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15年书匠建了个线上书房 20万藏书扫码后归至线上管理 融资500万

连接书与人。

万老师已在传统出版业干了16年。

文 |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成立“飞芒书房”时,万兴明和团队成员凑在一起想Slogan。因为与书有关,大家想了很多文艺范儿的口号。不过,他最终只留下一句话,五个字:连接书与人。

在传统出版业与书为伴15年后,万兴明创立飞芒互联。

旗下产品“飞芒书房”是一个个人数字书房。用户利用App把实体图书的信息搬到线上集中管理,同时打通读者之间的书房。”书拍“是一个浅社交的朋友圈,读书人晒晒自己日常读的书。此外,根据读书记录、操作行为、社交行为等各种维度,系统建立算法模型,为用户筛选、个性化推荐他们应该读的书。

去年12月,“飞芒书房”正式上线。近一个月时间内,App有1万多下载用户,平台藏书量有20多万,用户发布1万多条书拍。同时数据库已收集近400万条图书信息。

注: 万兴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15年与书为伴

抱定着离开新华文轩的心,万兴明却被领导拦下了。

“你为什么非要走?”领导问他。

“对我来说,这件事太重要了,就像脑海中构想出一个乌托邦,如果不去实现它,就很难受。”

万兴明是理工科出身,至2014年,却已在传统出版业干了15年。从作者创作、编辑、生产、发行到一本书被读者购买,他对出版的产业链条非常熟悉,也知其伤痕累累、困难重重。

一是商品流的问题。一本书历经层层中间商,才能到达读者手中,打折时,利润也被层层压缩。“到最后,每一层都不赚钱。”

由此产生信息流问题。各方如果想赚钱,就要多卖书。作者写书、出版社出书,目的都是要让读者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以往,出版社会联系各大报纸发书评等,“方式很落后”。

传统媒体没落后,人们获取图书信息的途径就更少了。“或者说,人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太难。”在中国,每年图书出版量达到40多万种,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1000多种新书面世。但大部分书都不为人知。

于是,万兴明一直在思考,如何针对每一个人实现图书的信息化?

第一次尝试始于11年前,那时的他想用互联网来解决传统出版产业链的问题。他从用户的痛点入手,“很多人都有书房,做一个数字化书房怎么样?”

PC端的数字书房体验并不好,信息获取、图书录入都很麻烦。他有一搭没一搭地折腾了小半年,东西还没完全成形,豆瓣就出来了。“既然有人做了,我就不做了,不过也挺开心的。”

但这件事始终是悬在万兴明心中的一块石头。直到两年前,他才看到了新的机会:移动互联网能解决很多技术的瓶颈。“悬着的石头可以让它落地了。”

2014年年中,他离开新华文轩,9月,正式创办飞芒互联。

个人数字书房

出来单干之时,万兴明还没完全想清楚要怎么做。

彼时,他接触了一位投资人,后者提出一个私人请求:“我在找一本书,《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很小众但是特别好。我在美国看过英文版,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中文版?”

这本书于2009年出版,已经过去了5年。万兴明对投资人说:“你就把这件事当作一个任务交给我,看我能不能完成。”

在线上试了各种办法后,他找到了一本二手书,价格几乎翻了两倍。他摇摇头,“不行,大家都想得到的办法不是我想要的”。

他决定去线下书店搜寻新书,但跑了好几家店都无果。站在海淀图书城的路口,他思考着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书,最后把目标定在五道口的万圣书园。果然,在其电脑系统中果然发现了两本《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它们已在货架上存放了5年。

事后,万兴明更加感慨:图书产业的问题就是,有人在找,有人卖不出去。所有的环节都是断开的。

而产业链的问题体现在读者的需求中。“读书人对数据空间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因此他还是想以个人数字书房为切入点。不过,他还没想好产品的具体形态,只明确产品的目的:解决人们在阅读时怎样管理书的问题。

对万兴明来说,找团队是个大事。他想找到和自己兴趣相仿的人,对出版领域要有感情和感觉。“这可能比找对象还要难。”

幸运的是,因为一篇文章,他在网上认了一位产品经理,两人对数字书房的观点不谋而合。之后,这位产品经理规划了产品“飞芒书房”初期架构和设计。

花了半年多时间,至2015年年底,团队开发出一款Demo。其功能简单,用户可以扫描图书的ISBN码,“飞芒书房”会录入图书信息。此外,用户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藏书,相当于连接和打通了线下书房。

难点是数据。为了让用户扫码时系统自动显示图书信息,“飞芒书房”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尽可能涵盖各个时期、不同种类的图书。

因此,团队需从不同维度,比如图书馆、网店(当当、京东等)、出版社等,以抓取、合作、API接入,甚至是人工手段来获取图书数据。“聪明办法笨办法都用上了,一点点推进。” 同时,App开设UGC通道,若图书信息不完整,用户可自行上传,之后交由后台审核。

同期,万兴明着手“飞芒书房”的天使轮融资,并于去年3月获得聚风资本的500万元投资

淘书拍书结识书友

Demo版本完成后,万兴明找来一批业内人士小范围体验。问题显而易见:安卓端由于手机型号太多,体验不如iOS版本好;同时数据库内100多万条图书信息还不足以完全覆盖他们的藏书——有的书籍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他也在思考,人们读书时还有什么需求?数字书房帮助读者管理藏书,“但毕竟不是最核心的部分”。此后,读者还要找到好书、读到适合的书。“这些都是读书过程中的痛点。”

基于此,团队于去年年初着手规划“飞芒书房”的新版本。又经过半年多的研发时间,第二个版本基本推翻了此前的Demo版,“宣告第一个版本完全作废”。

除保留原有管书功能之外,万兴明又规划了“书拍”模块。“虽然用户把书管理起来了,但核心还是读书。”所以“书拍”类似读书人的朋友圈,带有浅社交性质,“这里就像一个表达自我的公共空间,读书人都能聚在这里交流讨论。”

之后,App又上线“淘书”。根据读书记录、操作行为、社交行为等各种维度,系统建立算法模型,为用户筛选、个性化推荐他们应该读的书。

至此,万兴明一步步触及到图书信息流的问题。“去书店获取图书信息的途径太落后了,当人们不去书店之后,信息就断掉了。而‘飞芒书房’用建模和算法重构了信息。”

迭代产品、丰富数据库的同时,“飞芒书房”也不断在外部运营发力。从2014年年底开始,团队运营“飞芒翻书”公众号以及读书会,积累了一批爱读书的用户。其“图书漂流”活动“几乎漂过了所有的城市”。

在App新版本上线前,团队进行了两个月的粉丝试用测试。“一些忠实粉丝还参与了产品规划,写测试报告。”

去年12月,“飞芒书房”正式上线。近一个月时间内,App有1万多下载用户,平台藏书量有20多万,用户发布1万多条书拍。同时数据库已收集近400万条图书信息。

不过,万兴明有点忐忑:“不知道产品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也有热心的粉丝会问:“你们怎么盈利?”

“早期的时候,还没有想过。”他坦诚道,“近期的模式是在‘淘书’中为电商平台导流。”

在万兴明看来,“飞芒书房”看起来是大众用的产品,但主要在解决产业链商品流、信息流的痛点。“所以未来我们会与产业结合,比如为图书行业做精准化营销。”而在“全民阅读”的大浪潮中,他相信会有更多机遇。

/The End/

编辑  邵  希    校对  毛  宁

1月16日下午13:00,北京市东城区前门23号BlueNote Beijing,相约2016铅笔道年会,我们发起“第二届诚信融资勇士召集令”,征集50位创业者,宣布真实融资额。

不分行业,不按轮次,不限地域。只要你曾经获得融资,愿意将真实的金额公布,便可添加小芯芯微信Pencil-news报名参与。

若你能来到年会现场路演,台下有6位投资大佬坐镇。若不能来到现场,可参与线上融资发布,我们给予诚信创业者最大的曝光度。

年会观众报名,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赵芳馨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赵芳馨,关注农业的温柔一刀,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fangxin558686。(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fangxin558686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