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深度 | 水合资本李朋强:万亿母婴童市场难遇风口 未来有上百家独角兽

消费投资的市场价值链中,少女>儿童>少妇>老人>宠物>男人。

李朋强说:“孩子是家庭经济主要消费点,而妈妈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决策者。”

李朋强说:“孩子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消费点,而妈妈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决策者。”

文 | 水合资本合伙人 李朋强

随着80后、90后创业者为人父母,他们中的很多人逐渐把创业重心放到了母婴童领域,优质创业人才增多。

与此同时,母婴童产业也日渐受到资本市场青睐:2017年,母婴行业获得投资的项目共244起,平均每月有20起项目拿到融资。

然而,母婴童产业大局未定。很多细分领域刚刚起步,对应的创业项目量远远不够。该领域具备巨大的创业投资潜力。

今天,专注于母婴童产业研究、水合资本合伙人李朋强带来他的分享。

阅读前,请君思考:

·母婴童领域创业有哪些特点?

·母婴童产业的投资图谱分为哪些方面?

·早教领域的创业有哪几种形式?

·母婴产业的投资逻辑有哪几种?​

母婴童产业的投资价值

母婴童产业是从人群年龄角度划分出的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群,是满足孕产妇及0~12岁阶段婴童用户的衣、食、住、行、用、教育、娱乐、健康管理等需求而形成的一个消费产业体系。

中国每20年会迎来一波婴儿潮,当下正好是中国第四次婴儿潮,叠加2015年10月正式放开的全面二孩政策,补偿性生育高峰来临,庞大的儿童群体将带来巨量市场空间。

85后、90后妈妈日渐崛起。一方面,他们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使用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她们所持育儿理念的改变,推动了母婴童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宝贝一人带动全家。父母陪伴孩子时间越来越多且外出活动逐渐流行,宝贝将带动全家人在消费场所增加餐饮、购物、娱乐等附加活动的消费 。

消费投资的市场价值链中,少女>儿童>少妇>老人>宠物>男人。母婴童人群是处于消费价值链条中的前端,并且孩子是家庭经济主要消费点,而妈妈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决策者。

从母婴童消费逐渐延伸到家庭消费,从母婴童的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健康管理逐渐延伸到家庭的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健康管理,家庭消费是一个万亿级长青风口。

因此,在数量效应、产业升级和杠杆作用三重催化逻辑下,母婴童消费具备长期基本面向好的基础。

从另外一个层面,聚焦于母婴童人群的投资是一种人群经济。所谓的人群经济,是以人群的基本属性、行动预判或心理活动来划分商品和服务。通俗来讲,它是围绕某一特定人群,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商业行为。

当下时代,企业最有价值的是流量,是可定义人群的流量。从本质上讲,人群经济是所有企业成长为伟大企业的背后逻辑。企业应该基于某种工具或者路径,获取精准的一批用户,然后深挖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阿里通过电商,腾讯通过社交,百度通过搜索,新浪通过媒体,滴滴通过打车等获取人群经济。

精准用户人群的价值是巨大的。中国0~12岁人群将近2.4亿人,家庭平均每年在婴童产品和服务的花费在11197元。这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同时,这个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并且它还是是长青的消费市场。其中,未来出现几百家百亿级企业是完全有可能性的。

聚焦人群投资,所投项目用户是同一拨人群,能够更好的发挥协同性。项目和项目之间的合作空间大,在投后管理上,也更容易并且高效,也能够极大降低投资的风险。

母婴童产业创业的特点

母婴童人群具有需求庞杂、细分多,各阶段需求完全独立,对服务的专业要求高等特殊点,这使得母婴童领域创业具备以下特点:

1、项目分散,基于用户不同的需求点衍生出不同的创业项目;

2、短期内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快速的一统江湖;

3、同一领域,前几名都有可能很好的活着;

4、构建护城河难度大,不断会有新的进入机会;

5、基于同样的用户人群,合作空间大,更需要抱团取暖,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够为彼此降低获客成本,为用户输出更好的服务体验,提升单个用户的UP值;

6、整合空间大,细分市场空间有限,融资难度大,共融生态价值巨大;

7、最终跑出来的项目,要么跑的足够快围绕自己搭建产业生态,要么被并入其他生态中

母婴产业图谱

投资垂直产业,首先要建立产业图谱。整体而言,母婴产业可划分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本文梳理产业图谱的核心逻辑是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 划分为学(教育)、玩(游乐)、购(消费)、健康管理和妈妈社群。 

教育

教育是母婴童产业最大的一个领域,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产品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按照年龄的增长,婴幼儿会逐渐衍生出不同的教育需求。

孕期教育

从备孕阶段的备孕指导到孕期教育、胎教。孕期教育从2010年逐渐在国内兴起,80后、90后女性尤其是高龄产妇对孕期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孕期教育主要的形式有:

1、以知妈堂为代表,从线下门店切入,面向中高端用户提供体系化孕期教育课程;

2、以半米孕期为代表,从内容端切入,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为孕妇提供有趣味的孕期知识普及;

3、以爱婴慧为代表,为医院妇产科服务,为其提供线上工具帮助医院搭建线上孕妇学校;

孕期教育对用户而言还不是刚性需求,线上与线下, 我看好线下;To B 与To C,我看好To B。相对不成熟的市场,To B 服务更容易推广。

线下的商业模式更直接和有效,通过线下打磨专业的课程体系,再逐渐打通线上,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用线下打磨的优质内容作为线上引流的手段,线上为线下输送用户,线下为线上做品牌背书和优质内容保证。孕期教育在整个母婴童领域是非常置前的一环,在切入点上具有优势,从孕期教育也可切入孕期管理以及产后修复等。

早教市场

早教市场在国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于家长而言逐渐变成刚性需求。早教领域的创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线下早教机构,主要模式以加盟为主,收取加盟费和品牌使用费,比如美吉姆、金宝贝、运动宝贝等;

2、上门早教,以一对一或一对多小班模式为主,提供上门早教服务,比如贝贝帮;

3、早教产品,以产品盒子为主,分月龄针对孩子年龄阶段寄送响应的产品盒子,比如巧虎、快乐可可狮、点点橙等;

4、智能

终端,曾经火热的早教机市场,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逐渐受到很大影响, 14年后随着人工智能、AR、VR的风口,早教机市场也逐渐升级。

5、SaaS:帮助线下教育机构进行IT系统的搭建,比如微早教。

线下早教机构市场大格局已定,15年O2O火热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上门早教项目,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发展起来,上门早教类比于K12领域的一对一教学,但不同点在于K12阶段的一对一课后辅导的效果衡量标准相对简单,而早教方面并没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效果衡量标准,用户接受程度较低。

相比于到店消费,上门服务虽然对于用户来说有便捷的服务体验,但也缺失了社交的场景,对于老师的工作效率上没有太高的提升,成本也比较高。当然,形成规模后,会因为规模的效应降低成本,但O2O的风口的消失以及资本寒冬的到来,没有让项目支撑到大变现的程度。

分月龄早教盒子是我蛮看好的领域,巧虎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吸引了一批创业者模仿和创新,盒子的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产品时所遇到的选择痛点,另一方面也为亲子陪伴提供了很好的陪伴内容。

幼教市场

幼教市场是蛮火热的市场,相比于早教,幼教更刚需。幼儿园的场景成为很多布局儿童领域机构的首选市场,幼教领域的创业主要形式:

1、线下幼儿园品牌:主要模式有直营、加盟、托管,头部品牌有红黄蓝、红缨、大地、金色摇篮、大风车等;

2、家园共育:15年火热的家园共育市场,主要以安全为切入点,为幼儿园提供摄像头、签到设备等,如掌通家园、智慧树、掌心宝贝

3、内容平台:以内容切入,为幼儿园提供课程,如慧沃、乐宝、小水滴课堂等,其中有以平台为主,自身不生产内容,通过整合优质内容输送给幼儿园,以及以幼师人群为切入点布局的幼师口袋;

4、供应链:围绕幼儿园其他需求,如金融供应链、食材、园服、图书馆等切入幼教市场;

幼儿园资本市场的通路打开,让很多资方看到了投资的希望,很多机构,上市公司也好,基金也好纷纷布局幼教市场。私立幼儿园占据我国幼教产业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目前私立幼儿园市场仍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大量的私立幼儿园为小规模的当地运营商所有并管理,市场集中度很低,随着17年虐童事件的放大,市场对品牌幼儿园需求度增高,政府、社会监管的加强会让优质幼儿园品牌脱颖而出。

我个人看好以托管模式切入幼教领域的项目,直营的模式过于重,加盟的模式对加盟园的把控又很弱,托管的模式相对而言比较合适。围绕幼儿园及其周边的项目都是我比较关注的,家园共育市场格局已定,新进入者很难再有大的机会,但优质的内容以及围绕幼儿园其他需求而创立的项目都是值得关注。

一方面有可能从另外一个点打开幼教市场,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独立上市的可能性,也会有比较大的并购机会。

托管是16年突然火起来的一个市场

安全的托管需求似乎是要比培训需求更刚性,并且具备成为新的线下流量入口的可能性,主要的创业形式:

1、日托:日托主要针对0-3岁孩子,从运营模式上有直营、加盟、托管三种模式,从用户上有To B和To C,主要品牌有乐陪、多乐小熊、朋恩、优儿学堂、孩盟等;

2、学后托管:学后托管是主流市场,从90年代的小饭桌模式逐渐升级到托辅和托教,主要模式面向C端的机构主要以直营和加盟为主,比如可爱学、乐思塾、书香源、贝尔安亲、袋鼠麻麻、熊猫儿童大学等。面向B端的机构,主要以SaaS和培训为切入点。

托管行业是我重点在关注的行业,未来有可能颠覆现有的培训市场,尤其是日托领域,针对孩子的托的需求要强于早教的需求,安全的托管服务是双薪家长的刚需,以托为入口,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都在这边,提供早教的服务是一个自然而然可以延伸的,孩子跟老师也比较熟悉了,甚至可以把早教的体系融入平时的托管服务中。

少儿英语是一个大品类,需求巨大,我们把它单列出来

单纯2017年披露出来少儿英语项目就有17起投资,更有瑞思学科英语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D轮2亿美元融资年收入超50亿人民币的VIPKID,近期披露的哒哒英语,刚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17年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abc360(兰迪学科英语),主要模式一对一。除此之外,还有基于微信群,以英文儿歌为切入的。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但国内的培训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这两年凭借STEAM的火热,让素质教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的育儿理念升级,更加注重对下一代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成为新生代家长们中意的人才培养方法之一。

面向产业To B 服务的项目是我优先关注的,主要是垂直媒体和SaaS,能够更快和更广的覆盖到更多的产业机构和数据。STEAM是我重点关注的,主要形式有:

1、做校内课内生意,学校采购,向学校卖课程、器材与教具以及师资培训

2、做校内课外生意,学生采购,向学校输出课程、教材器材以及师资

3、校外培训市场,“直营+加盟”的方式扩张

4、在线模式

5、以短视频内容切入

6、垂直SaaS

儿童剧也是我重点在关注的市场,从需求端,新一代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眼界的开阔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孩子身上的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凸显。

从供给端,我国每年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青少年将超过1亿人次,储备了大量儿童剧演员,另外,艺术培训机构对于儿童剧也有需求,可以通过儿童剧为其学员提供好的露出展示。

家庭教育,我在分类的时候把母婴童领域大多数的内容创业归成了家庭教育

母婴童领域的内容创业,大多数是针对孩子的成长。针对孩子的教育,主要的场景有三类,学校教育、机构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逻辑,我们分析更通顺的逻辑应该的是通过给家长提供相应的内容和工具,孩子在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借助相应的内容和工具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非通过教育家长,把家长先教会了。

为人父母者,都有为自身提升而冲动性消费的可能性,但大多数都会因为忙碌或其他各种原因难以坚持学习,后续的活跃度和续费会出现问题。从内容呈现形式上分类,主要有图文、音频、视频,以及MCN,商业模式主要有内容付费、电商和广告收益。用户对好的内容始终是有需求的,这也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

行走中的教育,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游学(也包含研学)是一个“介于刚需和非刚需之间的行业”,如果没有达到足够大的用户体量,to C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C端获客短期难成主流,To B模式是目前游学行业的主流。

游学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决策者和消费者分离,学校是组织方,家长是买单方,孩子是消费方,这要求项目方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既要考虑学校、家长的教育性、安全性诉求,也要满足孩子的趣味性、娱乐性要求,客观加大了产品设计难度。

产品给用户的体验,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续的复购和品牌的价值,因此,从三方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有安全保障、有深度的产品(内容化、专业化、趣味化)是项目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的游学市场渗透率目前还很低,远远低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游学市场也逐渐受到关注,未来发展潜力也比较大。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国内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相较于美国,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中国公立教育体系下体育教育内容严重缺失,体育类课程时间经常被文化课占据。

目前在市场上涌现的部分体育教育项目,专注点不同,模式上也有侧重,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大众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由于群众基础广、运动门槛低、场地选择灵活等优势,更容易形成大公司。

而在场地的选择上,针对小众体育项目(如击剑、马术、攀岩等)的公司由于部分运动项目对于场地要求较高,可采取自建场地的模式;而大众体育项目场地可选范围较大,采用租赁模式可有效降低固定成本,提高整体运营灵活度。

综合体是我比较关注的领域

从16年10月份开始去研究综合体,不单纯是教育综合体,还有母婴童综合体,在面积上更大、业态上更为多元。综合体根据场地的选择差异,又可区分为社区型综合体和商业中心综合体。

当下中国商业地产也逐渐进入运营的时代,需要有主题、需要有内容,儿童业态目前已在商业中心中起到重要的引流作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单纯都是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四线城市,去年在不同级别的城市里,我都有听到综合体的声音,家长有需求、机构有需求、地产商有需求。

但综合体的运营,不是简单筛选出合适的地理位置后,按照儿童业态或教育业态,引进相应的项目,核心有三点:

1、重运营,能够连接综合体内项目,组织不同的活动,一方面塑造综合体自身品牌,另一方面,帮助入驻机构塑造品牌;

2、懂儿童产业的人,能够筛选出来合适的业态组合以及合适的项目,任何不匹配的项目或业态入驻都会影响综合体品牌;

3、一套标准化管理工具,帮助自身以及入驻机构完成标准化运营管理。综合体会逐渐成为儿童全产业链内容平台,一方面通过打通后台资源,整合会员数据,更好的推动入驻项目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整合其他产业业态,与综合体业态形成互动。

娱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形式,儿童教育业态更多的出发点是解决父母的焦虑,但游玩娱乐却是为了解放孩子的天性。

游乐行业

国内儿童线下游乐产业主要分为室内儿童游乐场、室内主题儿童乐园以及室外主题公园三大类。儿童游乐园是一种很好的业态帮助商业中心引流,近几年在国内取得迅猛的发展,但目前多数室内儿童游乐园主要是以设备为驱动,整个业态呈现一味跟风、模仿的状态,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

而有主题的乐园IP授权成本较高,好的IP需要运营,国内大部分运营商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导致老IP没有新内容,用户粘性不强,复购率低,游乐园作为用户刚性需求,逐渐进入运营时代。

小游市场,更多的是基于某种游乐设备或某种场景而衍生的一种业态,比如摇摇车、娃娃机、钓鱼等,单个项目所占空间有限,应用的场景更多元化,但门槛很低,核心壁垒来自于规模壁垒。

游乐行业,跟游乐产业朋友多次探讨,达成的共识是,游乐行业发展会逐渐倾向三个方向:一是主题乐园,有更清晰的定位和差异性;二是逐渐向更大型的游乐园,占地面积更大、可游玩设备更多,壁垒高,满足用户更多的游玩需求;三是小型化,基于单个爆款游乐设备或场景,极度标准化和多元化,成本可控,回本周期短,快速卡位占领市场。

亲子陪伴被认为是母婴后市场的风口

家长陪伴孩子在室内做什么?在室外去哪?这样的选择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都是一种困扰,14年O2O的风口,让很多有孩子的创业者意识到亲子陪伴领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点,而O2O的风口模式,又很适合亲子陪伴领域,亲子陪伴终究是要落地到线下。

在14年及以后诞生了很多亲子陪伴平台,通过连接适合亲子陪伴的机构,把机构信息以及活动上线在某一个APP或微信公众号上,让家长更容易的找到相应的机构或活动。刚性的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风口上的模式,再加上资本的狂热,让很多亲子陪伴领域项目快速拿到融资。

但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的到来,终究是让亲子陪伴领域未能够上演千团大战的壮举,通过烧钱砸市场的方式快速被中止,转型较快的企业通过自营产品的模式找到自己的过冬方式,而转型慢的企业随着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

亲子陪伴领域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领域,刚性需求、巨大市场,未来的延展性又比较强,单纯提供信息交易的平台很难生存,逐渐转型自营产品的项目有很难快速实现规模化,会逐渐形成区域品牌,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遛娃团,通过一种基于社群的运营模式,即可快速复制,又能够快速实现变现通道,发展很快。

儿童派对和儿童剧是我很关注的两个细分领域

80后、90后父母更愿意为孩子进行文化消费,让孩子能够接触到有文化和艺术熏陶的场景。派对文化在国外已经深入人心,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这两年我们看到派对市场在快速起步的趋势,淘宝、天猫上的派对用品品牌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派对服务机构也越来越多。

儿童剧的火爆通过亲子陪伴平台上的数据已经能够看到,但受限于场地有限,尚未有规模化的机构出现。

IP,成熟的IP价值是巨大的

母婴童领域的IP主要有三种形式,辣妈IP,潮儿IP和卡通IP,通过内容塑造IP,通过电商、代言和授权实现商业化变现。相较于辣妈IP和潮儿IP的孵化,我更倾向于卡通IP的孵化,更稳定和持久。

目前国内进行卡通IP孵化的路径主要模式是通过动画片、儿歌等形式,通过打造爆款内容,来塑造IP,内容的投入成本高,IP孵化难度大, 另一方面,在商业变现,低幼领域的内容和青少年、成年人相比,可选择的路径比较窄,融资难度比较大。关于IP孵化,我逐渐认可的模式是内容+产品同步孵化的逻辑。

消费

产品市场相较于服务市场,市场规模更大,也更成熟。当前母婴童市场消费者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专业化及个性化。

电商平台

母婴电商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进入模式成熟阶段,巨头尽现,格局稳定。主要爆发高潮在2014年前后,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资本助力推动。

根据数据显示,诸如天猫母婴、京东母婴、苏宁易购、唯品会、贝贝网、麦乐购等电商平台几乎占据了母婴用品的电商市场的全部份额。

随着消费者要求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在垂直母婴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内容电商,垂直某一品类的电商平台以及个性定制化平台等,所有的商业模式都逐渐会经历从减法到加法再到减法的路径。

B2B供应链

线上电商市场已经被巨头逐渐瓜分和垄断,整个产品市场另外一个巨大的场景就是线下零售,相较于投资线下一个零售品牌,我们更倾向于投资一个平台或工具,能够赋能线下零售店,为其解决产品的问题、进货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会员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关注到母婴零售B2B平台。

母婴产品市场,当下最大的市场份额不在线上,而是在线下,另外,母婴童人群比较敏感,对安全的属性要求更好,再加上体验,线下母婴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有优势,更能够获取用户的信任,赋能线下具备更大的空间,未来B2B逐渐延伸到B2B2C,还会影响现有的母婴线上电商平台业态。

新母婴零售/新品牌

针对母婴零售线下场景,除了从供应链角度赋能外,还可以从品牌上赋能,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母婴零售店应该逐渐走向品牌+零售+内容+线上的新模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超预期的服务体验。

国产中高端母婴产品品牌缺失,传统的母婴品牌存在诸多问题,除了高端进口产品外,新一代父母对国产优质品牌也逐渐更为关注,选择性价比更为合适的国产品牌也逐渐成为大家的选择,随着关注母婴童领域的优质创业者的进入,随着生产研发能力提高,以及新渠道、新模式的助力,新国产品牌也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妈妈用的孕期检测胎语仪、体重秤等,另一种是孩子用的智能体温测量产品、智能冲奶机、宝宝防丢、智能玩具等。

在商业模式上,一方面通过售卖设备获利,另一方面通过采集数据,结合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其他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我对智能硬件关注度不算是很高,一是担心风口上的项目过于追求风口,对用户体验关注度有限,最终商业变现难度大,二是觉得当下用户对相应的智能设备需求尚不是很刚需,相应的体验尚不是很好,智能的概念带来不了特别理想的销售数据。

医疗健康

新母婴消费者生活方式改变带来新消费的机会与场景,辅助生殖、孕期护理、产后恢复、月子会所、儿科、小儿推拿等母婴医疗服务产业持续增长,民众愿意花费更多去保障母婴双方的安全。

辅助生殖

2017年5月,辅助生殖平台好孕帮率先完成千万B轮融资,中国约有4000万不孕不育患者数量,与之对应的辅助生殖服务有限,缺口巨大。

这几年也先后有一些创业者进入该领域,比如贝贝壳、爱丁优生助孕、趣孕、大咖助孕、易孕帮、51好孕等,通过互联网+备孕诊所的方式,静医生通过内容普及备孕知识和在线指导。

孕育管理

孕育管理分为孕前、孕中、孕后三个环节。服务涉及孕育知识及怀孕周数据跟踪:体重监测、跟踪、提醒、计划管理、症状自检,产检数据解读,在线问诊、医院/药店信息等。

在变现上有3种模式:广告服务、导购电商和付费医疗。从0-12岁这个时间维度去看,孕育管理在整个孕婴童历程中是非常重要且前置的一环,在切入点上具有优势。

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以专业的护理迎合了新一代产妇的需求。随着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上移和文化层次的提高,新一代家庭更加重视产褥期保健,相信科学坐月 子,并且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从物质供应、生理呵护等基本需求转向心理调节、美容 塑形和育儿文化教育,而这些恰恰是月子中心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根据国标委数据显示,全国月子中心总数为4000家。

月子中心起步于十几年前,2011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依然属于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但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在递增,但月子中心投入成本大,要想实现盈利需要解决高房租、高人力、高营销成本等,同时,因为模式重,规模化的难度也比较大。

儿科和小儿推拿

儿科和小儿推拿是我去年重点关注的母婴童医疗领域方向。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了10万,目前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配备0.43位儿科医生,这一数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每1000人配备2.06名医师的水平。

公立医院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在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儿科诊所业态逐渐涌现。儿科在医院中一直处于一种患者比较多、医患纠纷比较多,但给医院经济创收也有限的状态,医生收入也有限,工作也相对比较累。

从家长角度而言,排队时间很长,但服务的周期很短,焦虑感很难得到解决。另外,孩子对医院也存在天然的抵触心理。私人儿科诊所,在设计上更注重儿童元素,通过线上预约方式减少排队的情况,另外,服务周期比较长,除了诊治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全方面的健康管理方案,更容易让新中产家庭接受。

儿科诊所也很好的帮助公立医院进行患者分流,预防和小病通过儿科诊所解决,大病再转诊到公立医院。小儿推拿产业在国内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处于小而乱的状态,17年逐渐得到关注,产业组织也相应成立,一些优质玩家进入。

从本质上讲,市场的兴起背后主要的原因是用户需求,小儿推拿通过中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相较于西医吃药、打针等方式,这种形式深受新一代父母喜欢。

社群

社区主要是从妈妈角度而划分出来的一种业态。妈妈人群是情感性付费人群,情感维系至关重要。母婴社区覆盖人群最大、特征最为集中、需求覆盖面最广,且具有高频、持续、强大购买力,是母婴童领域容易出现巨头的方向。

母婴社区以育儿知识获取、妈妈交流为核心,附加社交及记录需求。最初主要的变现模式是广告,后逐渐发展电商业务,再逐渐延伸到早教亲子等专业服务谋求变现并增强用户粘性。

母婴童产业投资逻辑

VC的形式,CVC的本质

所谓“VC的形式,CVC的本质”是指风险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为创业者提供除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产业资源。

创业者除了需要聚集风险资本背书外,还需要能够聚集产业资本,通过产业资本聚集产业资源,以取得更好的发展。产业资源的积累是做母婴童领域投资最为关键的,母婴童领域的创业者,相对而言容易解决生存的问题。

但是否能够更好的取得后续的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产业资源,通过产业资源的对接,可以更低成本的获取用户,提升用户粘性以及单个用户ARPU值。

我们所做的就是一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资本背书,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给到创业者产业认知和产业资源。

竹林战略

所谓竹林战略,是指寻找更多具有快成长型的早期项目,控制单个项目投资额度,尽可能投资更多项目,搭建投资生态。母婴童领域的投资,早期生态型投资价值大,成长期并购机会大。

母婴童产业是从用户人群的需求角度延伸出来的产业,细分领域很多,单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有限,10亿美元以上的大投资机会有限,但每个领域目前也很难达到赢家通吃的状态,前几名都具备成长空间,并且每个细分领域都具备延展到其他领域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特点,母婴童领域投资,我们倾向于早期生态型投资,投资偏早期项目,多布局,单个项目控制投资额度,搭建自身的投资生态,每个进入生态的项目之间可以很好的合作,并且通过产业资源的对接,可以让所投资项目更好的发展,大大提高项目从早期发展成成长期阶段的概率。

孤品战略

我们把母婴童产业分成了五大领域,30余细分市场,又按照切入点和模式的差异分成了70余更细分市场,因为中国母婴童人群基数大,每个细分市场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会把每个细分领域的已经暴漏在市面上的项目,都找到然后进行对比,从中筛选出最合适的项目深度投资绑定。

我不是很相信早期投资概率论的说话,或者说早期投资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我们能够通过数据化的指标,基于对产业的理解,横向对比筛选出最优质的合作伙伴。我们我们也会为创业者搭建相应的产业社群,让母婴童领域的创业者能够互相找到合适的产业合作伙伴。

母婴童产业投资路径

围绕人群投资的一个天然的优势是所有的项目都会很快的成为流量资源,会成为基金的产业资源,输送给生态中的每家企业。对于布局母婴童产业的思路,我梳理的核心内环是先通过投资一些具备平台属性的项目,或具备传播属性的项目,把内环布局完之后,再布局外环的项目。

内环主要有:

SaaS:SaaS具备链接线下机构的功能,通过SaaS可以一方面可以获取相关市场机构的数据,更直观的了解相应市场现状,为后续布局细分领域品牌机构做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如果有筛选出感兴趣的线下品牌,也可以快速帮其对接SaaS;

数据:数据的价值在当下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通过数据的挖掘能够更有助于品牌方维系用户关系,也能够更好的指导品牌方市场的拓展和运营;

渠道:好的渠道就是未来布局品牌最有力的保障;

IP&内容:好的IP和内容都具备快速传播属性,并且辨识度较高,未来都能够赋能给不同的品牌;

技术:真正的颠覆源于技术,技术的创新能够颠覆当下的业态;

媒体:产业媒体具备快速链接和覆盖产业方和项目方的能力,并且可以持续在产业内发声,垂直媒体一定是垂直基金要优先布局的领域,具备战略意义;

社群:社群的传播具备击穿力;

内环之间的相互连接会产生更大的赋能价值,这会成为基金最强有力的产业资源。完成核心后跟内环项目合作,再布局外环的品牌,无论是产品还是线下机构,都会更为自然,投资成功率也会更高。

另外一个同步的思路是,母婴童产业是按照人群来划分的,包含各个行业,当下每个热点和风口,其实都可以在母婴童产业里面找到可以落地的,比如内容创业、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新零售等。

母婴童产业投融资状况

据母婴行业观察统计,2017年母婴行业获得投资的项目共244起,平均每月有20起项目拿到融资,全年总融资金额超230亿人民币。其中早幼教相关融资103起,亲子产品与服务33起,母婴医疗健康30起,与母婴相关的AR、VR、智能硬件、人工智能项目为29起,母婴零售26起,母婴内容创业23起。

母婴童产业近几年在逐步的获得资本市场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80后、90后当下优质的创业人群逐渐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关注到母婴童产业,优质的创业人才在增多。

母婴童产业大格局未定,很多细分领域刚刚起步。据闯先生整理的数据显示,B轮以上投资数量有限。

我们始终觉得母婴童领域,从市场规模的角度考虑是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对应的创业项目量还远远不够,具备巨大的创业投资潜力。

母婴童产业创业终局

中国是全球母婴童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数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未来肯定会出现上百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大多数应该是生态型企业。母婴童产业的创业路径会遵循细分市场切入——细分领域头部——生态型企业的发展路径。

跑出来的企业结局,要么在自己的细分领域跑的足够快,然后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布局其他细分领域,走上生态型企业之路;要么就是加入别人的阵营,成为其他公司生态链中的一环。对于我们而言,这两类公司都是很好的投资目标。

结语

母婴童产业是一个有情怀的大市场,是落脚于中国未来的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深度连接了上千名母婴童领域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数是因为有了孩子而关注母婴童领域。在为孩子筛选产品和服务时,这些创业者未找到合适的提供方,最终走上母婴童领域的创业之路。

这些创业者的初心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初心虽好,但商业环境及资本环境却是现实和残酷的,从需求方到供给方的转变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鸿沟。以下问题会时常萦绕于创业者脑海:

如何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

如何找到合适的供应渠道?

如何走上资本的道路,拿到资本的投资助力?

如何找到优质的合作伙伴?

如何增加用户的粘性和UP值?

生存问题解决了,如何取得更好的发展?

找到能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何其有幸。母婴童领域的创业,也许很难遇到所谓的“风口”,也许总是会被质疑行业的规模和发展空间,但总是会有“伯乐”出现的,总是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每一位认真创业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李朋强,北京大学医学&经济学双学位,清华大学金融硕士,原观通基金投资总监,水合资本合伙人,聚焦母婴童产业研究。联系微信:lpqpku92。

水合资本致力于成为母婴童产业创业者的陪跑者,共同解读产业发展趋势,挖掘企业投资价值; 同时,致力于成为产业方的外围盟友,帮助产业方连接创新力量。

责编 | 晓宇

“铅笔道作者库”诚邀感兴趣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向铅笔道投稿。内容可参考:1、创业以来的感悟、体会;2、对行业、市场的见解与看法;3、投资案例笔记;4、对某一行业的深入研究心得、行业报告等。投稿请加微信(124926554)或邮箱(wuxiaoyu@oa.pencilnews.cn)。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铅笔道原创,不对文中观点和真实性负责,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吴晓宇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晓晓,一枚关注垂直SaaS、健康养生、本地生活的摩羯座怪味少女。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124926554。(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124926554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