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了很多笔记,还是没把事情想清楚。”
“记了很多笔记,还是没把事情想清楚。”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旭和郭晓力共同创办了“幕布”。
这是一款笔记工具。但区别于印象笔记等只能将文字平铺直叙地填满页面,“幕布”可让笔记结构化,通过简单地换行、缩进,笔记形如树状图,一层层向下展开。此外,用户还可一键将笔记转为思维导图。
◆“幕布 ”向铅笔道晒出后台数据
经过1个月推广,“幕布”官网已有4800余名注册用户,累计产生8500余篇文档。
注: 王旭、郭晓力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愿为本文内容真实性背书。
去年年底,王旭又回到了工具创业的轨道。带上电脑,找个工位,一整天埋头码代码。他正在研发的是“幕布”,一款强调结构化思维的笔记工具。
这两年,国内工具创业迎来曙光。但早在2011年,王旭曾走在前面。他率领团队研发了思维导图工具“ProcessOn”,可在线作图、多人协作。时至今日,这款工具的用户数为60多万。
王旭于2014年年底离开“ProcessOn”,在教育领域折腾了1年。直至去年年底,他与“ProcessOn”时期的哥们儿郭晓力一碰,两人都有创业念头,成立了“幕布”。
一开始,两人想做的是演示类工具。但他们考虑到,就和以前的思维导图工具一样,演示类工具的使用频率不够高,“要想到了才会用”。相比之下,笔记才是随记随用的产品。
他们决定先从笔记入手。但与普通的笔记工具不同,他们想做一款树状结构的笔记产品,对标国外的“WorkFlowy”。
今年春节之后,王旭启动了开发。5月,第一版产品内测,具备了基本的结构化笔记功能。当用户使用时,按“Enter”键换行,按“Tab”键缩进一级,使笔记如树状图般展开。
◆ 用“幕布”梳理思路
之后3个月,王旭继续完善产品功能,包括:用户可将整理的树状笔记一键转化为思维导图;还可将网页、WorkFlowy等内容复制粘贴到“幕布”,并保持一定的格式等。
直到7月底,“幕布”功能完善,两人才展开推广。
“幕布”的种子用户来自知乎。在知乎用户们讨论WorkFlowy等笔记工具时,一部分用户会吐槽国外产品的不接地气,“太慢了,只能写一页纸等”。王旭就会跟帖推荐“幕布”,从而引来第一批用户。
真正用户数的小攀升是某法律创业公司的推荐。律师需要逻辑性更强的方式梳理诉讼思路,“幕布”恰好契合他们的需求。这次推荐为“幕布”带来了几百位律师用户。
在负责运营的郭晓力看来,早期推广正是多依赖于类似的精准推广。他也会邀请一些博主、站长试用产品,进行推广。
◆
一键生成思维导图
截至目前,“幕布”已有4800余名注册用户,积累文档8500余篇。
王旭表示,“想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并未把推广、融资等作为现阶段重心,而是专注研发。
他计划,今年年内上线桌面版、App等,同时也会尝试推出付费版本,例如,将用户可免费编写的文本数量限制为200条。未来还会进一步美化思维导图样式,增加在线协作功能等。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赵 远
联系创业者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