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1
分享

对话GGV合伙人:下一个滴滴、头条在哪里

GGV曾投出阿里巴巴、去哪儿、滴滴、Airbnb,如今手握18.8亿美金,下一个目标是谁?

来源 |  蓝洞商业

作者 | 郭朝飞  翟文婷

作为投资人,符绩勋有两个遗憾错过的项目。

第一是错失京东。2008年初,京东正在做B轮融资。符绩勋以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的身份见到刘强东,问他想融多少钱。刘回答3000万美金,而且估计一年就会花光。当时,京东正大力投资,自建物流体系。

符绩勋投过百度,非常看重资本效率,认为京东是一个资本密集型项目,于是选择放弃。

2012年左右,符绩勋与团队研究信息流和分发,注意到今日头条。当时头条长势不错,流量却不大。一番调查,符绩勋发现身边没人用,唯二的两个用户是GGV的司机。

“当时没想到中国用户有这么强大的信息需求,今日头条也就错过了。”符绩勋接受「蓝洞商业」等媒体采访时说。

不过,GGV与今日头条之间的故事并未结束。

GGV投资了一个名叫musical.ly的音乐类短视频社区应用,其曾登上全美iOS榜首,俘获了一大批美国青少年用户。2017年11月,今日头条以1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musical.ly的收购,GGV因此成为头条的股东。

童士豪说,曾有美国公司对musical.ly感兴趣,但他们认为头条是最好的选择。

符绩勋坦承,GGV做投资可能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投错项目,另一种就是错过一些好项目。投资这件事,需要不断去调整学习。

当然,阿里巴巴、去哪儿、滴滴、Airbnb等,是GGV除了错失之外,捕获过的不少“鲨鱼”。 

成立18年来,GGV累计投资296家公司,其中220家在GGV投资时为B轮或以前阶段,独角兽公司56家,成功上市33家。在过去的18个月,GGV给LP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

当前资本环境并不乐观,资本寒冬的论调再次出现,一众投资机构和公司如临大敌,GGV却成为幸运者。

10月24日,GGV宣布完成总额18.8亿美元的基金募集,其中包括GGV Capital VII及VII Plus,共计13.6亿美元;GGV启航基金二期4.6亿美元; GGV Capital VII创业者基金共计6000万美元。

如果加上今年5月份募集完成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GGV管理的资产达到13支基金,约62亿美元。在投资界,这样的规模排在前列。

而且这是一个横跨中美甚至全球的一支团队,投资阶段覆盖从早期到上市。消费及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及社交、企业服务及云、前沿科技是他们主要的4个战场。

早前,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李宏玮、童士豪等在北京办公室接受了「蓝洞商业」等媒体的采访。他们回答了关于新基金投向,AI大数据以及移动出行等外界关心的问题。

GGV管理合伙人,从左往右依次为:徐炳东、童士豪、Jeff Richards、符绩勋、Glenn Solomon、李宏玮

以下为对话精要:

10个月,5个IPO

问:2018年整个市场环境并不太好,大家都在争抢头部项目的时候,GGV为何还要做早期投资?

符绩勋:我们从第5期基金开始布局早期投资,第6期基金时启航基金1期到位。技术的革新不会因为宏观环境而变化。

童士豪:如果真的投出好项目,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是可以退出或者IPO。

李宏玮:GGV有18年历史,我们经历过六次高峰低谷,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到亚洲金融危机。我们不会今年投今年退,但知道该如何理解市场的高低。2018年前十个月,GGV有18个项目退出,其中包括5个IPO(51信用卡、小米、小牛和流利说、Domo等)。

问:但上市之后他们表现似乎都不太好。

李宏玮:我们是在种子期投的流利说,估值不到1000万美金。如果我们长期看好,有时间可以等。

2012年YY上市。那年中概股就两家上市IPO,上半年唯品会,下半年YY。敲钟的时候,老外看不懂什么是粉丝经济,在网上唱歌还能赚钱?上市当天6亿美金,今天也有40亿-50亿美金的市值。

上市只是一个起点,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兵机会。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纸面,而是有人愿意付钱买股票。

问:为什么直到今年5月GGV才成立人民币基金?这几个月以来,跟美元基金相比,打法上是否有一些调整?

符绩勋:我们的投资方式是一样的,没有因币种而设立不同的团队。每个小团队有自己关注的领域,根据主题发现项目,再选择人民币或美元投资。现在一些AI+医疗,或者AI+安防的项目,可能偏向人民币投资。

老三的逆袭

问:单车行业已经天翻地覆。GGV投资的哈啰出行(哈罗单车),可能是互联网史上少见的老三逆袭案例。重新审视的话,这个行业价值是什么?

符绩勋:单车市场还在演化,与打车服务开始相融合。打车公司在往高频公里数延展。单车则是向高公里数突破。

哈啰出行的前身是车钥匙。创始人杨磊,大家都叫他大牛。我们投的时候,他做的是车钥匙的业务。转型做单车,我们三个管理合伙人跟他聊过一次。他不跟OfO、摩拜争一线市场,而是走二三线,运营更高效。

两年时间,哈啰单车日订单量达到2000万,滴滴现在是2500万。从单车到电动单车再到现在的打车服务,它在把公里数拉高,服务半径拉宽。所以哈啰的服务,有很多延展空间。

我们在经济模型做了很多分析,我们投资的Limebike开始在美国发力,最近也投资了Yellow,因为看到市场潜力。

问:哈啰的例子是否从侧面说明,单车必须寄生于一个巨头的流量平台才能够活下去?

符绩勋:我觉得不需要。

童士豪:因为阿里投资了他,所以会有一种错觉。而事实上,他们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流量的。

问:但蚂蚁金服给哈啰出行免押金的支持,的确给摩拜和ofo带来很大压力。

符绩勋:其实是可以跟多家合作免押金。蚂蚁金服也是OfO的股东,他们都是有合作的。关键问题还是资金的效率。

问:是GGV先投的车钥匙,后来公司转型做单车,还是转型之后你们才投资的哈啰?

符绩勋:我们投的车钥匙,公司转型时,又追投。

李宏玮:这个决策比较特别。他最早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后来GGV投资了他的车钥匙,一般情况下,不是每个投资人都会再追加。尤其当你转型参与一个剧烈竞争的市场,谁还敢下注?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决策。因为有GGV的支持,他的后续融资才能够比较顺利。

问:当时摩拜、OfO两个项目已经难以投进,还是三家公司、三个机会摆在面前你们选择了哈啰?

李宏玮:我是先见的摩拜,那个时候摩拜只完成了A轮,在融B轮。那个时候它在上海才运营了一两个月。两个月之后我们在北京见到戴威。

符绩勋:两家我们都有机会,完全有机会。我们也是滴滴的投资人,所以其实当时都有机会投,但有很多原因,最终我们选择不投资。

问:是当时内部投票没通过吗?

符绩勋:看过共享单车项目的大部分人都在思考,他们的单位模型是不是make sense,怎么挣钱? 

AI不是新技术

问:因为腾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很多人开始关注TO B市场。其实这并不一个全新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转向TO B,是否意味着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符绩勋:确实,迁移到企业互联网,或者迁移到云服务,这个动作美国起步比中国要早很多。

问: GGV四大投资主题之一是云和企业服务,但如果看投资列表,你们在中国投的TO B公司不多,更多的在美国市场。GGV如何分析、判断和投资中国的TO B市场?

符绩勋:我个人认为中国To B市场会分两大类。一大类market place,服务以市场化驱动的一个模型。

举个例子,美国有4万家药店,而且基本已经连锁化,市场完成整合,所以企业的软件服务可以提高它的效率。

中国不一样,大概有43万家药店,其中最大的可能就几千家,很多还未连锁化,而是夫妻老婆店,用SAAS去服务这些商家很难,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改造这个行业,其中就有垂直公司的机会。

中国现在也慢慢有新一代的企业互联网服务公司,但他们更偏向销售驱动。近期会有更多产品跟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们在不断布局。

问:市场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好像有所降低。你们如何看待AI未来的角色,它会像互联网一样颠覆、重构社会吗?

李宏玮:AI不是一个新的技术,三四十年前就已经存在。算法跟技术比较成熟,有大公司开源,创业者不用重新再去研究。

其实AI至少是一个可以长期布局的市场,但它不是一个风口,它跟社交互联网不一样,更多是怎么带动技术,在垂直行业发挥数据优势。所以,我们看好的主要还是应用场景。

符绩勋:AI是一个新的可持续的驱动力,近几年积累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此外算力在不断强大,AI芯片升级,云和端的算力都在增强,这会导致AI驱动力越来越强。

企业逆境

问:GGV投资的一家移动出行领域的公司,今年运营中出现了一些事故。你们如何看待?

符绩勋:发展速度太快的时候,会在运营、管理出现一些问题,相关企业这段时间也在一直不断修正。这些企业都是有社会责任的。

每个企业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痛,有的可能是做不上去,有的是发展太快。其实关键是如何去面对、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解决这些问题。

问:换个角度看,这家公司遇到的问题是否已经超出商业范畴,触及社会属性,作为投资人你们有哪些思考?

童士豪:这个是需要他们去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企业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影响,或者人家会这么看他,所以他也得想办法去适应和调整。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发生的时候跟他讲这个地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但是,一旦事情发生了,怎样解决,多快解决,这才是重点。

问: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企业会受投资人压力比较大,对营收、利润有比较多的追求,从而导致运营比较粗放。

符绩勋:压力肯定是有的,确实也会有一些副作用,追求利润或收益的过程,会导致一些管理上的疏忽。他们会面对这个问题。站在我们的角度,如果在董事会上,我们肯定希望他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巨头都经历过这些问题。几周前,我跟国内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的老板吃饭,过去几年这家公司也遭遇了一些事故和问题,他在想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心态如何,是不是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如果有意愿,我觉得他的动力就是好的。

编辑 | 小青柠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y815051039,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 xueting@pencilnews.cn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铅笔道原创,不对文中观点和真实性负责,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