至少他们可以松口气,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是人性化且顺应行业发展的。

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认为,《意见》所约束的重点是在线直播教师,对于采用录播课程、人工智能教师等机构的监管仍处于空白,后续地方性政策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由此来看,线上机构将无法再抱有侥幸心理。如何规范师资雇佣,在合法标准下满足市场需求,这将成为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完善收费机制,回归良性发展

除了内容和师资之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线教育经营规范问题。

对于报名线上课程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常常遭遇机构虚假宣传和乱收费现象。当面临对课程质量不满意的情况,退费难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此次下发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培训平台的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严禁超出服务能力收取预付资金,预付资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训业务,不得用于其他投资。

针对在线教育收费方式的规定也并不新鲜,《意见》要求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这与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规定如出一辙。

不过,此次《意见》还对课时费做出规定,要求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对此黄向伟表示,这条规定意味着在线教育行业传统意义上的“霸单”现象将不复存在,大小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好内容和教学服务才能保证消课和复购,这是政策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大利好。

纵观目前在线教育市场上,动辄上百课时的课程售卖现象屡见不鲜。可以预见,随着《意见》落地,线上培训机构将开启一轮自查行动,规范收费、退费等环节。

多鲸资本教育研究院负责人汪恒则认为,在获客成本高昂,消课困难的情况下,在线教育机构,尤其是采用一对一模式的机构在现金流方面将受到直接影响。

野蛮生长五年后,在线教育进入下半场,随着市场和政策红利日渐消失,行业开始回归到良性健康发展的状况。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适应政策求变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政策监管的同时,也对行业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此番监管出台后,素质教育、教师资格证、教育信息化等细分赛道被普遍看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