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中科创星李浩:我们如何做好硬科技风投?

未来硬科技投资将呈现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各家的方向和领域将会更精专

在过去的2018年,被国内创投界称为“硬科技投资元年”。

随着所谓“资本寒冬”的日趋严酷,传统风投模式面临着革命式的洗牌重构。实体行业徒然涨停,模式创新泡沫破裂,共享经济断崖式滑坡,p2p频频暴雷倒闭……曾经最受追捧的互联网经济,在后半程遭遇了资本方力求自保的快速收缩。

然而,在风投市场整体呈现审慎态势的同时,国内主流创投机构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热度却有增无减,包括创新工场、IDG、真格基金等,不仅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硬科技的持续看好,同时也加大了旗下基金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大数据等目标市场的强势布局。在国内经济局势和贸易战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硬科技投资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正成为中国投资人普遍趋同的思想认知。

从原创概念提出到硬科技投资实践,从地域热点策源到国家话语体系标注,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多年深耕在硬科技创投孵化领域的中科创星,随着越来越多同路者的加入,其始终坚守的投资理念和逻辑,得到了这个时代最好的褒扬和验证。这种趋势的变化,让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颇为感慨和欣慰。

“实际上,当下投资界主流视野向硬科技的转移,才是创投行业真正本质的回归。”李浩以世界创投发展史举例说,1946年,MIT发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ARD,其投资目标是将二战期间发展出来的军用技术民用化,这是人类创投的本源和雏形。而相继ARD之后成立的投资机构,几乎全部参照ARD的模式,作为辅助于硬科技落地,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杠杆手段。到了20世纪,以红杉资本为代表的美国硅谷风投,直接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此基础上,才逐渐有了互联网、软件服务等硬科技应用领域的投资。

回首2014年起步之初,中科创星也曾经历过各种“闭门羹”。李浩说,当时我们手里掌握了很多成长性很强的优质硬科技项目,却苦于没有社会资本去主动投资。首先是这些资本看不懂科技项目,还未浏览完企业BP便婉拒了。其次当时大家盲目崇拜传统实体和互联网,忽视底层技术创新。稍有实力的资本和基金,都热衷于投机和赚快钱,这种理念本身也与硬科技需要长期积累的属性是矛盾相悖的。

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科创星依托西安光机所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平台,坚持聚焦硬科技,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踏出了举足轻重的进阶之路,先后在清科和投中等机构榜单评选中以实力横出前列。2017年,中科创星投资孵化企业数量从最初的9家突破了200家,2018年年底则超过250余家,投资企业总市值超过200亿元,其中近百家企业完成了后续融资,46家估值过亿;管理基金规模则从成立之初的1.3亿达到53亿。

“仅在2018年后半年,中科创星旗下包括飞芯电子、全磊光电、微光医疗等在内的多家硬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均在亿元规模以上。”李浩举例说,资本寒冬大背景下,硬科技企业一面迎受来自国际局势和经济转型的迎面压力,一面又被国内资本实力追捧,这种喜忧参半的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中科创星坚守硬科技的价值所在。

当然,随着诸多资本对硬科技的不断加持,尤其是近期科创板释放出的宏观利好,李浩也坦然,未来硬科技投资将呈现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各家的方向和领域将会更精专。而对于未来中科创星的战略打法,李浩说,我们将重点聚焦四个要点:合适的领军人才、成熟的创新技术,耐心的天使资本,专业的孵化服务。

盘点中科创星的投资版图不难发现,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创业是其首先考虑的圈层梯队。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点,除了中科创星出身于科研单位的天然因素之外,科研人员倍于其他社会创业者的胸怀和价值追求也是中科创星投资举动前的重点考量。李浩解释说,我们的科研人员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有甘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有崇高的家国情怀和长期主义目标,有成为团队领袖的内在驱动和感召力,这也是硬科技创业者最可贵的价值点,亦是中科创星的投资战略核心。

在团队技术指标方面,中科创星并不是绝对的“唯技术论”者。李浩说,我们未来选择投资的硬科技团队不仅仅是行业内最高精尖的佼佼者,而是需要其技术创新能力成熟过硬,已树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能够和上下游形成产业生态,提质增效低成本,可复制推广,并且能够快速与市场结合和量化生产的项目。

就像科研人员做技术研发一样,硬科技投资同样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资本。李浩认为,硬科技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期的积累,是长线投资,需要资本守住耐心与之相伴成长,而一旦这些长期项目突破技术拐点便是非常可观的价值回报。其举例说,中科创星设立的第一期基金投资周期是11年,目前浮盈已经超过5倍。

“共建全球第一的硬科技创业生态,成为科技创业者的首选合作伙伴。”这是中科创星自成立初便树立的愿景,也是该机构始终坚守的目标追求。李浩表示,多数硬科技创业者是技术科班出身,在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自身短板,这就需要资本在金钱投资之外,能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为硬科技创业者量身打造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在内的创业雨林孵化生态。

据了解,中科创星目前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投后服务团队,包括财税服务、政策咨询、人力资源、创业培训、品牌宣传、管理咨询等,每年平均服务企业超过100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