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区块链+车联网的玩法 是机会还是陷阱?

车联网+区块链确实还是在概念阶段。

铅笔道 专栏作者 | 郝超

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2018年开年伊始,区块链成为了各行各业最关注的风口。这个时候,区块链+车联网的玩法应运而生。即便当下区块链概念遍地开花,但区块链技术却少有合适的场景应用。那么区块链+车联网的入局者是抓住了机会还是掉入了陷阱?

2018年,资本市场进入寒冬,各行各业都不好融资发展。而区块链却逆流而上,时不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好在空气币大行其道的荒蛮时代没有持续多久,世界对区块链的看法就冷静了许多。于是天要下雨,区块链要落地,就稍作有了区块链+车联网的玩法,一时间倍受追捧。作为车联网行内人士,对区块链稍作研究后,发现里面竟有不少的门(tao)道(lu)。

区块链+车联网,在我看来,目前还比较扯,通俗点讲就是一个能捧红老旧业务的概念。就仿佛阿里哪天说,要开通月球、火星、木星的无人便利店,一时间股票大涨,股民欢呼。

区块链+车联网2大玩法

目前,区块链+车联网的玩法,其实数来数去、换汤换药后无非就这两类玩法:

1.数据去中心化:车辆每天产生大量有价值数据,比如动态的行驶大数据(可以反应路况、个人喜好、绘制高精度地图等),比如静态的保养、保险、维修及驾照行驶本等数据(可以用于二手车评估、保险定价、个人征信等)。目前这些所有数据都存在你的百度地图、车机后台、保险公司、4S店,分散而不互通,不安全也容易被篡改。

如果有了区块链,那上述这些数据就不用分散地存在各个公司、厂商的中心化服务器了,而是上传到某个区块链,安全不可篡改,每一条记录都可以追溯,这些数据不在属于某个公司,而是属于每个贡献数据的节点(车或车主),如果想要将数据商用需要征得车主同意,并且向车主付费。很Amazing是不是?

②TOKEN激励:车在跑,油在耗,跑一公里贬值一公里,而有了区块链技术后, 诞生了一种叫TOKEN的好东西,可以让你跑一公里赚一公里的TOKEN,因为以前车的所有动态静态数据都被各公司偷偷保存着赚钱去了,区块链+车联网后,可以把这些跑出来的数据,换成TOKEN(不细究概念的话也可称之为币),也就是盛行的开车挖矿玩法。

问世间币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币可以到交易所卖了换成比特币或以太坊,然后就可以换成人民币了。因此车主在此激励下,更有动力贡献数据,因此促进了整个车联网生态的大繁荣。很Awesome对不对?

那么,区块链+车联网背后的玩法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区块链+车联网这2大玩法背后的坑

一切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然而有一种美好叫理想,有一种残酷叫现实。

1.要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第一个say no。

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机制,之所以可以去中心化,是因为每个人(节点)都是中心,新区块的数据确认无误后,所有节点要将新区块加到之前区块链上,形成最新的区块链,每个节点都存储着完整的区块链数据,且数据不断增大。比特币运行了这么多年,每10分钟生成一个新的区块,其区块链总大小已经达到140G左右,而比特币区块链上仅存的是交易币相关的数据(相当于一个超长的一页链着一页的账本)。

而一辆车每天产生的数据和一个人每天交易比特币产生的数据,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一辆车一天的数据至少是KB级别(姑且不算行驶本照片这种MB级别的),那100万(1KK)的车一天就会至少产生1GB数据,车联网区块链的大小每天增大1GB,3个月整个车联网区块链就达到了100GB的体积。

而去中心化的话就是每个节点都存,请问存在哪?现在的车机最多也就是个几十GB的存储空间,手机大多也是64-256GB的存储,谁受得了?倘若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到1T硬盘成标配,其实还是有的玩的,只不过以车的严谨程度和发展速度,至少得5-10年。

有人说,可以参考轻钱包的方法,不用让车100%去中心化,而只存和自己有关的数据就可以了。那么问题来了,去中心化的节点谁来扮演呢?这全量的每天GB级别增长的区块链全量数据谁来存呢?到最后会演变成,几十家相关公司付出成本来扮演节点,组成了联盟链,车主对数据的使用和安全依然没有多少掌控力,是这几十家公司管理的节点说了算。

2.要TOKEN激励,共建繁荣?这可能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算算账

激励一个车主用户初次上传数据,按市场跳楼价怎么也得10块钱吧,也就是分给用户价值10RMB的TOKEN,100万用户的话就发出去了价值1000万RMB的TOKEN。接下来分两种情况,没上交易所(没上币)和上了交易所的(上币)。

没上币的,这些TOKEN没法在交易所交易,在用户手里形同虚设。加上现在各种星球各种宇宙发的各种原力、钻石、元素等TOKEN,用户早就对徒有其名的TOKEN不再感冒,谈何激励?假使你可以告诉用户将来某天能换钱, 然后你要花多少成本去不断抓住用户注意力去打鸡血灌鸡汤呢?

上了币的,车主终于可以去交易所把TOKEN卖了换钱,然后大家都知道,车主们去换钱了,币价基本就回暴跌成空气了,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接盘。想要车主们把TOKEN不卖,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必须让TOKEN价格趋势只增不减,而这就遇到了所有区块链项目都面临的问题——市值管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早期攒概念、写白皮书、做开发、海外合规花了百万,获取早期用户花了近百万,上交易所花了百万至千万不等,做市值管理也要源源不断的花几十甚至百万,这些钱从哪儿来?要知道,以现在的行情,上币后估值能上亿的是少数,而刚一上币手里能用的钱,可能就那大几百万甚至小几千万。前期若稍有不慎市值管理没做好、概念没吹够、营销没到位,很可能没有足够多的人接盘,币价会跌得很不给面子,到头来发现,团队手上的币还没来及套现,自己先被交易所等割了韭菜,甚至落个被韭菜们辱骂+寻仇的下场。

野一点的角色呢,衡量下社群营销的ROI,圈够韭菜后割了一套现,任币价跌破0.00001,才不再砸钱做市值管理呢,任投资者喊爹骂娘,他一句投资有风险、耍币需缴智商税,逍遥自在去了。

再狠点的,私募的钱一到手,还上什么币,钱洗够把项目一关,任私募投资人者喊爹骂娘,他一句投资很有风险、私募需多缴智商税,逍遥自在去了。

少数的精英,看似每个环节都挺过去了,币价没跌成空气,然而依然需要不断的营销拉新人进来填前人的亏损,慢慢越做越像庞氏骗局,发现天天都在混币圈,车联网的故事都没钱没时间搞了。

极少数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公司本身其实是不差钱的,ICO&上币是锦上添花,让创始团队投资人提早尝到了IPO般的甜头,他们还能加速地做事,期待有一天真尝尝IPO的甜头。这些人,我认为是有机会把事办成的。

车主其实并不需要区块链

回归区块链+车联网主线,我为什么看空呢,还有一大原因是,人家车主可能压根就不需要,用我们行业黑话叫伪需求。

1.8亿车主,每年新增3000万,量虽惊人,但是有谁知道现在车主们在关心什么呢?他们在关心交通堵不堵、路上咋解闷、保养保险怎么省、车好不好开、甚至何时可以解放双手,这些也正是BAT、讯飞博泰东软们这些大公司们在努力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行驶数据中心化,不是维修数据被篡改,也不是每天能多得几个TOKEN。

若真想靠车多赚点钱?有滴滴顺风车可拉,有START平台可以出租,这些来钱可比攒TOKEN快多了。你要非说,就是有人在乎那每天的几个TOKEN奖励,就是想靠他加速奔小康,我只想善意而不带偏见的提醒,这些人要搞懂币圈还得假以时日,甚至假以时年。

所以呀,车联网+区块链确实还是概念阶段。挺的住、玩的溜的能站着把韭菜割了,玩不溜的自己也就凑凑热闹然后被割,拼的其实是市场&人脉资源,离实际落地还有距离。

如果还有明天

真要问区块链+车联网怎么玩能有实际价值?其实通过小游戏等的勾人玩法把车主先圈进币圈来,再让他们为车联网做贡献会靠谱一些。相比之下,OBD、车机、后视镜开车挖矿的玩法,都要用户付出几百上千的额外成本去buy in挖矿概念,在获客这一步就输了,其实做的还是借势卖货罢了。

编辑 | 丹丹

优质项目“融资首发绿色通道”:创业者请加微信hkbx2296832155,务必注明项目名称;或发送BP至xueting@pencilnews.cn。

本文为铅笔道专栏作者“郝超”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原文出处,未按照要求转载者,铅笔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铅笔道观点,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郝超

铅笔道记者

擎话创始人,前百度高级产品经理,专注车联网行业和互联网创新。

Chaos101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