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优品商城”是O2O创新电商平台。
◆联合创始人张飞鹏与创始人张潮钦是父子,图为2人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 伟
►导语
2015年3月,天气微寒。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大厅内,张飞鹏与父亲一起敲响了股权挂牌的铜锣。
锣声阵阵,张飞鹏油然而生地激动。但不久后,由于资金链断裂,他从银行贷款并卖掉爱车维持运转。
去年年底,“全球通优品商城”2.0版本上线,由张飞鹏创立。项目定位为O2O创新电商平台,平台为门店提供“全球通门店宝”智能购物机与系统。
通过机器,门店合伙人可售卖网上商城商品、推广门店公众号,获取70%的利润作为盈利;此外,购物机还具有分销功能,即通过向消费者开通平台微信商城,并提供商品供其挑选售卖,获取利润的35%作为返佣。
截至目前,平台SKU共计10余万种,已与全国多个重点区域签订达成合作意向。
注: 张飞鹏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结合实体与电商
2011年,有人向张飞鹏打了一通电话,投诉他开了天猫店。
此人是与张飞鹏父亲合作的经销商。张的父亲深耕实体行业20余载,从零售业一直做到开工厂,并把工厂的年均产值做到8000余万元。
但2011年,电商兴起,实体门店受到打压。张飞鹏自家工厂销售量萎缩了二分之一。于是,他转向天猫店,开辟电商渠道。
经销商的一通投诉电话,让他思索万千。“天猫店追寻电商的价格体系,冲击了线下渠道价格。”
“线上线下真的水火不相容吗?”张飞鹏自问道。他决定结合线上线下,调和电商与门店的关系。
2012年年底,迫于珠三角电商体系较为薄弱,张飞鹏只身一人,来到广州。
租了20余平米的工作室后,他开始招兵买马。得益于朋友的帮助,互联网小白的张飞鹏,在3个月内组建了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网易、太平洋网络、腾讯。
当时,苏宁还未提出O2O的概念,张飞鹏占先发之势。
门店倒闭
由于未有先例,张飞鹏摸着石头过河。
最初,他想成立“全球通家居网”,希望切入线上线下结合点:线下为线上提供体验、售后、配送等;线上为线下补充供应链,直接从工厂面向消费者,从而砍掉中间环节,将商品毛利最大化。
2013年年底,张飞鹏一股脑将PC端系统研发完毕,搭载了供应商的后台系统、区域代理商后台系统、加盟门店系统等。
期间,凭借个人资源,他也在完善供应链。
可是,完美的设想未经市场验证。“一次性完成产品,但没有通过市场数据与测试。”张飞鹏坦言道。
下一步便是测试O2O模式的合理性。张飞鹏在佛山市、中山市开设2家门店,位置分别为购物中心内与旁边。
选择中山与佛山,他也有所考量:一是靠近自有资源富足的珠三角;二是深圳、广州的试错成本过高。
但问题陆续出现:除系统问题外,实体店无法支撑线上线下同价。
对此,张飞鹏算了一笔账:因获取人流的需要,门店设置在繁华地段。而每月3万元的店均花销,是线上销售所无法支撑的。
而后,业内普遍认为:O2O领域内,线上线下同价是伪命题。
2014年年底,门店倒闭,张飞鹏开始自我检讨。
重新启程
身穿黑色衬衣,张飞鹏站立窗边,看着远处的“小蛮腰”(广州塔)。
◆广州困难时期
由于资金紧张,他选择迁往顺德。办公室也由之前的1000平米缩减到十分之一;原本近80余人的团队,走得只剩12人。
不得已,他选择申请银行的创业小额贷款。此外,他卖掉了自己的爱车——雷克萨斯。
这次,他选择深入市场,尤其集中于三四线城市。
“跳楼甩卖”、“年底清仓”、“关门大吉”,路边红彤彤的字眼刺激着他。去年一年,实体店不断死亡,彰显着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之大。
如何利用店铺的每一个空间?这是他的新挑战。去年年底,“全球通优品商城”2.0版本上线。
◆全球通门店宝
与之前不同的是,张飞鹏推出名为“全球通门店宝”的智能购物机,其搭载自有电商商城。据介绍,机器由外包工厂制造,成本约2000~3000元,占地面积仅2张A4张大小。
团队将“全球通门店宝”免费配给门店,店主获取商品的70%利润。除了通常的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支付方式外,消费者也可付现金给店主。货物则由厂家一件代发,定价原则为低于淘宝、京东。
此外,通过二维码,消费者可关注门店微信公众号。
◆个人版微信商城
机器的第二个功能是分销。消费后,系统给消费者开通平台微信商城(个人版)。消费者可按9.5折从平台选购商品,添加至个人商城出售。其中,利润的35%返佣给消费者。
今年2月,项目获得A轮融资,由个人投资人投资。
1个月后,资金到账。张飞鹏重新梳理架构,招纳人才。下一步,他打算加大推广力度,通过签订区域代理开辟市场。
截至目前,平台共计SKU10万余种,覆盖食品、家庭保健等7个大类。近期,平台已与全国多个重点区域签订达成合作意向。
/The End/
编辑 邱晓雅 校对 毛宁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