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失败3次团队仅存2人 他让用户听音看图自主验光 月订单3000流水10万

云视野 2014年 可联系
在线验光技术研发商
人工智能/消费升级
融资进度
天使轮
融资额度
300万
融资时间
2015-01
投资方
挚盈资本
创始人
张仕郎,30集《白手起家》创业脱口秀主讲, 酷镜网操盘手。
>
云视野 2014年 可联系
在线验光技术研发商
人工智能/消费升级
融资进度
天使轮
融资额度
300万
融资时间
2015-01
投资方
挚盈资本
创始人
张仕郎,30集《白手起家》创业脱口秀主讲, 酷镜网操盘手。
>

◆ 若自己可以验光,你还会去眼镜店吗?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琳

导语

张仕郎决定裁员。

彼时,他创办云验光几近两年,经历了上门验光、远程验光、机器人验光后,他还是没能摸到可行的法子。

他反思自己的三次尝试:模式重,不适合团队做,人力驱动无法降低成本。“得转向技术驱动”,他暗下决心。早期的跌跌撞撞让资金捉襟见肘,他只好裁员,“最后就留下一个”。

随后,他趟出两条路:弱视治疗和人工智能验光。前者,用户在平台上购买中药熏疗眼罩,经过3~6个月的治疗,视力可恢复到0.8~1.0;后者,团队把验光标准化为6步,用户购买验光硬件,根据网站的语音或图片提示自动验光。

至今,平台月流水10多万元,每月订单约3000个,近半数用户会在平台完成验光+配镜。

即便走出了困境,他也不敢放松,“创业总是坎坷多一些”。

注:张仕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眼镜店摸底半年

张仕郎觉得被眼镜店坑了。

时间拉回至2011年,张仕郎读大三,近视度数达800°。他想要换一副眼镜,为图方便,首选学校眼镜店。

结果令他颇为不满:配好的眼镜戴着不舒服。他跑去询问专业人士,才得知其中蹊跷。原来,学校为了让镜片看上去薄一点,将瞳距测大5毫米。利用这5毫米的误差,眼镜店把劣质镜片磨薄,以次充好。他跑去和眼镜店理论,但对方态度强硬,拒不承认,不予退换,“还不如自己做”。

创业的种子就此埋下。为摸清行业状况,他利用暑假时间跑到东莞的一家眼镜厂里了解生产流程,就此看到行业内幕——镜片的成本也就几十元。

弄明白供应链,他又去酷镜网干了半年,“学习电商运营和配镜流程”。配镜价格虚高却依然逃不开净利润低的魔咒。“店面成本、验光师费用、设备维护成本、销售成本等统统要付钱”,即便是如博士这样的上市公司依然如此。数据显示,博士2016年总营收4.15亿元,净利润仅有3778.47万元,不到10%。

降低运营成本是必然要考虑的,除此之外,张仕郎还关心如何准确测出用户的近视和散光度数。在眼镜店工作期间,他了解到近视度数容易测准,难在散光及散光轴位,“散光轴位国家标准是5°,一般像宝岛这样的眼镜店才能做到”。

为此,他研发了双色轴位散光表,通过在电脑屏幕上精确细微地旋转双色视力表,可将散光轴位精确到1°。期间,他获得国家验光师资格。

2014年2月,张仕郎离开酷镜网,着手创业。验光得以解决,他想着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却屡次碰壁。

失败三次资金见底

最初,他选择上门验光配镜。如今回忆起来,他自嘲到,“当时光想着不开实体店就行”。

他首先做了一波软推广:在微博和微信上发布消息。同时,他招来几个验光师,每人配备一个验光箱,大小类似小号行李箱,里面装满他从潘家园挑选来的30多个单品,上门为顾客验光。眼镜有两个价位:258元和458元。

在获取了4000多个用户后,张仕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上门验光适合个人干,没有技术门槛,养不活团队。”此外,验光单数随机性太大,“好的情况,一个地方可能有5单;差的情况,可能从南到北一天也就两单”。

◆ 云验光硬件

上门验光的路子走不通,他转向远程验光,主攻校园市场。简单来说,团队提供一套验光设备,在高校内寻找校园代理。后者带着设备上门,验光师远程指导,完成验光。当时,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个月就有100个订单,“一个眼镜店也就这么多吧”,但终究没有减去人力成本。

为此,他推出一款验光机器人。验光师远程指导,机器人换镜片完成验光。靠着央视的《创业英雄汇》栏目,他迅速招揽30多家加盟商,以书店和咖啡店为主。

但该模式弊端立马显现,验光完全免费,难以获得收入。令人心烦的不仅于此,验光出现人群高峰期:中午12点~1点。很多时候用户在排队,体验很差。虽然月流水做到100多万元,但40多人的团队却一直在亏损。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亏了30多万元。

熏疗治疗弱视

跌跌撞撞折腾了快两年,资金捉襟见肘,业务模式依然行不通,张仕郎陷入巨大的压力漩涡。

穷则思变。一个特殊的群体——弱视儿童引起了他的注意。彼时,国内大约有1500万弱视儿童,他们大多在12岁以下,即便戴着眼镜,视力也达不到1.0。而在5岁时,弱视发病率最高,“群体规模够大”。

同时,面对市面上繁杂无用的治疗方法,他的信心陡增。调查一圈后,他发现大多治疗方法疗程长,效果不显著,有些甚至打着激光治疗的幌子,价格不菲。

去年6月,张仕郎带着团队仅剩的一个小伙伴回到自己的老家——贵州赤水。其他同事,要么主动离开,要么被裁员。他苦笑道,“回到长征开始的地方,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

◆ 云验光平台自动生成的验光单

在老家,他不得不向父亲求援。父亲研究中医多年,经营着一家中医诊所。看到儿子此时的状况,父亲自然愿意支持。父子二人随即携手研发了治疗弱视的熏疗。熏疗采取中药成分,1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使用一次,一次20分钟,一疗程售价299元。

为吸引用户,他选择放学时间去学校门口地推。但围观的人多,付费的人少。线下很难获客,他转向线上。他们在弱视论坛发帖,在朋友圈发文,有时也靠亲戚朋友介绍。

变则通。一些家长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买。据张仕郎介绍,一般弱视儿童使用产品3~6个月,视力可以恢复到0.8甚至1.0。而官网的销售数据给他打了强心针:数据显示,每月眼罩销量约1500件。但弱视治疗只是张仕郎摆脱资金困境的方向之一。

6个步骤自动验光

他还将团队转向技术驱动型,“降低人力成本”。他搭上了人工智能的顺风车,“我不用神经网络算法那一系列列复杂算法,而是把验光流程标准化为6个模块”。为此,他以股份为诱饵,招来一位新的CTO,他提供想法,CTO敲代码。

他计划得不错:用户购买验光设备,设备涵盖一组试戴镜片和一个支架,结合线上的语音和图片提示自主完成验光。在谈了10家供应商后,他把设备定价为199元,“想找质量好一点的设备”。但用户不买账,“花两百块钱,买一个设备,又用不了几次”。

后来,他把价格降低为59元和99元两个价位,但这离他的目标还有差距。他打算把价格压到29元,“花不到三十块,买个产品,比较符合用户场景”。

较低的价格并不代表验光不精准。结合此前的双色散光表,云验光现有的验光设备可以测试的散光范围为50°~200°,近视度数为25°~900°。

为方便配镜,张仕郎驻扎在江苏丹阳。一来,眼镜供应商聚集在此;二来,此地的物流价格便宜,“别的地方平均8块,江苏最多5块”。

目前,云验光每月验光加上视力恢复订单约3000个,有近半数用户验完光后会在平台配镜。融资方面,团队已获得来自挚盈资本的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今年下半年,张仕郎打算实现月流水50万元的目标。他表示,团队还会加大获客力度,并在弱视恢复和真性近视缓解方面下功夫。

/The End/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吴泽骞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