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采含苞待放枇杷花 他学外婆熬了50年古法 酿5000套限量止咳蜜露

偌大的烧锅前,外婆一边口述,他一边记录。

◆ 憶古蘇创始人谢庆彪

文| 铅笔道 记者 付文学

细雨霏霏,苏州碧螺村上空笼罩着一层蒙蒙的雾气。漫步狭窄的山间小道,谢庆彪不时被映入眼帘的枇杷、杨梅和银杏所吸引。“原来碧螺村不只有茶。”

第一次走进这座山村,他便“沉醉不知归路”。感受林间的清新静谧,回望身后的袅袅炊烟,想象着天南海北的鸟儿在这里繁衍栖息,他长舒一口气:“真想把心安放于此。”

这是今年9月,他实地考察碧螺村枇杷产地的情形。一同随行的还有两个合伙人——张亮和周佳伟。

◆ 憶古蘇枇杷蜜露产品图

五个月前,他们启动憶古蘇项目,希望将周佳伟家中流传50余年的枇杷膏熬制手法,转化为现代工艺,以碧螺村枇杷叶和半开半闭的花朵为原料,研制一款新型健康饮品——枇杷蜜露。

憶古蘇枇杷蜜露呈琥珀色,味偏甜,无添加剂,适用人群广产品已于12月量产。项目现筹备天使轮融资,预期金额200万元。

注: 谢庆彪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碧螺村枇杷

晚上九点多的人民大学西门,进进出出的学生打乱了夏夜的宁静。许久未见的谢庆彪与张亮坐在车内,吹着空调,闲聊起来。

“我这有个特别好玩的事,你愿意加入吗?”
“说来听听!”

两年前,他们相识于MBA学习班。由于志趣相投,二人很快打成一片,经常聚聚餐、唱唱歌。此时,谢在人民大学全职攻读MBA,张则是帮帮企业合作平台CEO,负责为企业提供商业合作解决方案,还经营着自己的咖啡馆。

张提及的是一个关于枇杷膏的项目。原来,好友周佳伟老家在苏州碧螺村,家中有一片枇杷园,流传着50余年的枇杷膏熬制手艺。与市面上以枇杷果为原料的同类产品不同,他家的枇杷膏以叶和花为原料。“花期只有一个月,全靠人工采摘,每年产量有限。”

自2013年起,周在工作之余,利用朋友圈售卖外婆自制的枇杷膏,第一年仅卖出50余瓶,第三年便超过600瓶。“止咳效果不错,全靠口口相传,不少人多次购买。”

◆ 新研发的枇杷蜜露流动如丝绸状

张所言非虚。今年1月,他无意间在咖啡馆放了十余瓶,不料引起了朋友的哄抢。“一位项目老板的孩子感冒咳嗽,喝了枇杷膏后恢复效果不错。当他再次前来索要时,却发现仅剩最后半瓶,而这半瓶也已经被预订出去了。”

与谢见面前,张周二人已计划围绕产品立项,将传统手艺转化为现代工艺。不过,他们均忙于各自事业,便希望寻找一个既懂项目管理又懂中医养生的合伙人。

张料定谢会对项目感兴趣。一来,由于家人生病,谢自2009年以来便关注中医养生,不仅参加各类讲堂,还购买研究过冬虫夏草、枸杞、铁棍山药等名贵食材,积累了大量养生知识;二来,他曾参与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拓展经验丰富。

但谢并没有明确答应。提到碧螺村,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远近闻名的碧螺春茶,至于枇杷膏是否有养生功效和市场前景,他需要进一步研究。 

◆ 碧螺村毗邻太湖,周围山水宜人。

他随即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咨询了中西医专家。过程中,他了解到枇杷叶和花的养生效果的确优于枇杷果。“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用枇杷叶为人止咳,他老家恰在碧螺村所属的吴中区。”

但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呢?他为此频繁光顾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先后研究了30余个卖家销售的同类产品及买家留言。

结果令他欣喜不已:99%的产品以枇杷果为原料。“他们在宣传时都放大了枇杷的药用价值,但我们认为产品应遵循药食同源的原则,将枇杷定义为健康饮品,不添加任何药剂。”

7月底,三人正式启动憶古蘇项目,将产品取名为枇杷蜜露,由谢庆彪负责项目整体运营,周佳伟协调当地村民采集原料,张亮对接外部资源。

◆ 谢庆彪与周佳伟在碧螺村

实地走访

8月的曲阜,骄阳似火。在当地高铁站,谢庆彪与周佳伟第一次见面。此前,他们已电话沟通多次,每次通话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关于产品适用人群、效果等内容,我都有录音。”

30多度的高温下,来来往往的旅客显得神色匆匆。二人来到火车站旁的树荫处,一边聊天,一边等待医药公司的车辆。“佳伟很淳朴,希望让更多人品尝到村里的枇杷膏。”

几天前,他们已跟北京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该公司同时具备工艺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山东临沂建有生产基地,不光研制自己的口服液产品,还为同仁堂等品牌提供代工服务。这一次,他们要实地考察其生产基地。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奔波,二人来到目的地。简单沟通后,双方直奔生产车间。

谈及这次参观,谢庆彪坦言他们是“有备而来”,因为他们不光要考察基地的生产环境、操作设备等,还要详细了解对方是否有类似产品的研发能力。

参观过程中,他们了解到生产基地采用10万级净化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大于等于0.5um的灰尘粒的数量少于10万个),除原料准备、成品包装等环节外,均为全自动操作。“可最大程度减少人工二次污染。”

◆ 生产车间一角

水质过滤设备同样打消了他们此前的疑虑。“过滤效果超过部分饮用水行业的大品牌。”

至于对方是否具备预期的工艺研发能力,始终是谢庆彪关注的重点。为此,他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沙棘果汁的生产流程,从密度、流动性等方面,查看了半成品。“研发原理跟我们类似,他们的技术已十分成熟。”

回京不久,他们便与这家生物医药公司签约,项目也顺利入驻苏州当地的电商产业园。不过,距枇杷花期已越来越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原料和转化工艺成为他们绕不过的坎。

9月,三人齐聚碧螺村,由周佳伟充当导游。三天时间,他们实地考察了山上的枇杷园及周边的太湖等区域,商讨随后的进度安排。

◆ 考察期间恰逢江苏农业互联网信息化大会,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等参观当地电商产业园。图为农业部司长唐珂与团队交流。

这次走访,不仅让谢庆彪欣赏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意识到项目未来的空间。原来,村里不光大面积种碧螺春茶,还有枇杷、杨梅、银杏等农产品。不过,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所有采摘工作由老人手工完成,产品未经加工,只能廉价销往周边区域。

“以枇杷为切入点,后期延伸至其他农产品,一定可以帮农民们增收。”此时,周佳伟已与村民达成意向,可获取全村枇杷原料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他们原计划以农村合作社形式,统一组织村民采集原料,但考虑到10月底花期将至,合作社申请流程繁琐,只能暂且将此搁置。“今年先由村民自行采摘,明年由合作社统一运作。”

量产5000套

偌大的烧锅前,外婆一边口述,周佳伟一边记录……10月底,枇杷花期如约而至,但对他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将外婆脑海中的手艺转化为现代工艺。

此前,火候大小、水温高低、糖分含量等全凭经验积累,整个过程需用柴火熬制6~8个小时,不乏通过眼睛看、鼻子闻等操作。

没有捷径,只能一遍遍尝试。连续半个月,在外婆的指导下,周佳伟一遍遍熬制,最终将传统手法转化为具体配方。

◆ 憶古蘇枇杷蜜露取材半开半闭的枇杷花

期间,他已组织村民完成原料采集,连同不断完善的配方和成品,一并送往医药公司的实验室。“采摘的枇杷花半开半闭,需简单晾晒后才可运输,比蜂蜜的营养价值还要高。”

结合配方、原料和成品,医药公司反复提取分析和实验,最终于12月初实现量产。项目计划今年量产5000套,首批1000套已投入生产,每套两瓶,共240克,定价为299元/套。

量产之余,团队以社群形式小范围预售,限额300套,每套价格为199元,已全部售磬。

◆ 产品包装图

憶古蘇枇杷蜜露呈琥珀色,味偏甜,无添加剂,适用人群广。“包装中附带小勺,每次1~2勺即可,建议用65度温水冲服,清喉利咽效果显著。”

目前,团队正与各电商平台,以及高端社区O2O平台等代理渠道洽谈,并在拓展企业用户,供其集体采购。项目现寻求天使轮融资,预期金额200万元。

未来,项目将以农村合作社形式,统一组织碧螺村村民参与培训、种植、采集、运输等环节,除不断升级枇杷蜜露外,还将覆盖碧螺村春茶、太湖大闸蟹等农产品。

/The End/

编辑   王  姝     校对   杨雨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付文学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付文学,一只关注汽车交通、企业服务的白羊男,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wenxue-600

wenxue-600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