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标准共识评级调整:Zilliqa主网上线延期 分片技术实现度低

如果区块链要实现大规模商用,性能上必须要能够达到大吞吐量、高可拓展性。

铅笔道 专栏作者 | 标准共识

标准共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的独立评级机构。标准共识,定义共识标准。

北京时间 2018 年 9 月 17 日,标准共识发布针对区块链项目「ZIL」(Zilliqa)的项目调整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将 ZIL 风险等级由“B”下调为“C+」”,该项目属于“一般风险”水平,需要投资者注意。

依据“标准共识一般项目投资风险评级标准(初创期)”,ZIL 获得“C+”评级的主要原因是:主网未按照原计划时间上线,延期至年底;主网代码功能开发进度无重大进展,分片技术实现度依然较低,项目能否实现技术目标存在高不确定性风险。

基于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调查和研究,ZIL 目前的主要风险在于:

主网未按照原计划时间上线,延期至今年年底或明年 1 月。

Zilliqa 主网原定于 2018 年 Q3 上线,但官方在 8 月 6 日的公告中,声明项目需要更多时间来保证代码被核心团队、社区和专业审计公司全面核校,同时还将利用新增的时间来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进行彻底的安全审核

2.准备和执行 Token 映射

3.整合钱包

4.开发工具链

5.继续开发生态,带来更多的分布式应用

Zilliqa 官方声称将尽快向社区发布主网上线新的路线图。但现阶段,主网上线设定的目标是今年底或者明年 1 月。

成交量波动较大,需要警惕杠杆风险。

跟随市场趋势进入持续下降区间,换手率方面也较上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流通性风险仍较低。

上期近一个月平均换手率为 9.62%,而目前近一个月平均换手率为 4.66%,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流通性风险仍然较低。目前成交量波动幅度放缓,振幅也相对缓和,杠杆风险趋缓。

​​​​​​

主要的技术创新实现还存在不确定性。

与 2018 年 5 月前相比,主网代码功能开发几乎无重大进展,分片技术实现度依然较低,项目能否实现技术目标存在高不确定性风险。

针对 Zilliqa 项目的技术创新实现度,标准共识进行了最新的技术评测,更新如下:

功能评测更新

目前,Zilliqa 官方运行版本还是测试网版本,尚没有发布主网。截至2018 年 9 月 13 日,测试网共产生 DS 区块共 498 块,交易区块 24,804 块,已上线基于测试网的区块浏览器、钱包、DApp 等应用。

从 2018 年 5 月 20 日的技术评测至今,Zilliqa 在功能方面有新的智能合约平台的上线,在区块链网络性能方面没有大的更新迭代。

1.首先是 Zilliqa 的版本问题。根据 Zilliqa 项目官方 Roadmap 中的介绍,在 2018 年第三季度应该上线主网,但目前依然运行的是测试网,且和上次评测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区块以及交易的数量随着时间在线性增长。但是相较于上次评测,现阶段的节点数量居然有所下降,再加上目前交易载荷明显小于最大负荷,所以性能上并没有大的问题。

2.其次是官方钱包功能,目前钱包功能还不支持   ERC 20  上的 ZIL,无法实现与基于主网的 ZIL 代币 之间的兑换,所以尚不知道官方要如何兼容两者。

3. Zilliqa 的智能合约平台在本次评测时已上线。该平台以及智能合约语言命名为 Scilla,该平台为非图灵完备且功能专一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及开发工具,目前只能基于 Zilliqa 测试网开发固定格式的智能合约。有相应的技术文档以及 demo 讲解语法和调用方式,但是开发者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这种开发方式。

该语言语法相对固定(目前初步试用体验与solidity类似),未来可能可以兼容 ETH 智能合约等等,但是目前来看只能算是第一个可用版本,没有大量基于该智能合约平台的智能合约或 DApp 的发布。除此之外,自带函数或代码库较少,安全性没有得到过检验。

4.目前来看,Zilliqa 项目还是一个半成品,没有主网的发布,没有真正可用的 DApp,性能以及安全性不是真实运行时的体现。

总之,Zilliqa 项目距离上次 5 月评测至今最显著的更新就是上线了原创智能合约平台以及相关辅助信息,在测试网功能以及主网上线方面没有大的迭代更新,同时所有的性能以及安全性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检验,Zilliqa 项目的技术性尚不能和实用性画上等号。

GitHub 代码质量更新评测

Zilliqa 的代码质量评测更新如下:

1.智能合约代码

首先是智能合约的部分,该部分代码为上次评测至今的主要更新内容,Zilliqa 项目没有选择其他主链的编译器虚拟机,也没有选择主流的编程语言,而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独创了一款非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基于该语言以及平台开发智能合约。

由于现阶段该平台以及类库的内容主要以支持 DApp 开发等等智能合约的真实应用为主,所以该平台并不需要太多的类库或是太高的可操作性,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开发 DApp 即可。所以,该部分的代码实现相对固定,框定了许多新的开发者基于该平台开发智能合约时的规则。

目前来看该部分的实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开发者上手相对容易,逻辑性以及算法难度不会很高,非常适合应用的开发;另一方面,该语言并不主流,可实现的内容有限,所以未来的 DApp 的逻辑性并不会很高,底层逻辑应该会基于 Zilliqa 项目本身。

该部分除了有了从零到一的代码实现外,还有配套的说明文档,主要包括语法规则、调用方式以及小的实例,开发者可以根据该文档快速入手,可惜的是目前 Zilliqa 主网尚未上线,测试网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不够,再加上目前 Scilla 平台及语言的小众化,现阶段并没有大量基于该语言的智能合约的开发,所以目前来说 Scilla 智能合约平台完成了了第一步工作,未来的性能以及所实现的 DApp 的多少,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2.分片技术相关代码

分片技术一直是一个技术难度较高的解决方案,基础的理论研究尚未完善。Zilliqa 项目即采用分片技术来解决公链吞吐量问题,技术创新度度极高,实现难度也极大。

现阶段 Zilliqa 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分片,但还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需要考虑。首先是数据并没有完成分片,在该网络中为了保持安全性,由哪些节点来处理什么样的交易都是相对随机的、并不固定,所以这就造成了每一个节点的存储压力并没有减少,还是要尽可能的存储全部的交易信息或是交易索引才能确定自己的工作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所以现阶段可以说只是有些节点没有参与到某些任务的认证,并不代表该节点跟该任务完全无关,所以在未来该项目数据量级非常大时,存储层的代码还需要一定的考虑。

其次是共识的问题,Zilliqa 采用 PoW 算法筛选节点, 继而采用 PBFT 算法作为节点达成共识的算法,该规则是保障该项目公平、安全的最最核心的部分。该部分有一定的算法论证以及相应的代码实现,但问题就在于该部分创新性使用的规则并没有经过大量数据的检验,代码论证略显单薄,未来有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所以该部分代码还需要一定的迭代更新。

总体而言,Zilliqa 项目目前实现度有一定提升,智能合约功能也已上线,项目开发者开发思路较好,具备区块链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问题也相对明显,分片技术尚未证明其在扩容、安全性等等区块链性能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和相对竞争优势。再加上目前 Zilliqa 所有的压力测试数据均为官方给出,并没有真正实际的检验,未来发展情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以上为项目最新风险点,以下为报告原文。

如果任何项目方对标准共识的评级结果有疑问,或对相关数据提出申诉(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运营数字、重要团队成员变更原因、代码更新和最新交易表现等),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会根据材料的真实性重新评估。

如果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在调查过程中使用了错误材料而影响评级结果,或任何项目变动可能导致评级等级变动时,标准共识也会重新调查和评估风险等级。

任何项目方、利益相关方和投资者可直接通过以下途径与标准共识获得联系:

微信:标准共识 ID:SNCrating 

邮箱:  contact@sncrating.com

基于 Zilliqa 项目的最新信息,北京时间 2018 年 5 月 21 日,标准共识调整了对区块链项目“ZIL”(Zilliqa)的风险评级。

报告将 ZIL 风险等级调整为“B”,属于“一般风险”,需要投资者注意。

在《团队锁仓解禁有违约嫌疑,Zilliqa 分片技术实现难度较大》报告中,ZIL 获得“CC”评级的主要原因是:根据目前项目进展,能否实现主要的技术创新还存在不确定性。团队未按承诺履行锁仓计划。二级市场成交量出现大幅波动,需要警惕杠杆风险。

主要风险点为:

风险点一:团队未按承诺履行锁仓计划。

风险点二:成交量波动较大,市场投机情绪强烈,需要警惕杠杆风险。

风险点三:能否实现主要的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

针对风险点一,更新如下:

ZIL 团队向标准共识就风险点一中的锁仓问题提交申诉和相关材料,经标准共识核实,ZIL 团队在解禁数量上履行了锁仓承诺,但是解禁发放 Token 的时间由于内部操作和流程等原因,导致 Etherscan 上锁仓地址的 Token 转出记录无法和“季度解禁”规划时间相吻合。

因此我们认为 ZIL 团队实质上履行了锁仓承诺,故给与调整评级,最新评级 B。

具体分析如下:

ZIL 的团队锁仓部分的 token 解禁起始时间为:2017 年 6 ⽉ 1 日(此日期之后加入 ZIL 团队的成员,按入职时间为解禁机制的起始日)。

截至 2018 年 5 月 21 日,最多跨越 3 个解禁期,按照平均解禁推算,应该解禁的数量为:21000000000*27%*3/12=1,417,500,000,即理论上解禁数量为 14.175 亿 Token。

ZIL 团队向标准共识提供的解禁数量规划如下所示,即合计解禁计划总数为 997,070,505 ZIL,未高于上述理论解禁值,说明 ZIL 团队不存在超额解禁。

截⾄ 2018 年 5 ⽉ 21 ⽇,实际发放 ZIL 总量为 797,979,231.84,低于计划解禁的数量,出现延迟解禁。ZIL 解释如下:

属于 Zilliqa Research 的部分没有完全发放,只在需要开销时才转出;

团队某些成员的⼯作任务有了变化,token 数⽬需要重新规划;

某些团队成员⽬前为⽌还没有完成与公司签订合约的相关法律程序,因此部分成员的 Token 暂缓发放;

有些团队成员⼀开始没有硬件钱包,购买和配置钱包花费了⼀些时间。

根据 Etherscan 上的锁仓地址(第一大持币地址)交易记录,该地址实际转出的 Token 数量合计 797,979,334.1676 ,与团队公布的数量一致。

综合以上核心信息,基于“标准共识一般项目信用风险评级标准(初创期)”和分析师团队的分析结论,标准共识给予  ZIL“B”的信用评级。由于项目本身仍在进展中,运行数据和市场表现可能出现变化,因此标准共识未来可能会将其等级调整。

Rationale 依据

业务模块

市场及产品介绍

以太坊的成功鼓舞了更多开发者构建智能合约和 DApp 生态,但目前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账手续费高昂和网络拥堵,特别是在涉及到大规模应用时,性能短板明显。

如果区块链要实现大规模商用,性能上必须要能够达到大吞吐量、高可拓展性。

针对目前区块链的可拓展性问题,已有不少解决方案,主要有:分片(Sharing)、Plasma、侧链、闪电网络、DAG 等技术方案。

ZIL 项目选择以分片技术为基础来打造底层公链,以此解决吞吐量不足的问题。

ZIL 宣称可以做到线性拓展,即分片(shard)数越多,吞吐量越高。当节点数达到 10000 时,ZIL 的效率可以媲美 VISA 和 MasterCard 等传统支付方式,而且转账手续费低廉。

ZIL 使用的分片技术介绍:

所谓“分片”是一种扩展技术,它可以追溯到数据库领域,用来提高数据库中的吞吐量、可扩展性。

“分片”的基本思想是自动地把网络切分,交易被划归到不同的分片上同时处理,每个分片并行地处理它自己的微块 (microblock),然后所有的微块合并成最终的区块。

每个节点只处理整个网络中一小部分的交易,并且这个处理过程是与整个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同时进行的。例如,当一个网络由 1000 个节点构成时,我们可以将此网络划分为 10 个分片、每个分片由 100 个节点组成。这 10 个分片网络并行地处理交易,如果每个分片每秒能处理 10 个不同交易,则所有分片每秒可一并处理 100 个交易。

这就意味着,加入网络的节点越多,分片的数量也越多,整个网络能够同时处理的交易也越多。网络规模越大,交易速率越高,这种属性也被称为「横向扩展」。

ZIL 使用的是网络分片和交易分片技术。

通过交易分片,区块链节点的网络被分割成不同的碎片,每个碎片都能形成独立的处理过程并在不同的交易子集上达成共识,从而显著提高主链的吞吐量。

标准共识分析:

相较于其他公链,ZIL 使用分片技术提高了扩展性——随着链入节点增加,吞吐量近似线性增加。

现有的公链,比如以太坊,会随着网络节点不断增加而性能不断下降。ZIL 的分片技术如果能实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去中心化导致大量的分散节点,却反过来限制了网络的性能”。

因此,标准共识团队认为,ZIL 的“分片”方案有较高的创新性,拓展了区块链技术。

ZIL 最新的测试网络,仅有 3600 个节点,6 个分片,交易性能已经到达每秒 2488 笔。如果吸引大规模矿工加入,ZIL 的分片网络技术就能真正解决目前区块链性能问题。

在肯定 ZIL 创新性的同时,需要提醒投资者:Coinbase 联合创始人 Fred Ehrsam 在 2017 年 6 月的文章《Scaling Ethereum to Billions of Users》,认为分片技术是「Unlikey before PoS」 ,即 PoS 共识机制的成熟是运用分片技术的前提。

ZIL 并未采用 PoS 机制,而是采用了 PoW 机制来筛选验证节点,因此,最终主网的稳定性及可拓展性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还需要验证。

ZIL 采用的分片技术,是解决交易频次问题的技术方案之一,也将面临与其它解决方案,例如闪电网络、侧链、Dpos、DAG 等方案的竞争。

即使只在分片技术这一领域也要和以太坊竞争。以太坊一直在更新分片技术代码,下图为以太坊 Sharding 的 Github 主页。

因此,ZIL 项目目前进展与实现大规模架构商业 DApp 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

团队分析

根据官网上的介绍,ZIL 团队信息如下所示:

从 ZIL 公布的核心团队履历来看,团队有丰富的区块链开发经验,整体实力较强。

但标准共识通过调查发现,ZIL 团队和新加坡另外一家名为 Anquan Capital Pte. Ltd.(下简称“Anquan”)的区块链公司关系密切,在核心技术、团队和财务上存在重大关联。

根据 Anquan 的官网介绍(https://anquancapital.com)这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为客户提供如下三项技术服务:Anquan Private Blockchain(私链)、Anquan Pubilc Blockchain(公链)、Anquan hardware Rooted Trust Technology(基于硬件的可信任技术)。

两者团队高度重合,Anquan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均出现在 ZIL 的团队介绍中。下图为分别为 Anquan 官网和 ZIL 官网上公布的团队信息。

两个公司重合的团队名单如下所示:

Anquan 为 ZIL 提供核心技术。另外,Anquan 已经同意将其技术和知识产权继续向 ZIL 开放。

ZIL 项目的资金和 Token 都将分配给 Anquan。 在 ZIL 的 Medium 官方账号公布的 Token 分配计划中公布:

ZIL 公募的 2200 万美金会分配 15% 给 Anquan ,如下图所示:

同时分给 Anquan 还有 10% 的 Token,约 21 亿 ZIL 。

产品和技术模块

产品分析

测试网功能评测

ZIL 测试网在 2017 年 10 月左右上线。2017 年第一次测试时,ZIL 测试网性能在 3600 个节点、6 个分区测试条件下达到每秒 2488 笔交易。

测试网区块浏览器显示了用于分片的 DS 节点和普通节点的运行状况。首页显示了用于分配交易给矿工的 DS 区块,有约 56 块。交易区块约 2700 块,交易总量足够大。无压力环境下,每秒可认证约 28 笔交易。

DS Blocks 界面显示了每一个 DS 区块的基本信息,包括:公钥、随机数、哈希值、时间戳等可以标识这个区块唯一性的基本信息。在参与矿工较少的测试网中,DS 区块运行数据较少,能否在大量矿工和交易量的条件下依然稳定无误的分配任务,需要主网上线后测试证明。

Tx Blocks 界面显示了每一个区块所认证交易的基本信息,包括:公钥、随机数、哈希值、时间戳、燃油费等等可以标识这个区块唯一性的基本信息。由于测试网中没有真正有实际价值的 Token,所以矿工数量不多、交易次数不多,区块运转相对稳定。

ZIL 项目同时开发了基于测试网的钱包,现阶段钱包可以流转用仅用于测试的 Token(这些 Token 和 ERC 20  Token 没有任何关系)。

标准共识分析:

与 EOS 等同样希望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链项目解决方案不同,ZIL 选择的是分片技术。

现阶段测试网已实现了基本的使用分片技术并行处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过,在高频交易条件下能否准确实现交易分片算法、智能合约的部署都还缺少实际运行数据验证。

2. GitHub 代码质量评测:

ZIL 项目在 GitHub 上已完全开源,共有 6 个库。其中 Zilliqa 库是实现 Zilliqa 底层逻辑的核心代码库。其他代码库包括 Zilliqa 相关文档和实现 Token、钱包等功能的代码。

以下主要评测 Zilliqa 库。

Zilliqa 库用 C++语言主要实现了主链的基本功能,包括:网络中本地节点的建立、网络的连接、网络中 Token 的流转、挖矿和共识机制等。

根据代码可以肯定,ZIL 已经实现了分片并行处理交易信息,只是性能上还没有达到每秒几千笔的稳定水平。

下一阶段,ZIL 需要解决智能合约的部署、分片更为精准快速等技术难题。现阶段,ZIL 的代码思路较为清晰、质量较高、开发者有很好的整体架构思路和编程习惯且更新频率高。

核心代码可实现度很高。但是能否满足白皮书所宣称的 VISA 与 MasterCard 等相关应用场景的数据处理与流转的需求,还需要在大量用户参与的情况下检验运行数据。

标准共识分析:

ZIL 针对目前区块链行业痛点,使用分片并行处理技术和 PoW 挖矿机制作为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独创性。

现阶段,ZIL 在技术上已取得一定进展。鉴于 ZIL 技术团队较强的区块链开发背景以及之前的成功经验,我们预测 ZIL 主网的技术创新点实现可能性较高。

但是主网尚未上线,说明仍存在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能否实现白皮书中所说智能合约的搭建、主链兼容性、跨链交易等未来规划还存在不确定风险。

产品规划履约情况

ZIL 的路线图如下所示:

根据 ZIL 路线图,项目较好地履行了产品规划。

项目信息披露义务

ZIL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的信息披露渠道包括:Twitter、Medium 等。

ZIL 对团队信息变更,合作进展,项目进度更新等会通过这些渠道完备披露。

ZIL 项目在官网公布了两份官方文本:分别为白皮书、智能合约白皮书和立场文件 (Position Paper),公开了相关技术原理和算法。

但是,ZIL 的基金会治理结构信息未进行披露。

 Token 分布

根据白皮书,ZIL 的 token 总量为 210 亿。

ZIL 的 Token 分配计划未公示在白皮书中,但我们在其官方的 Medium 账号( https://blog.zilliqa.com/more-details-on-zilliqas-token-generation-event-4e1b78e0cf5a )查询到了相应的信息。

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token 主要用途

ZIL 的经济模型和以太坊类似,token 赋予持有者平台使用权,用于支付交易的费用和运行智能合约;矿工费为 0.05% 至 0.25% 。

共识机制

“分片”方案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要保证区块链的安全和分片网络的高性能,难度很高。

因此,ZIL 采用“PoW 挖矿+ 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共识算法”的混合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防范女巫攻击(恶意节点攻击)并解决节点分配到“分片”的机制等问题,ZIL 引入了 PoW 机制(注意这里的 PoW 并不是作为共识机制)。

为了防范女巫攻击,ZIL 提高了节点进入网络的门槛,以增加恶意节点的作恶成本。每个新的节点在进入 ZIL 网络时首先进行工作量证明(PoW),满足哈希值的阈值。

网络验证 PoW 的提交信息,并基于 PoW 提交的哈希随机数,确定新节点的 ID,新节点根据随机的 ID,被分配到相应的分片上。因此,对于一个新的节点来说,它是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去加入某一个分片的。

节点被分配到某个分片中的过程可以被看做是身份确认行为。

基于 PoW 的机制,每个分片内最快解决 PoW 的节点被认定为目录服务节点(Directory Service Nodes),这些节点组成一个目录服务节点区块(DS-Block)。

每个分片中被认定的目录服务节点作为 leader 引导分片内的共识。

目录服务节点并非是固定的,ZIL 使用先进先出策略,定期从目录服务节点群移除一个原有的目录服务节点,引入一个新的服务节点,新的目录服务节点作为 leader 来引导目录服务节点群的共识机制工作,这个时间间隔就是目录服务周期(DS epoch)。

分片内共识要求高效安全的机制,ZIL 使用拜占庭容错共识 PBTF 和聚合签名的解决方案。

PBFT 拜占庭容错算法是由卡斯特罗和利斯科夫在 1999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算法经过三个阶段达成一致性。而 PBTF 共识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默认所有节点中最多有三分一的节点是不正常的(恶意节点)。

ZIL 研究表明每个分片节点的数量大于 600 个的时候,出现三分之一坏节点的概率会低于百万分之一,因此,PBFT 满足安全性要求。

但存在一个矛盾——随着节点数的增加,PBFT 通信成本也会指数增加。一般情况下,基于 PBFT 的分片在规模很小时(即小于 50)才高效。但是出于安全原因,ZIL 的分片大小必须不少于 600 个节点。

ZIL 采用简化的多重签名机制(Co-Si)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即把分片或目录服务节点群中的 n 个节点签署的多个签名整合到一个大小固定的签名上,通过聚合签名来验证交易,从而减轻了通信成本。

总的来说,ZIL 采用 PoW 是为了抵抗女巫攻击并且同时完成网络分片,仅用于确定矿工的身份,而不是共识机制;而在每个分片内,采用 PBFT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作为共识机制。

标准共识分析:

ZIL 的共识机制具有较高创新性。首先利用 PoW 共识来做节点认证和节点分片,再利用 PBFT 来做分片内的节点共识。

但是,PBFT 算法主要适用于 50 个节点以下的联盟链,并且要求节点固定和联盟认证(以 Hyperleger 为代表)。而 ZIL 的 PBFT 算法需要适用于 600+节点且节点随机可变的情景。

针对可变节点,PBFT 算法应用尚未有较为成功的案例,而在超过 100 以上的大量节点场景下,PBFT 算法的稳定性更未可知。

ZIL 解释说引用了实用拜占庭容错共识 PBTF 和聚合签名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分片内 600+节点的共识,但这种方案仅降低了每一次签名的运算时间。而 600+节点内的通信问题、如何降低分片与分片之间的通信时间都是未解决的难题。

另外,主网具体运行的稳定性仍未可知。

ZIL 的设计机制是:一个分片 600+节点,分为 6 个分片,就需要 3600+节点。如果 ZIL 无法形成强大的社区共识,如何吸引如此之多的节点数量将成为巨大的难题。如果项目初期加入的节点数量有限,每个分片低于 600 个节点,那么按照原来解决 600+节点的共识机制可能导致主网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社区运营分析

1.用户社群

ZIL 的用户社群人数较多,活跃度较高。

根据谷歌指数,ZIL 的搜索热度近期显著增加,搜索热度最高的前五大城市分别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中国、荷兰和澳大利亚。

2. 开发者社群

官方的 Github 主页有 98 个 Watch、426 个 Star、91 个 Fork、1370 个 Commits、62 个 Branches、3 个 Releases、14 个 Contributors。

ZIL 代码提交比较活跃,在 5 月 17 日 TokenInsight 指数 7 天代码提交次数中排名第 7,一共 65 个 Commits。

开发者社群有一定的关注度,Watch、Fork 和 Star 的数量都较多;但开发者数量较少,合计 14 个,其中提交 Commits 数量超过 50 的仅有 6 位。

治理机构

白皮书中未公布 ZIL 项目的治理结构。

交易模块

币值表现

ZIL 目前价格为 0.953151 人民币。

根据 Coinmarketcap 数据,ZIL 共登陆 18 家交易所,成交主要集中于 5 家交易所。

其中 Binance 交易所成交量占比 39.15%、Huobi 交易所占比 25.02%。具体比例如下表所示:

ZIL 共有 8 个货币对,其中 ZIL/BTC、ZIL/KRW、ZIL/USDT 为热门交易品种,分别占总成交量的 39.65%、27.75%、21.06%。据此,ZIL 在韩国市场热度较高。

ZIL 近一个月的全市场平均换手率为 9.62%,属于活跃水平。

针对目前流通盘,ZIL 整体流通性风险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换手率波动较大,存在投机行为可能性较高。

持仓分布

根据 Etherscan 数据显示,ZIL 的持币地址数量为 26,647。

持币量最多的前十位持币地址合计占总供给量的 62.5426%,筹码集中程度较高。由于第一持币地址认为是锁仓地址,其余地址占总供给量的 20.3756%,占目前流通供给量的 35.23%,筹码集中程度得到一定稀释,被操纵风险低。

根据 Coinmaekrtcap 数据,ZIL 流通量为总供给量的 57.83%,第一持币地址占总供给量 42.167%,根据数据显示第一持币地址应为锁仓地址。但该地址历史交易了 35 笔,2 笔转入、其余都是转出。

根据 ZIL 公布的信息,团队激励及生态建设分配的 Token,将在三年内每季度逐渐解禁。

根据交易历史信息,锁仓地址交易时间间隔远远低于 90 天,平均间隔时间小于一周,而且交易较为频繁。

ZIL 团队向标准共识就锁仓问题提交了申诉和相关材料,经标准共识核实,ZIL 团队在解禁数量上履行了锁仓承诺,但是解禁发放 Token 的时间由于内部操作和流程等原因,导致 Etherscan 上锁仓地址的 Token 转出记录无法和「季度解禁」规划时间相吻合。

具体分析如下:

ZIL 的团队锁仓部分的 token 解禁起始时间为:2017 年 6 ⽉ 1 日(此日期之后加入 ZIL 团队的成员,按入职时间为解禁机制的起始日)。

截至 2018 年 5 月 21 日,最多跨越 3 个解禁期,按照平均解禁推算,应该解禁的数量为:21000000000*27%*3/12=1,417,500,000,即理论上解禁数量为 14.175 亿 Token。

ZIL 团队向标准共识提供的解禁数量规划如下所示,即合计解禁计划总数为 997,070,505 ZIL,未高于上述理论解禁值,说明 ZIL 团队不存在超额解禁。

截⾄ 2018 年 5 ⽉ 21 ⽇,实际发放 ZIL 总量为 797,979,231.84,低于计划解禁的数量,出现延迟解禁。ZIL 解释如下:

属于 Zilliqa Research 的部分没有完全发放,只在需要开销时才转出;

团队某些成员的⼯作任务有了变化,token 数⽬需要重新规划;

某些团队成员⽬前为⽌还没有完成与公司签订合约的相关法律程序,因此部分成员的 Token 暂缓发放;

有些团队成员⼀开始没有硬件钱包,购买和配置钱包花费了⼀些时间。

根据 Etherscan 上的锁仓地址(第一大持币地址)交易记录,该地址实际转出的 Token 数量合计 797,979,334.1676 ,与团队公布的数量一致。

二级市场流动性

从 Coinmarketcap 的全市场走势图来看,ZIL 整体而言量价配合合理,经历长平台期调整之后,放量大幅拉升。

但顶部放量过于巨大,可能是主力高位出货所导致的。目前 ZIL 的走势呈上升趋势,但高位套牢盘将成为巨大的压力位,对未来价格的上涨产生消极影响。

具体的交易对表现上,Bithumb 交易所的 ZIL/KRW(一小时图)显示, ZIL/KRW 5 月 10 日登陆 Bithumb,至今仅 8 天,但振幅已将近 100%。

5 月 10 日开盘的两小时沉寂之后,突然放量上涨,产生巨大振幅。开盘最初两日的大幅震荡之后,价格目前走势是承压下跌,同时成交量大幅萎缩。据此,ZIL/KRW 交易在上市初期可能存在主力通过诱多方式实现出货套现的操作,价格被操纵风险较高。

再来看 ZIL/BTC 交易对表现。根据 Binance 交易所的 6 小时图分析,价格整体走势仍在上升区间之内,但顶部成交量过于放大,可能是主力高位出货所导致。近期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需警惕杠杆交易风险。

综上,ZIL 价格目前在上升区间内,但因为近期顶部区域套牢筹码过多、价格承压较重,短期回调趋势可能转变为中长期下跌趋势。

ZIL 整体流通性风险较低,但成交量波动较大,说明市场交易投机行为偏多,可能进一步引发助涨助跌效应,需要警惕杠杆风险。

ZIL 的交易记录显示团队并未按约定锁仓,一旦未知流通盘大量抛售,ZIL 的流通性风险和价格下跌风险都将剧增。

“C+”,该项目属于“一般风险”水平,需要投资者注意。主要依据是:

主网未按照原计划时间上线,延期至年底;主网代码功能开发进度无重大进展,分片技术实现度依然较低,项目能否实现技术目标存在高不确定性风险。

免责声明:

标准共识提供的「风险评级」服务和其它一切相关评级产品仅是一种投资风险的提示,是标准共识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它并非衡量评级对象本身价值、以及其发行的 token 的价值的工具。

标准共识的风险评级仅是对特定风险的提示,而无法展示一个项目或一种虚拟货币的全部风险。

任何一个风险评级报告都仅展示某个时间范围内对项目和其 token 生态未来的投资风险预期,而非对未来某个事实确定发生的判断。

对任何项目的风险评级不构成投资者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全部依据。

标准共识仅是金融信息的提供者,评级类产品不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决策及其所导致的结果负责。

风险评级不是永久有效的,项目的投资风险等级可能随着时间、环境因素和项目进展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同时,评级标准调整也可能会造成项目风险等级变化。任何调整和原因都会向所有投资者公开。

在标准共识的评级体系下,我们按照不同的等级对评级对象的投资风险划分,用「S」「A+」「A」「B+」「B」「C+」「C」「D」等符号,由低到高依次表示其投资风险等级,展示一种相对的风险。

编辑 | 丹丹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hkbx2296832155,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本文为铅笔道专栏作者“标准共识”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原文出处,未按照要求转载者,铅笔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铅笔道观点,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标准共识

铅笔道记者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的独立评级机构。标准共识,定义共识标准。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