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铅笔道王方:沉默2018,新媒体大萧条

过去3年,新媒体领域的投资事件在2015年到达高潮,然后一直减少。

大寒冬下,新媒体领域也难免被波及:2018,大部分媒体公司都没跑出A轮;大部分跑出A轮的,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大部分跑到C轮的,创始人都不是媒体背景出身......

以下是铅笔道创始人王方在参加"新媒体、新青年"2018新媒体行业南方峰会的观点,具体内容如下:

大家好,我是铅笔道的王方。自从创业后,感觉自己和“新青年”3个字好久没有联系了。目前为止,我身上保留的仅有的“青年”标志,就是我还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这很难得,大家知道,至少50%以上的创业者都患上了“没毛”病。

我今天早上5:30赶往机场,7:30登上飞机,从北京飞往广州。北京最低温度零下4度,广州13度。3个小时,我仿佛穿越了一个冬天,又穿越了一个秋天。

大家知道,今天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大约是2周前,12月初,北京的天气就到了零下12度了。整个创投圈也是,异常地不活跃。大约是1周前,投资机构就开始进入复盘期了,这意味看新项目不再作为投资重点。

受整个大环境影响,新媒体领域也是如此,今年也不太活跃。下面,我想用一组简单的数字,结合我们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这里的数据统计范围仅包含3类公司:内容生产商(媒体)、内容社区、内容分发平台。

过去11个月,新媒体领域的投资事件在减少。

过去3年,新媒体领域的投资事件在2015年到达高潮,然后一直减少。

铅笔道刚好经历了这个周期。2015年是什么情况?我们是2015年8月11日成立的,9月7日拿到了险峰长青的TS,10月26日与险峰签订SPA,10月27日与真格签订SPA,11月份与BAI签订SPA。

天使轮就此完成:

1、每一家都很知名,国内TOP10;

2、每一家都是主动找我们的;

3、成功率100%。

2016年我们也融了一轮。2016年是小寒冬,我们见了小20家机构,成功率25%,还可以,机构也挺知名,英诺天使、软银中国都入了。

2017年底,我们又融了一轮。穿越2017后,铅笔道的创业生涯里终于有了一个词叫“至暗时刻”。

其实新媒体的寒冬从2017年底就开始了,比任何行业都早。我们第一轮觉得自己不需要FA,第二轮也不需要FA,后来华兴阿尔法主动给我们做FA。第三轮,我们结合大环境的变化,觉得自己需要FA了,于是找了2家股东作内部FA。

我们吭哧吭哧地准备好资料,准备大规模去见投资人。结果大约一周后,一个股东FA告诉我们:现在机构都不看媒体赛道了。

当时,我们的时间点踩得本来就不好。11月底就要开始见投资人,时间很短,投资人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在1个月之内见了30多家机构,拿到了4个TS,3个意向机构。但直到过年前,一家都没有确定。

但最终的结局还是好的。毕竟做了2年多,铅笔道的影响力还是摆在那里。最终有3家机构投资我们。

我记得事后,有一个股东谈及投资原因,其中对方说到:“看到你当时处境太可怜了,必须支持一把。”我想想是挺可怜的,去年南京下了一场2017年最大的雪,下飞机之后我直接奔往资方办公室,我也没带伞。当时聊完已经深夜12点,至今我也无法忘怀,我是怎么冒着漫天纷飞,踩着7~8厘米厚的大雪,咯吱咯吱地走回宾馆。

以上是我们感受到的新媒体周期变化。下面我简单从下面一组数字,了解下2018新媒体的投融资情况。媒体的融资有个特点:早期很抢手,中期很尴尬,后期靠自己。

我们可以看看2018年新媒体融资的各阶段画像:

1、80%的企业在A轮及A轮以下,10%被战略投资(区块链媒体);

2、10%的企业能跑出来,今年主要是内容分发平台/社区。

如下图,这是最火热赛道:

1、区块链。讲到这里我又不住一声叹息,投资人多少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2、综合类、文化类、科技公司,耐跑性最强。

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多在这个阶段(如下图)。85%是媒体,6%是社区,9%是分发平台。从赛道来看,区块链占57%以上。

pre-A到A阶段,82%是媒体,9%是分发平台,9%是社区。从赛道来看,区块链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如下图)。

B轮这个阶段的话,公司就屈指可数了。媒体占50%,分发平台占38%,12%为社区(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出几点:

1、大量的媒体没有跑出A轮;

2、区块链媒体消失;

3、综合、科技、文娱媒体/跨界媒体;

4、综合类的分发平台占比较大;

C轮之后的结构又更不一样了(如下图):

1、名单里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内容生产商);

2、大多为综合类公司,少有垂直类;

3、大多付出了极大的时间代价,8-11年;

4、有少数幸运儿,如即刻、趣头条,它们靠商业或产品模式取胜。

最后一点,也是我想强调的:这些跑到C轮的公司,极少创始人是媒体背景出身。

Zaker创始人是学计算机的;

即刻创始人是技术出身,之前在谷歌任职;

荔枝FM创始人虽然做过电台DJ,但99年就开始创业了;

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是地图技术出身的;

......

这里面有2个意外:知乎周源、创业邦南立新都是媒体背景出身。客观上说,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势头也不错,但就事论事地说,商业化层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所以总结一下,2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很难跑到C轮:

1、为什么媒体类公司会这样?

2、为什么媒体人创办的媒体公司会这样?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如下图):

1、角色冲突。我们做记者时都会有一些专业思维训练,如真实客观,尤其是客观,平衡各方利益,不要让一方吃亏,这是记者角色。现在你是一家公司CEO,你是公司利益最大化代言人,如果你总考虑这不能让客户吃亏,那不能让客户吃亏,这种利益均衡化思维会害死你。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公司的业务只要涉及到钱,同事一般不会来问我建议。

2、价值冲突。我们常说媒体是看门狗,所以它天然承担了一部分社会价值,再是商业价值。你不仅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其他公司的产品或服务100%能转化为钱,你可能只有50%。

3、模式冲突。这里主要说的是广告模式。广告主与读者对内容的需求在相当程度上是不一致的,所以这种商业模式就好像是一个冰箱+一个烤箱,它会存在兼容性问题。

4、消费习惯冲突。在现在的消费意识中,大家依然觉得虚拟商品应该免费,而实务商品才该付费。所以文章应该免费,但实际上内容的生产成本很高。

5、投资价值冲突。因为你的读者不愿意给你付费,你只能依靠广告等赚钱,而广告模式又与内容存在天然的冲突,导致你这个公司组织效率低,收入天花板很明显。因此媒体只有战略投资价值,没有财务投资价值。所以,你要么融不了太多钱,要么被大公司包养。

这是媒体创业的目前几大窘境。那么我们应该突破这种商业化窘境?

下面我探讨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商业化摸索思路:

1、把流量拿去做广告卖钱是贱卖,这几乎已达成行业共识;

2、要增加自己的附加值,挖掘用户深度需求;

3、用户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产品/服务;企业有什么费用,我们就赚他们什么钱。

4、寻找流量的交易/服务价值。

我把国内所有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总结为2条线:

一条是信息+服务线,属于比较传统的做法,这还是一种流量生意。

一条是信息+交易线,属于时下比较新的做法,利用流量的交易属性赚钱。

两条线的具体环节不是线性的,可以排列组合(如下图)。

1、信息付费:

   (1)、做知识/内容付费的平台起来了,但是做内容生产的媒体没起来,适合作坊经营,不太适合公司运营;

   (2)、数据付费:我建议如果你没有能力把未来5年的钱融到手,不要轻易做这个。国内数据行业的基础设施差、用户付费习惯等因素,会让你的投入周期非常长。尤其是付费习惯,我们去年拿着数据产品/服务去卖的时候,发现好多客户根本就没有这个预算。

2、广告:

几百万很容易,几千万有点累,1-2亿是天花板。腾讯的用户量中国第一,QQ8亿月活,微信10亿月活,几乎全国人民都是腾讯的用户,但一年广告收入400亿。14亿中国人民,老年人的每日停留时间是1.37个小时,即便如此,腾讯在每个人身上一年才赚了28块钱。媒体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有多少停留时间,你能卖多少广告?

3、培训:

几百万很容易,几千万很专业。国内某著名商学院,单课程开发团队就是300人。各行各业,总规模超过300人的新媒体有多少?

4、电商:

门槛高,天花也高。如果说广告的天花板是2亿,那么电商的天花板是10亿。这里我举一个国内知名的生活媒体,他们原来创业2年就碰到了广告天花板,2亿。后来它转型做电商,1年10亿。

5、咨询/FA:

小生意,几百万很容易,几千万很专业,目前没有看到有媒体+FA做得好的。

听了那么多,是不是感觉到有点绝望,所以最后也给大家来点鸡血。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精益创业,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说,说企业融钱越多,往往死得越快。我的理解是,企业有既定的生命周期,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去弥补的,钱有时候起到了揠苗助长的作用,等到钱烧光了,数据没跟上来,比如收入、利润,最后却找不到接盘侠而死去。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媒体行业挺好的,至少让人挺踏实。

最后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我们常说,投资投的是团队。更确切的一点说,是看这个团队内心的永动力或者使命/信念是不是与他现在做的事情相匹配。一旦匹配,他的内心就不会有寒冬这个词,会一直是春天,因为他内心一直有一个永动机在转,完全不受外界影响。

我觉得我们媒体人的使命感其实比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强。如果你喜欢媒体,那么不要考虑寒冬还是春天,大胆地去创业。我觉得创业并非99%都失败,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你100%能成功。问题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棵小树苗刚开始往上长,遇到一个天花板,难道它就不长了吗?不会,他会斜着长,直到找到天花板的破洞,钻出去,然后伸向长空。

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一片乌云,万丈乌云中漏出来的那道光,往往就是机遇。铅笔道也会一直这样,脚下有泥,但心中永远有光。

我们原来只报道早期公司,现在我们报道一切创新企业(含上市公司);原来我们很不擅长赚钱,但这个月,我们即将盈亏平衡。

谢谢。

编辑 | 石榴

优质项目报道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wujinna1015,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wujinna@pencilnews.cn。

优质项目融资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jiazongchaopku,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jiazongchao@pencilnews.cn。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小铅笔(微信号:qianbidao2018)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