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获Pre-A轮融资 南都老将聚3万南友 9700名自媒体人为企业码字拍片

“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媒体人都创业了,或可说明现在也是最好的时代。”

“南友圈”创始人苟骅

文|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去硅谷参加新闻发布会时,苟骅发现,美国东海岸文化底蕴深厚,西海岸看起来却像是文化沙漠,“尤其是传媒业没什么话语权”。

但不经意间,东海岸发达的传媒业悄然被西海岸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颠覆和改变。

面对全球性传统媒体的衰落,苟骅离开南都,选择离职创业。

用他自己的话说,“转场不转行”。2015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南友圈”正式亮相,其定位于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系统地为创业的媒体人提供虚拟加速器服务,包括项目孵化、品牌传播、融资对接等服务。

一年后,依托媒体人社群,“自媒社”上线。它是一个自媒体人的内容定制服务平台,其一端可以连接有专业技能的自媒体人,另一端连接有稿件定制和采访需求的客户,自媒体人可以提供写稿、采访、拍摄、视频等服务获取报酬。

截至目前,“南友圈”已聚集3万多媒体人,先后帮助约12位媒体人的创业项目对接融资。“自媒社”已入驻9700多位媒体人,注册企业26000多家,完成8600个订单,客单价约1700元,平台抽佣20%(目前以红包、抵用券返还给媒体人和企业双方)。

注:苟骅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转场不转行

打开Twitter,全世界的最新消息在眼前涌现,140字内容如同轻骑兵,脚步轻快地走在时效性的前列

当苟骅和当时的南都同事第一次接触Twitter时,其信息流的传播方式让他们觉得,“传统媒体二次销售影响力的广告模式,可能会被革命性颠覆”

彼时,国内外媒体人已然认识到传统媒体的衰落:受众加速离场,影响力持续下降。

该做些什么来挽救颓势。

南都算是国内比较早地“挣破渔网”的市场化媒体,而苟骅正好分管新媒体业务。2009年,南都制定“全媒体集群”战略——希望通过各种媒体形态建立南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年后,《南都Daily》面世。这是一款基于iPad的数字报纸产品,“世界上第一款同类产品的中文应用,并被App Store连续十余周首页推荐”。

产品迅速获得几百万的下载量,但其产品形态及生产方式仍停留在传统媒体模式,很快被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移动数字平台所淹没。两三年后,产品便处在硬撑状态。

此后,苟骅和南都同事们多方突围,如蚍蜉撼大树,收效甚微。在现有的平台和体制内,所有的想象空间和尝试似乎已触及天花板。“如果不突破瓶颈,不可能再有新作为。”

而分管新媒体的他,比同行更早接触了互联网、资本圈和创业圈——也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此时,苟骅对全媒体的认识也发生了改观。“大而全”的全媒体转型似逆势而为,“互联网把传播的权利赋予给用户和受众,更趋向精准、垂直、细分”。

在苟骅看来,全媒体应是“全民自媒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媒体人的话语权和新的商业模式”。

但再往前走一步,他就必须跨出体制的限制,用更市场化、互联网的方式,探索媒体人转型的更大可能性。

“做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千头万绪中,苟骅聚焦到了这样一个方向。在他看来,无论媒体产品形态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靠有专业生产能力的人。“先定位到人,做好社群再做产品。”

2015年底,苟骅出走传统媒体,创立“南友圈”。“对我来说,创业只是转场,并没有转行。”

媒体人抱团

北京回龙观,这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腾讯众创空间。即将开业之前,运营人员找到苟骅,邀请“南友圈”去捧场,也有入驻之意。

因为做媒体出身,他建议空间选一个有符号意义的日子,更容易引发关注和传播。作为媒体人社群,11月8日的中国记者节无疑是首选。“南友圈”和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在这一天同步亮相,“媒体人自带PR,相互之间再传播,连记者都不用请了!”

当天,6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涌入“南友圈”。

此后,媒体人只要关注“南友圈”公众号,输入自我简介,通过背景审核后即可加入微信群。每天早上,社群运营人员会发布当天热点素材,供媒体人参考。

与此同时,“南友圈”开始系统地为创业媒体人提供虚拟加速器服务,包括项目孵化(友课堂、友创营、友路演、友招聘、友空间)、品牌传播(从传播设计到渠道对接一键式PR服务)、融资对接等服务。

而“媒体人社群”让资本主动找上门来,“南友圈”也很快帮助前南友参与创业的法务培训平台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从起步到模式跑通,到达到融资条件,“南友圈”联合众创空间为创业项目特供了最少90天的MVP零成本创业期。但创业和投资毕竟不是生产线上的工业产品,反而周期长、成功概率低。

据“南友圈”调查,绝大多数媒体人都首先选择了做自媒体。他们都面临着三大痛点:一是商业变现,尤其是在传统媒体的盈利能力下降之后,媒体人势必要找到新的赚钱路子;二是原创内容怎样可持续生产;三是用户和粉丝的增长。

“对自媒体人而言,可能最迫切的就是变现的需求。”

最终,苟骅把目光聚焦在自媒体内容定制服务平台——“自媒社”。其一端可以连接有专业技能的自媒体人,一端连接有稿件定制和采写需求的客户,自媒体人可提供写稿、采访、拍摄、视频等服务获取报酬。

对于“自媒社”为什么不首先做广告投放服务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内容原创才是媒体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很多专业或不专业的PR公司都在做传播渠道和投放业务,已是一片红海,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

去年下半年,苟骅组建技术团队开发“自媒社”。彼时,“南友圈”已聚集2万多名媒体人。

“所有人服务所有人”

自媒社平台即将上线,苟骅又挑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2016年11月9日,即中国记者节的第二天。

这一天,“南友圈”联合腾讯企鹅媒体平台、淘宝头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发起推出了中国自媒体节。“我们想把它做成媒体人的‘双十一’,促进行业交流,给自媒体人和参与各方送福利。”

前期测试时,“自媒社”定向邀请了200多名媒体人和企业入驻做模式验证。

苟骅认为,“自媒社”交易模式介于抢单和派单之间。“写稿或拍摄视频等工作周期较长,企业在平台下单可设定8~48小时,在此区间内,自媒体人均可报名。之后,企业再按需求选择合适人选。”

媒体人申请入驻自媒社平台,需提交从业经历和代表作品。“南友圈”内部成立专业评审委员会,以此来评估申请人的专业水准。“能代表个人能力的还是作品。”

如何上自媒社约稿/约人?

“专业能力没有好与坏,只有匹不匹配。”内容服务是非标产品,千人千面,多重标准之下,平台只能为企业筛选出相对精准、性价更优的自媒体人。

在苟骅看来,“自媒社”至少解决了企业快速找到媒体人的痛点,“以前企业不认识媒体圈内人的话,可能连门都摸不到”。

经过几个月测试,问题渐渐浮现:多个自媒体人报名同一任务时,企业主往往会面临选择障碍。对此,他想到了“分答”模式,“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一个小红包,找专业媒体人或业内人士作策略顾问,帮忙寻找合适人选”。

上线近半年,自媒社正在走一步摸索一步,“时间长了又会发现新的需求”。

截至目前,“南友圈”已聚集3万多媒体人,帮助超过12位媒体人的创业项目对接融资。“自媒社”已入驻9700多位媒体人,注册企业26000多家,完成8600个订单,客单价约1700元,平台抽佣20%(目前以红包、抵用券基本返还给媒体人和企业双方)。

项目已于今年1月完成Pre-A轮融资。成立之初,“南友圈”即获得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领投,洪泰基金、险峰长青、天使汇以及“南友圈”联合发起人跟投的2000万天使轮投资。

依托“自媒社”平台,“南友圈”正筹建CCO商学院,预计今年正式开班。苟骅想借此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媒体合伙人(CCO),成为与CEO、CTO、COO并行的“第四架马车”。

未来,他希望“自媒社”能发展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原创内容输出平台,“以后互联网上传播的头部原创内容20%~30%都来源于自媒社”。

苟骅越来越觉得,自己无意中踩到了内容创业风口之上。渠道红利被蚕食鲸吞,驱动着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踏上内容原创之路。

最近,南方报业和南都的领军人物庄慎之也离职创业了,这让他想到了吴晓波在秦朔离职时写到的那句话:“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

传统媒体的衰落,精英人才的出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另一方面,“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媒体人都创业了,或可说明现在也是最好的时代”。

/The End/

编辑   王  姝     校对   刘金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赵芳馨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赵芳馨,关注农业的温柔一刀,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fangxin558686。(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fangxin558686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