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1
分享

思二勋:去中心化是谎言 区块链摇身变成“行骗工具”

不符合规律/规则的事儿怎么可能会成功?

文 | 思二勋

北京时间3月8日零点刚过,多个社交媒体突然出现传言:部分币安用户账号使用的交易机器人被黑,用户的山寨币被以市场价全部卖出,随后大量买入一个叫 viacoin 的币,导致后者在币安的价格被拉升1000倍。

安全性依然是虚拟货币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曾经的交易所巨头Mt.GOX就是因为损失了当时占比特币总量7%的比特币而一蹶不振,最终破产的。交易所依然是中心化的存在形式的,因为交易所用户私钥都掌握在交易所手中,极其不安全,或者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会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再次来认识一下区块链:其本质是以去中心化、多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密码学、代币经济学为指导思想。这使得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贡献价值,人人可获得收益,并运用价值互联思维、分布式交易思维、无用户控制思维、去所有权等思维,去构建新型生态级价值互联网。在这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没有边界。

业界也普遍认为: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一个核心特征。也就是说,去中心化,是理解区块链的最核心问题,也是区块链最诱人的地方之一。

很多人都大谈未来社会在区块链革命下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真的会吗?

与现有的中心化系统不同,区块链去中心化系统不需要将信息传递至中心服务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技术将数据分布存储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一台计算机中。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将数据存储在区块上,任何(拥有权限的)人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通过私钥来查看区块上的信息。

但是,本来一个中心化存储就可以做到的,现在要多个小中心一起来存储,这难道不是资源的浪费吗?或许有所谓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存储容量,但是即使这样,1+1﹥2 存储现象必然也会出现。

换言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是把存储服务多中心化,这个做法的确会产生冗余的存储量和计算量,这不就是资源浪费嘛,但正是看起来冗余的计算量才保证了比特币的稳定性,并不是人人都去存储,而是分散在多个地方、多个环节;这就导致分布式商业的维护和营运等其他成本也会随着系统中环节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笔者向来只崇尚于科学(自然)规律和商业(自然)本质,连宇宙系都是一个中心化的运转规律,你凭什么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去中心化而缔造一个自认为美好的社会。

自然界长期以来一直是多中心控制的种群或群落,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作才构建了一个长期平衡而相对稳定的生态;往小来说,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存在都是以中心化的形式存在的,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背后领导人的方向指引和阶段性控制,和权责利的明确规定和划分,那么其发展壮大、变强成为价值数亿的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都希望人人平等,不受控制,但是基于人性的惰性和人性本恶的特点,如果没有了相互之间的制约、引导、控制及竞争,个人的潜能怎么可能被激发出来,社会怎么可能会发展的这么快。也就是说,对于平等的社会愿景,你偷偷的想想就行,千万别当真啊。不平等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平等是我们生活的乐趣,而人人都追求平等,那人人又都不平等了,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

币圈、链圈水深,币安事件得以发生,难道和我们被区块链的美好愿景所圈住,和币圈的高昂收益所迷惑而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能力没有关系?(幸亏币安及时控制了黑客的攻击,不然圈友们可损失会相当惨重啊。)

醒醒吧,去中心化仅仅是个谎言,这只是更有野心的权谋者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欲,即对公平、自由、平等的美好的向往,然后去构建一个更大的中心化的社会,收割更大的财富。这就如几千年前的帝王等统治者去追求长生不老一样,不符合规律/规则的事儿怎么可能会成功?

或许有读者会说:我们并没有说区块链能在全行业都可应用,它只是选择性的应用啊。

那我们拿链圈经常提及的“区块链在版权方面的应用”来举例;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伪造、可编程的脚本系统和智能合约等特点,为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

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和非对称密码学加密的特性保证了区块数据不能被伪造和篡改。用户上传至区块链的每一个信息区块都拥有自己独有的时间戳和哈希值,同时,权利人对于版权的每次交易活动,如开户、登记、交易等,都会根据时间形成一条独一无二的副链,这就为版权纠纷的举证提供了有力帮助。

同时分布式存储让区块链具有了透明性和公开性,只要进行过区块链注册的人,均可知道作品的归属权等相关信息。区块链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可编程的脚本系统,通过脚本系统,用户可以灵活设置条件来对版权进行授权。

但是,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发展迅猛,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特有的较低成本的“中国制造”,“制造”和“创造”有本质上的区别,“制造”很大程度上向外的参考、模仿,说不好听点就是抄袭;那么,当区块链在版权方面应用较成熟后,我们再去制造一件产品岂不是都得小心翼翼的查专利,付专利使用费用,支付高昂成本不说,到那时效率也低的可怕啊;就拿制造一部手机来说,其完成一部手机的制造过程所耗费的周期比原来长好几倍应该也有可能,还得大约支付成百上千个专利费用啊,到那时,高性价比的手机怕是很难见到了,往大了说低价产品也肯定是见不到了(笔者想到这里害怕的赶紧摸摸口袋,瑟瑟发抖,我这一个月的薪资可能才仅能购买几件生活必须品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

现实社会中本来就有相对制约、相对平衡的生态关系,很多现象长期以某一状态存在一定有它该存在的原因,如果你硬要打破这种不平衡关系,最后或许只是自食其果。

其实,我都没有说目前很多ICO项目根本就是骗钱(如形成庞氏骗局、ICO退出诈骗、网络钓鱼诈骗等),一个注册很简单的平台就可以任性的去交易,合规与否不说,交易的信任问题不知有多少个交易平台可以做到让用户放心(或许很多用户听说xxx在币圈一下子成为了百万富翁,自己也被迫切赚大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都不会顾及那些);而区块链本来是用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技术,却变成了骗子行骗的工具,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但这些泡沫,其实无法戳穿,只能等待监管部门出手,让币圈和链圈的人们“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可以增强那些专注于产品研发以及积极提高项目创新力的项目和团队的信心,也可以通过提高外部监管成本的方式“倒逼”市场上一些以“圈钱”以及“割韭菜”为目的空气项目退出无序的野蛮竞争,保护行业各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其实如果连红头文件都管不住的事儿,我们的一两篇文章又能奈何,或许只有当他们经历过“破产、倒闭”等深刻的教训后才能从中醒来?这是人性。

所以啊,币圈水深,还要谨慎入坑;链圈确实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还是请遵循商业(自然)的客观规律,回归商业本质。

在区块链的应用阶段还是请思考:

你的项目解决了哪些群体哪些方面的痛点?为用户的哪些生活场景带来了较好的体验?有没有真正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些应用是不是用户真实想要的(切勿自我意淫,自我感觉好)?……

 思二勋,区块链研究者者,管理咨询师,著有书籍《商业生态》《商业归根》。咨询邮箱:1078870036@qq.com

责编 | 晓宇

铅笔道“投资人UGC栏目”诚邀感兴趣的投资人向铅笔道投稿。内容可参考:1、对行业、市场的见解与看法;2、投资案例笔记;3、对某一行业的深入研究心得、行业报告等。投稿请加微信(124926554)或邮箱(wuxiaoyu@oa.pencilnews.cn)。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铅笔道原创,不对文中观点和真实性负责,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吴晓宇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晓晓,一枚关注垂直SaaS、健康养生、本地生活的摩羯座怪味少女。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124926554。(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124926554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