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首发 | 融资600万 他采15万商用车行驶数据 30指标砍保险公司5%赔付率

  • 剩余名额:
  • 创办方:
我要报名

请填写报名表信息

活动详情

◆ 车慧达创始人余效伟

文| 铅笔道 记者 付文学

导语

傍晚时分,空气中夹杂着汽车鸣笛的嘈杂声。余效伟与妻子肩并肩坐在车内,走走停停于拥堵的北京街头。

“实在不行,咱就把房子卖了吧!”妻子的一番话,让余感慨万千。去年7月底,他辞去某大型车联网公司大数据总监职务,一心围绕商用车UBI车险(Usage Based Insurance,基于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创业。

一个月内,余虽辗转多地,却迟迟没有资金入账。为减轻家庭负担,原本全职在家照顾二胎的妻子,不得不重返职场。

但他不想就此放弃。“方向没错,融资是早晚的事。”10月,他创办的车慧达完成6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星河互联。

车慧达是一个车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一方面,它采集和挖掘车联网企业的车辆数据,免费帮其完成车辆驾驶安全分析、驾驶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它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辆UBI模型筛查、驾驶行为改善、车辆反欺诈等服务,降低车险赔付率。

今年3月,车慧达大数据展示平台(PC端)正式上线至今已接入15余万商用车数据,包含30余个分析维度。“可以帮保险公司降5%~8%赔付率。”

注: 余效伟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商用车UBI

7月的北京,闷热干燥。告别熟悉的领导和同事,余效伟出现在30多度的高温中,一脚踩下油门,驶入创业的人潮。

2010年起,余便从事一线大数据工作。电商、精准广告、车联网……他负责过的数据总量超过2PB(1PB=1024TB)、日增量超过10TB。

在车联网公司任大数据总监期间,他曾做过大数据变现的尝试。不过,他发现在金融、物流、保险等领域,仅仅为了变现而开展业务,无法让大数据更好地连接用户。

时值车联网风口,BAT公司纷纷涉足其中。越来越多的汽车UBI企业也顺利获得融资。为此,他曾接触过不少UBI企业。

他发现大多数UBI企业服务的是私家车领域。“他们基于用户驾驶行为,为保险公司提供保费定价依据。”

至于商用车领域,则鲜有入局者。在跟保险从业人员沟通时,他意识到业务员在核算保费时仅观察车龄、车架等,主观性强。

在他看来,保险公司与车主之间属“弱关系”。原来,车主投保后,多在发生事故时与保险公司存在交集,而后者无法及时掌握投保车辆的驾驶情况,难以辨别欺诈案件。由此一来,保险公司的赔付额居高不下。

“为什么不将UBI业务嫁接到商用车领域呢?”去年7月,带着这个想法,他从原车联网公司辞职,着手筹备车慧达项目。不过,如何获取车辆数据来源,如何定位商业模式,他并未完全想好。

在跟朋友反复沟通后,项目雏形才逐渐清晰:锁定商用车领域,在获取车联网企业数据前提下,免费帮其完成车辆驾驶安全分析、驾驶安全管理,同时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辆 UBI模型筛查、驾驶行为改善、车辆反欺诈等服务,降低车险赔付率。

◆ 车慧达团队合影

他随即辗转深圳、西安、上海等地,同时考察车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

结果印证了他此前的猜想:驾驶安全分析、驾驶安全管理是车联网企业的软肋;保险公司希望将UBI车险业务覆盖至商用车领域。“二者虽有不同诉求,但用户重合度较高。”

令余效伟欣喜的是,项目虽还未正式启动,已与多家车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融资600万

项目启动之初,仅有余效伟一个人。由于是第一次创业,他此前未曾跟任何一家投资机构有过接触,只好在部分创投平台频繁更新BP。

在朋友介绍下,他见了五位投资人。对方虽认可其在大数据领域的经验积累,但考虑到团队仅有一人,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虽一直跟进,却迟迟不曾表态。

恰在此时,星河互联搜索到项目BP,主动联系到余。前后沟通三次,双方达成投资意向。去年10月,车慧达完成6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到位,获取车辆数据成为当务之急。他首先招募的是业务人员,希望通过免费分析、挖掘车辆驾驶数据,帮助车联网企业有效管理车辆安全。

在拓展第一家企业用户时,他却哭笑不得。原来,对方虽对项目感兴趣,却对免费服务持怀疑态度。“第一次是业务员去谈的,第二次时我亲自拜访,对方才打算尝试。”

一来二去,团队在一个月内拓展到3家车联网企业,收集到20000余份车辆数据。

拿到数据,余总算松了一口气。随着技术团队陆续到位,系统研发成为他们的核心工作。

原始数据多为定位数据和车机数据。为搭建精确的数据仓库,他们需首先清洗掉无效数据,涉及时间、坐标等方面,同时还要结合天气、路网等分析,通过算法设计UBI数据模型。

在余的设想中,该数据模型将涵盖时间、区域、里程、转弯次数、加减速、超速、疲劳驾驶等维度。用户可在线了解每辆车的驾驶情况、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便于采取下一步的安全管理等措施。

◆ 车慧达PC端截图

今年1月,车慧达大数据平台上线该版本共导入200余辆商用车,包含时间、区域、位置等20余个分析维度。团队此前拓展的车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均参与测试。

在此期间,团队将业务范围覆盖至除北京以外的河北、上海、山东等地。

接入15余万辆商用车

起初,余效伟并未打算涉足硬件研发。然而,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他发现不少车辆的车载硬件相对落后,无法保证数据采集频率准确性车辆轨迹完整率。

他打算以定制模式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载硬件。与普通硬件基本一致但团队优化了数据采集算法,有效采集车辆在危险状态下的全部细微状况。

◆ 车载硬件照片

此外,他们还改良了传统的行车记录仪。该仪器可根据大数据分析挖掘有选择性地录制危险驾驶行为,一般为危险前后5~10秒。“当车辆平安行驶时,它不会录制过多的无效信息。”

3月,车慧达大数据展示平台(PC端)正式上线。此时,系统已接入15万辆商用车,分析维度增加至30余个。“如果排列组合的话,可以支持100多个。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即可查询车辆驾驶情况。”

通过对比保险公司历史数据,系统在综合分析车辆驾驶数据后,可根据其安全性划分为A~D四类。其中,A类和D类的赔付差距达2~3倍。“基于数据推测,我们可以帮保险公司降低5%~8%赔付率。”

为方便司机及时了解自己的驾驶行为,团队已开始研发App,预计4月初之前上线。

◆ 车慧达移动端截图

在商业模式方面,余效伟也已规划好:通过免费为车联网企业分析、挖掘数据,获取车辆信息,同时为保险公司提供投保定价参考,面向后者收取服务费和降赔分成。

截至目前,团队已签约信达、大地等5家保险公司,累计接入15余万辆商用车。

4月起,项目将正式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届时,团队还将开启Pre-A轮融资,预期金额2000万~3000万元,主要用于系统优化、硬件研发及业务拓展等方面。

今年,余效伟计划将100万辆商用车接入系统,在重点开展保险业务之余,探索数据变现、金融服务等多种盈利方式。

/The End/

编辑   王  姝     校对   连  然

活动地点 ( 查看大图

分享活动

付文学
普通用户

首发 | 融资600万 他采15万商用车行驶数据 30指标砍保险公司5%赔付率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