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他俩铺好干净幕布让用户随手笔记 树形结构梳理思路 1个月获4800用户

“记了很多笔记,还是没把事情想清楚。”

◆“幕布 ”创始人王旭、郭晓力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导语

“记了很多笔记,还是没把事情想清楚。”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旭和郭晓力共同创办了“幕布”。

这是一款笔记工具。但区别于印象笔记等只能将文字平铺直叙地填满页面,“幕布”可让笔记结构化,通过简单地换行、缩进,笔记形如树状图,一层层向下展开。此外,用户还可一键将笔记转为思维导图。

◆“幕布 ”向铅笔道晒出后台数据

经过1个月推广,“幕布”官网已有4800余名注册用户,累计产生8500余篇文档

: 王旭、郭晓力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愿为本文内容真实性背书。

结构化笔记

去年年底,王旭又回到了工具创业的轨道。带上电脑,找个工位,一整天埋头码代码。他正在研发的是“幕布”,一款强调结构化思维的笔记工具。

这两年,国内工具创业迎来曙光。但早在2011年,王旭曾走在前面。他率领团队研发了思维导图工具“ProcessOn”,可在线作图、多人协作。时至今日,这款工具的用户数为60多万。

王旭于2014年年底离开“ProcessOn”,在教育领域折腾了1年。直至去年年底,他与“ProcessOn”时期的哥们儿郭晓力一碰,两人都有创业念头,成立了“幕布”

一开始,两人想做的是演示类工具。但他们考虑到,就和以前的思维导图工具一样,演示类工具的使用频率不够高,“要想到了才会用”。相比之下,笔记才是随记随用的产品。

他们决定先从笔记入手。但与普通的笔记工具不同,他们想做一款树状结构的笔记产品,对标国外的“WorkFlowy”。

今年春节之后,王旭启动了开发。5月,第一版产品内测,具备了基本的结构化笔记功能。当用户使用时,按“Enter”键换行,按“Tab”键缩进一级,使笔记如树状图般展开

◆ 用“幕布”梳理思路

之后3个月,王旭继续完善产品功能,包括:用户可将整理的树状笔记一键转化为思维导图;还可将网页、WorkFlowy等内容复制粘贴到“幕布”,并保持一定的格式等。

一个月4800用户

直到7月底,“幕布”功能完善,两人才展开推广。

“幕布”的种子用户来自知乎。在知乎用户们讨论WorkFlowy等笔记工具时,一部分用户会吐槽国外产品的不接地气,“太慢了,只能写一页纸等”。王旭就会跟帖推荐“幕布”,从而引来第一批用户。

真正用户数的小攀升是某法律创业公司的推荐。律师需要逻辑性更强的方式梳理诉讼思路,“幕布”恰好契合他们的需求。这次推荐为“幕布”带来了几百位律师用户。

在负责运营的郭晓力看来,早期推广正是多依赖于类似的精准推广。他也会邀请一些博主、站长试用产品,进行推广。

◆ 一键生成思维导图

截至目前,“幕布”已有4800余名注册用户,积累文档8500余篇

王旭表示,“想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并未把推广、融资等作为现阶段重心,而是专注研发

他计划,今年年内上线桌面版、App等,同时也会尝试推出付费版本,例如,将用户可免费编写的文本数量限制为200条。未来还会进一步美化思维导图样式,增加在线协作功能等。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赵  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