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首发 | 北大程序员融1000万建虚拟实验楼 40万同行实操真实项目学编程

2014年6月,石磊成立实验楼,以在线项目实战切入IT教育。

◆ 实验楼创始人石磊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姝

导语

“以前的IT教育,跟企业需求根本无法匹配。学生上课所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但实际操作时,他们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提及IT教育,石磊有很多想要吐槽的东西。他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曾任职于Intel等外企参与研发及管理工作,见了太多“什么都不会”的同行。

2014年6月,他成立实验楼,以在线项目实战切入IT教育。用户面向IT专业学生和在职人员,通过完成来自企业的真实业务案例,学习编程知识。

目前,实验楼拥有40万C端用户,其中付费用户5000多,月活4万~5万。B端方面,100多家高校及企业正在试用,付费用户约10家。

注:石磊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IT在线项目实战课程

2014年3月,距离媒体报道刚过去一天,公司的客服邮箱竟然收到了300多封邮件。盯着未读邮件数,石磊吓了一跳。

他逐一点开邮件,反馈内容映入眼帘。“你们的软件有没有面向C端?”“我想在线体验你们的产品,有入口吗?”……邮件主旨大同小异,想要使用公司的产品。

然而石磊却没法答应他们。当时,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B端(高校)提供定制化云计算软件。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通过该软件,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完成上机实验。

石磊了解C端用户(IT人员)的苦恼。他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研发工作。这些年,他发现很多IT人员缺乏企业实操经验。

既然用户意愿如此强烈,为何不满足他们?两个月时间,他带领团队封闭研发。6月底,6门免费课程推出。每门课包含若干个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学习其中的IT知识。

一天之内,来了3000个用户,把石磊吓坏了。系统崩溃,他紧急调取服务器资源应对,忙了一个月才让系统稳定下来。

忙碌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真格投资经理找上门来,表达了投资意向。经过了几轮电话、微信、邮件沟通,他于7月初启程前往北京。

在位于国贸的真格办公室里,他与徐小平见面了。石磊心情还算轻松,将实验楼的想法一一陈述。但他坦言,当时产品刚上线,商业模式也不甚清晰。因此徐老师给他提了很多建议,“后来很多想法被印证”。

1个小时后,徐老师当场拍板说:“好,我投你们了!”7月底,他拿到300万天使轮融资。

专注C端用户

起初,他的策略是想借助C端推B端。但这一个月,C端的火爆让他反思是否砍掉B端。B端的定制化程度非常高,很难快速成长。但砍掉后,现金流又会受影响。

此外,以项目实战的方式切入IT教育的模式还不清晰。IT在线教育视频模式的运营和推广路径,前人已经跑通,而实验楼的未来,他看不清。

石磊犹豫了整整3个月,压力很大。后来,他想通了。“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不确定的市场里才有更大的机会。”

9月,团队转向C端,并逐渐砍掉B端业务。接下来,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研发产品,通过免费的模式获取用户。

用户根据指示,一步步完成教程。

技术成为最难攻克的地方。石磊表示,在线实验模式较新,很多用户体验问题需要运用到行业前沿技术来解决。

他们只能从头学习。为了快速提升团队研发能力,公司定期为员工统一采购书籍,每月平均十几本书,给大家注入新知识。

但实际操作中,他们仍然踩了很多坑。每次出现问题,用户都会抱怨,甚至谩骂。团队一开始还会沮丧,但后来心态也调整过来,与其抱怨不如把坑填上。一来二去,用户发现自己提出的建议都能得到有效反馈,反而更加忠实了。

除了技术的难关,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中。

起初,课程主要来源与高校老师及技术专家合作。例如,他们与中科大老师合作的一门Linux内核分析课。该老师在网易课堂上有一系列视频课,而上机部分则对接在实验楼平台上。这堂课为实验楼带来3000多个用户。

但部分合作课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后期他们自建课程团队,将合作课程升级优化,完善细节。同时,课程形成了从基础课、项目课,再到评估课的体系。

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路径

就这样,课程数量丰富起来,从6门增加到200门,用户数量达到20万。

开启收费模式

但这一年的研发,也耗尽了团队的资金。2015年下半年又赶上资本寒冬,曾在上半年抛出橄榄枝的投资机构纷纷表示不会继续跟进了。

没办法,石磊不得不考虑变现。9月,会员和训练营上线。

收费业务一览表

但短时间内收费业务并没有挽救现金流。三个月过去,数据表现很差,每月只有不到200单。石磊承认,当时的训练营课程只有一两门,产品功能也很粗糙。

他非常着急,直到2015年年底,焦躁的情绪达到顶点。一个星期时间,他都在思考下一步如何是好,最后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投资机构)。为了让公司活下去,他必须想办法砍掉支出。

节流的方法是将全员工资砍一半。他硬着头皮,挨个找同事谈,讲述公司现在面临的困境,询问:“你愿不愿意跟公司一起扛下去?”起初,小伙伴们很犹豫,但最后他们全部表示愿意。每提及此处,石磊都觉心头一暖。

接着,他们继续完善收费产品,拓展用户以期增加收入。通过调研,团队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收费项目不够有吸引力上,“缺乏完整的会员体系”。

石磊将全体员工召来,开产品会议。大家将使用流程逐个拆解,提出一些使用问题。产品负责人站在台前,把问题记在白板上。一个下午,他写了满满一张白板。接着,大家逐条梳理,分析付费意愿可能出现在哪些节点。

此后,这样的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实验楼的会员制度建立了起来,直到2016年年底趋于稳定。11月,实验楼的会员业务实现营收平衡。

重拾B端业务

2016年4月,成都高新区正在举办一场创投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石磊坐在台下,碰到了合一天使的合伙人杨子龙。在对方的引荐下,他跑了趟北京,与大河创投、英诺天使见面。

那天正赶上以上三方投资人在谈事。趁着休息间歇,石磊走进大河创投的办公室,讲述实验楼的具体情况。听后,投资人纷纷表示,项目制学习方式很新颖,但他们也提出质疑。一位投资人问他,“你这个究竟能给用户带来多大价值呢?”

石磊早有准备,他从包里掏出一沓资料。资料上展示了一些学生案例,他们通过实验楼课程,从只懂理论的初级小白,慢慢进阶成高手,甚至能独立完成网站的制作。这前后的巨大反差,回应了投资人的质疑。

当月,石磊签下了1000万Pre-A轮融资,由大河创投领投,英诺天使、合一天使、北软跟投。

拿到融资,他感觉像吃了颗定心丸。这几个月,不断有高校和企业找到他们,想要为学生和员工采购课程。因此石磊早有重拾B端的打算。

但这次,他不想重复此前的定制化业务,而是提供IT云实验平台SaaS服务。开发过程相对简单,底层技术与C端产品相同,只需更改一些前端展示部分。

7月,他组建市场团队,通过参会,积累行业资源。他表示,企业客户容易拓展,而高校相对困难。于是,他决定先让高校免费试用,然后再向付费转化。

目前,实验楼拥有40万C端用户,其中付费用户5000多,月活4万~5万,每月完成20万次实验。B端方面,100多家高校及企业正在试用,付费用户约10家。

下一步,他会再次迭代一轮C端课程,稳定C端用户增长。同时他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B端,拓展更多的企业客户。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杨雨晨

1月16日下午13:00,北京市东城区前门23号BlueNote Beijing,相约2016铅笔道年会,我们发起“第二届诚信融资勇士召集令”,征集50位创业者,宣布真实融资额。

不分行业,不按轮次,不限地域。只要你曾经获得融资,愿意将真实的金额公布,便可添加小芯芯微信Pencil-news报名参与。

若你能来到年会现场路演,台下有6位投资大佬坐镇。若不能来到现场,可参与线上融资发布,我们给予诚信创业者最大的曝光度。

年会观众报名,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