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7800万 外卖创业惨死补贴战场 他起身再战商超供应链 3公里送货上门

吸取外卖创业的教训,这次他把模式做得重了点。

谭小平对自己的评价是敢闯、能坚持。

文| 铅笔道 记者 孙娇

导语

12月的广东显得阴冷。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谭小平感觉格外冷清。

两年前(2012年),他从一无所有着手创业,员工从1个人增加到300人,而今,又回到了1个人。

复盘外卖创业历程,他自觉在广州起步够早,地推团队也很给力,却败给美团、饿了么的疯狂补贴。

2014年5月8日,饿了么获得来自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融资,谭小平意识到“原来有人砸这么多钱来做外卖”,那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 “VC、风险投资”这些名词对自己的威胁。

几天之后,他重整旗鼓,于2014年12月17日成立1号生活。吸取外卖创业的教训,这次他把模式做得重了点。

团队从社区商超切入,为小型便利店提供收银系统以及货品供应。1号生活建立储存仓,辐射周围3~5公里约400家小型便利店,从厂家直接拿货,绕开经销商、分销商等中间渠道,从而为门店节省3%~8%的货物成本。

他也学会了借力资本,今年3月,1号生活获得来自弘道资本、合力投资、华杉资本等的7800万元A+轮投资。

截至目前,1号生活已在广州建立15个仓库,覆盖约700个SKU,月流水3000万元。

: 谭小平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从草根打工仔到创业者

以20多元的车费,谭小平坐着闷罐车从四川巴州南下广州。

那时的他还是个15岁的愣头青,把打工叫做讨生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

第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是在东芝做销售,他第一年去各个门店发传单,一个月能赚900多块钱。

为了弥补学历上的不足,他把所有钱都花在了学习上。去中山大学上课,他每次都坐在最后一排,闷头听讲,不回答问题,也不参与讨论,“总怕开口让别人觉得幼稚”。

那是2002年,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刚刚兴起,家电行业还处于黄金期。他一待就是十年,从东芝到美的再到TCL,十年间,家电行业经历了几番变化。

在谭小平眼里,大的波动有三次。“2005年之前,品牌各占山头;2007年,国美、苏宁逐渐势威,家电成为渠道的天下;2010年后,京东大面积扩张,线下实体店走向被动。”

“应该出来了。”打开电脑,“移动互联网”充斥着各种科技新闻报道,他隐约觉得这才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得做点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个机会来自一次互联网讲座。2012年7月辞职之后,谭小平并不清楚要做什么,他整天泡在网上,刷微博、看论坛,偶然间,他发现某互联网牛人要来广州做一场交流活动。

分享会提到了“微信的力量”。腾讯计划于2012年10月18日推出微信公众号内测版本, 将带来一波机会。

谭小平记下了这句话。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但脑子里就绷着一根弦,“这是个新东西”。

11月18日晚上11点,微信公众号正式对外推出,谭小平成为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经过一番调研,他成立团队为公众号做内置的电商页面。当时微信尚未开通支付功能,页面仅仅是商品的展示,就像将官网内容搬进了微信里。

这个生意让谭小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2013年9月,他便刹车转型。“总觉得像个软件公司,做不大,当时滴滴火了起来,我们就想像滴滴一样,从流量做起。”

被补贴逼死的外卖创业

他瞄上的是餐饮外卖,灵感来自于员工的抱怨。团队壮大之后,吃饭成了群体性难题。

转型的步伐还算轻快。在原有微信商城系统的基础上,团队做了套点餐系统,成立粤生活。用户关注微信号、线上下单,由商家接单后负责配送,货到付款。

谭小平成了广州外卖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地推团队守在地铁口,让路人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当时,扫码送一瓶矿泉水,大家都很乐意。”

平台上线第一天,团队收获了300订单。订单量达到5000单时,商家便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了。

2014年,团队进入广州大学城。3月,美团、饿了么进军广州,第一站即瞄准了大学生群体。

竞争开始白热化。这场补贴大战里,后两者一边融资,一边烧钱,用户20元点餐,光返现就有一大半,市场变得异常热闹。但粤生活却逐渐被遗忘,微信点餐系统门庭冷清,成了人们吃饭时的“小透明”。

订单量一路下滑,从几千到几百到一直到零。谭小平知道撑不下去了,他从来没想过创业可以拿别人的钱,没想过去跟投资人讲讲商业模式,人家就会给钱。

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资本市场,烧钱大战下,粤生活完全没有反击之力,落寞退场。

2014年12月13日,办公室清场,谭小平孤独一人,往日热热闹闹的几百号人仿佛还在眼前。

如今,1号生活又有浩浩荡荡百来号人了。

商超仓库再起步

那天下午,他跑去做了场分享,关于创业失败案例,中大创投CEO郑贵辉坐在台下。

会后,他找来谭小平,“你可以试试以社区作为突破口,我们会支持你”。

谭小平当即决定试试看。粤生活关门4天后,他便与两位合伙人合计从社区商超外卖切入创业。

三人在广州的猎德小区租了套房,并与小区便利店商定,由三人免费提供收银系统,以及外送服务。

谭小平将外卖系统改了改,提供给便利店店主,消费者在家下单后,三人轮流值班,将物品送货上门,一切服务完全免费。“那时候,就整天竖着耳朵听手机响,滴的一声,需求就来了。”

这样做了三个月,团队逐渐摸清了社区便利店的需求。他们一边完善系统,一边着手建立仓库,将外送由面向消费者转向了面向便利店提供货品。

1号生活服务社区便利店

往上游踏一步,进入供应链环节,意味着模式相对较重。谭小平倒觉得反而是个壁垒,“以前模式轻,竞争者涌进来后就是拼钱多,很容易死掉,模式重点靠谱”。

他也学会了借力资本市场,2015年,1号生活共融资四次,金额约3000万元。

刚开始,团队从城市经销商、分销商那里拿货,再送货给社区超市,价格比店主直接拿货降低3%~8%。

2015年年底结算,团队月流水几百万,但整体下来亏了3000多万。“为了获取用户,我们100元拿货,90元给店主,再加上研发系统,贴了不少钱。”

2016年,团队开始大规模建仓,仓库覆盖周围3~5公里约400家便利店,1号生活从仓库取货,为店主送货上门。

融资7800万元

至去年7月,仓库数量达到10个,1号生活的订单量足以支撑团队直接从厂家拿货。原有的厂家到经销商到分销商再到店主的模式被简化为厂家、仓库、店主,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30%的物流成本。

1号生活仓库一角

前端开始盈利,但后端仓储管理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去年10月,谭小平启动A轮融资,完善仓储系统。

与合力资本第一次沟通是在10月18日,电话会议之后,合伙人张总周末便飞来实地考察。

他花了两天的时间体验购买流程,跟着团队跑仓储、跑物流。一番调研之后,融资顺利敲定。

至今年3月,1号生活共计获得7800万元投资(A加A+轮),来自弘道资本、合力投资、华杉资本、浪淘沙资本、厚兴资本以及薛蛮子个人。

截至目前,团队已建立15个仓库,可辐射周边三公里范围。

谈及今年的目标,谭小平准备将仓库扩充到80个,其中广州50个、深圳30个,并在年底实现盈利。

/The End/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褚琳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