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1
分享

百亿基金操盘者 6年规模增10倍:专投“慢”公司 估值2年翻十倍 希望寒冬更冷

许小林坦言,华盖所热衷的项目,都不是短时间内赚快钱的项目。

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

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

文 | 铅笔道 记者 南镜

44岁的许小林笑称,他一年到头都在全国各地跑。现在创投圈的人一看到他,立马就能想到一个词:医疗。

十年前,他还是建银国际医疗基金的创始人,当时的他正是因为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在业内打出了名号。如今,他创办的华盖资本,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机构管理着超百亿的基金规模,投资领域已经从医疗健康,拓展到TMT、文化等领域。

“投的是趋势,而不是风口。”许小林最初投资医疗时领域,质疑声一片,但那时他便笃定,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在未来定会成为热门领域。

许小林坦言,华盖所热衷的项目,都不是短时间内赚快钱的项目。“微信朋友圈里总有人在说,投资三年,赚了两百倍。这种事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要说心里不波动,那是假的,但这就是我一直做的事情。”

这使得华盖资本在业内的口碑被称为“稳健的风险投资”。这背后,是许小林的投资逻辑“三板斧”在起作用。

注:许小林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投资逻辑“三板斧”:趋势、团队、帮忙

做慢生意,是外界给许小林及华盖资本的标签。

许小林常对LP说,想赚快钱,华盖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这背后,是与他的三条投资逻辑有关。

“我们投所有的项目,就三个标准——趋势看好、创始人靠谱、帮得上忙。”

成立华盖资本以后,除了医疗以外,许小林也开始布局TMT和文化产业。以“十点读书”为例,许小林认为,从趋势来看,它类似于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等,这类自媒体已成为一种新的媒体类型。

“知识先于付费而存在,付费是自媒体平台的必然趋势。”同项目方接触后,许小林给出的判断是,该项目基于C端服务群体,平台又有精准服务内容,能够舒服而有粘性地同用户建立联系,形成付费模式是早晚的事。

至于付费趋势何时会来,许小林无法判断。这也印证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风口什么时间出现,没人知道,但趋势可以预期。

单从趋势来看,“十点读书”符合华盖的投资目标,但对方提出的估值,让许小林陷入纠结。因为彼时,“十点读书”尚无收费模式。

真正让许小林下定决心投资这个项目的是第二个投资逻辑:创始人是否靠谱。

在项目之外,他会从外在形象、人物性格来判断创始人是否吻合其所创办的项目。许小林发现,“十点读书”的创始人林少,一米八几的大个,看上去是一个很害羞、内敛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同他项目所服务的用户群体,以及风格偏暖的文章内容非常吻合。

“这不是巧合,其实是跟林少的工作习惯相对应。很多人财务做久了,你会发现他话很少,心思很缜密。而林少的这种外在气质,也可能是同他服务的客户群体有关。”许小林分析。

除了外在形象以外,许小林会再看人物性格。他同林少深度接触后,会发现林少是一个远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并不像很多年轻人那样急躁。有篇文章讲“林少的快和‘十点’的慢”,说的是林少反应、说话、决策时都很慢,但团队发展却非常高速。

“没有一个标准,能让你绝对放心,但是我愿意赌这些人。”许小林发现,林少的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书有关。此外,团队的部分成员还是销售出身。他认为,“整个团队同弹簧一样,潜能巨大。”

判断完趋势,看完创始人,基于这两点,许小林有七成把握可以出手投资。但还需结合最后一点:自己能否帮得上忙。

他看到,整个十点团队偏年轻,在资本融资方面经验偏少;另外,成员多为读书人,有较强的线上内容和渠道能力,但线下方面却不足。

然而,华盖资本的线下投资经验较为丰富,许小林认为自己可以“帮得上忙”。因此,投完“十点读书”后,许小林鼓励其往线下发展。两年内,华盖就帮助十点在厦门万象城开出第一家书店。

在看创始人时,许小林还有个小技巧。会议桌上聊完项目,他会同创始人喝酒,在酒桌中,往往能更立体地展示一个人。一方面,喝醉跟酒力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人若想不醉,凭借意志力是能够忍住的;另一方面,酒桌上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激情。

“如果一个创始人喝了点酒,都不能讲得眉飞色舞,那么,这种人缺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中国做生意,需要更多的乐观精神。”许小林认为。

找趋势,但不追风口

“香港超纳斯达克,成为最好的融资场所,也是2018年才有的事情。”许小林说,像这种风口,很多人根本没法预料到。

风口先于趋势而存在,且不可预期。许小林从没想过要追风口,但有些风口来得比想象中要快。从他投“十点读书”时到现在,两年的时间估值已经涨了十倍;投复宏汉霖时,这家医药公司估值4.5美金,不到三年市值已经涨到了30亿美金。

这两个案例,已然属于“慢生意”中较快的那一类,但许小林投过的既往项目中,仍然没有这种成立三年估值几百亿的项目。

他有自己的生意逻辑。他曾说过,如果不能帮忙,哪怕能带来很大回报,也不去投资。有人说许小林那是傻,有钱还不赚。对此,许小林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投资是一门生意,华盖为LP服务,有商业机会一定会抓住。但整个行业有2万多家机构,有很多是同质化的,关键是要在其中体现差异化。除了资源嫁接以外,口碑是无形的差异。

第二,作为商人,他的逻辑很简单,不是什么钱都赚。企业最初找资方时,如果寄于了高度希望,希望机构能帮得上忙,结果资方却没有,这会给创始人产生巨大的心理预期差异,资方名声便会受损。

第三,机构有了口碑,项目方才会愿意主动找上门来,甚至会愿意降低估值。短期内会失去一两笔赚钱机会,长远来看是有利的。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判断自己能否给项目方帮得上忙?许小林分析,首先要看自己愿不愿意帮忙,这要回归到对项目的初期判断;其次是给项目分类。

资本寒冬中的投资方法论

“百亿基金和十亿基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许小林说。

与其他基金合伙人“由小及大”基金管理经验的不同,在建银时,许小林是先管理的百亿规模的基金,到了华盖资本,他才开始管理十亿规模的基金,如今已达到超百亿基金规模。

说起管理十亿同百亿基金规模的区别,他饶有兴趣地说道,这不只是规模放大了十倍。管理一支十亿量级的基金时,合伙人可以是执行人,也可以是项目经理,但管理百亿规模的基金时,合伙人不能全流程把控,必须依赖于团队协作。

“做小基金的时候,合伙人越强越好,需要资源适度分散,方向注重于项目早期,越往后期走,资金反而越没有优势。”许小林表示,十亿基金的体量,需要对产业的理解更深,而百亿以上的基金,光有产业的理解是不够的。

在他看来,管理百亿以上的基金,需要有复合型人才,团队中不光有懂行业的成员,还需要金融、法律、交易等方面专业性人才,甚至需要专门的政府资源对接人才。

许小林认为,规模越大,基金机构肯定会更强,这是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中,机构要对每一期基金控制在适度的规模。比如数十亿级别,可以将两支基金的时间间隔缩短,不追求做大单次基金的规模,这样会对LP回报更好。

“在基金规模、LP回报和投资压力这三者之间,应该寻求平衡。这方面应有个最佳规模的命题,只不过大家现在还没有很多数据去支持这一点。”许小林说。

对于2018年资本寒冬,在许小林眼里,寒冬只代表了一种现象,而不是具体行为。寒冬时节,很多人筹不到钱,但很多人可能在暗地做紧密布局和投资。在某种程度上,2018年末、2019年初既是募资最困难的时候,也同样是投资最便宜的时候。

“当机构手上有很多钱的时候,其实是希望这个冬天还能再冷一点,因为以便宜价格拿到优秀项目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点。”他表示,在资本寒冬里面,真正有现金投进去的才是优质资产,它的回报率肯定高于繁荣时候的投资。

许小林认为,寒冬会过去,好日子一定会来。“如果手里有大把现金,不如现在投。毕竟,从投资周期角度而言,人在市场低靡的时候投,会更稳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南镜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南镜,关注本地生活、社交网络。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shengyuxigong(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shengyuxigong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