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700万 他为175万华人呈现硅谷创业圈 全网阅读1.5亿

硅谷密探带华人读硅谷、看硅谷、去硅谷。

硅谷密探创始人李攀,从设计跨界转科技媒体,不变的是追求创意。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2014年,广告出身的李攀到旧金山艺术大学攻读硕士。

期间,他本是为研究硅谷科技创新产品,于2015年5月启动硅谷密探微信公众号。没想到的是,这一做就到了现在。

硅谷密探发布的第一篇与第二篇文章分别收获5000和6万的点击量,这让李攀看到国内对了解硅谷科技创新动态的渴望。因此,他放弃了学业,与秦备、卢毅一起,全情投入第三次创业。

发展至今,硅谷密探已明确三大内容版块:读硅谷、看硅谷及去硅谷,具体内容及成绩如下表:

除硅谷外,团队还关注其它创新高地的动态,如以色列、伦敦、瑞士等,并通过各地合作记者进行报道。

团队于去年12月刚刚敲定700万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黑洞资本及云起资本。此前,团队已于去年1月获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集结号资本跟投。

注: 李攀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赴硅谷寻创意

一直以来,李攀专注于创意。“创意可以转化成创造力”,这也是他于2014年走入创新高地硅谷的原因。

此前,李攀曾两番创业。2003年,他初次开办设计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平面设计服务,包括产品设计、创意广告。做了两年多,他不得不承认国内创意较之国外确实有差距。

为提升自我,他关掉工作室,进入阳狮在广州的公司工作。自我感觉良好的他,经历过作品无人认可的打击。整整一年,他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在工作时间外不断模仿优秀设计,终获认可。

2006年,他离开阳狮,回到成都创办品牌管理公司。一做八年,他又渐觉局限,飞去旧金山,在艺术大学读起产品设计硕士,“既可以拓宽知识结构,也可以借着学习缓冲一下”。

读书期间,李攀有很多需要分析产品或做产品的作业。他对硅谷的业态充满好奇,但没什么地方可供搜寻专门介绍硅谷的信息。

李攀想,那不如自己做这样一个信息载体,让更多国人了解硅谷的科技商业。彼时,他对移动互联网甚有兴趣,便关注硅谷中的App类产品,了解分析三四款竞品后,于2015年5月启动硅谷密探微信公众号,与联合创始人秦备一起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首篇文章收获5000多的阅读量,朋友看后反馈道:“有一定价值,可以看到海外的商业动态。”

一周内,第二篇与秦备共同撰写的文章发布。网络协议专业的秦备,更关注云计算领域。该文章很快获得6万多点击,这让李攀看到国人对此有需求,可以尝试作为创业项目,“搭起中国与硅谷之间的桥梁”。

获资方关注

随后,Wallace加入,但一周2~3篇的更新频率让三人有些压力。

刚好秦备的两个在硅谷做工程师的同学找上门来,致电秦备询问是否可以参与进来,提供原创内容。李攀灵光一现,可以让更多志愿者加入撰稿。

2015年10月,志愿者数目达到巅峰,全球范围内超过80人,覆盖美国、以色列、伦敦、巴黎、瑞士等,“都是科技创新风靡的地方”。

然而如何保证文章质量及统一硅谷密探的调性成了难题。为此,李攀一方面着手协调志愿者,将其按照所处地域、领域等组合,两个人共同完成一篇文章,“比如都在纽约,都对金融行业有兴趣,可以有对比地生产内容”。

硅谷密探微信公众号页面

另一方面,李攀总结出文章的模板,将其结构化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行业状态及特点,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产品,第三部分则分析市场。李攀称此种生产方式下的内容为PUGC。

随着文章持续更新,有国内资本方找到李攀,他一头雾水,“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对方是想对接项目,聊融资层面的东西。除对所报道项目感兴趣外,陆续有资本方向硅谷密探抛出橄榄枝。

12月的某一天,李攀从车站接回两个朋友,刚到停车场,手机铃声急促响起。他接起电话,听筒中传来的是中科创星米磊的声音。接下来的40多分钟,李攀将朋友“晾”在一边,与米磊相谈甚欢。“他跟我聊了很多对硅谷的理解以及值得探讨、学习的方面等等。他还肯定我做硅谷密探的意义,说希望能见面聊一聊。

李攀安顿好工作后,便回国到西安赴约。下了飞机,他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米磊的小型展览馆——陈列的均是中科创星所投的硬科技设备,如航天工业及VR设备。半个小时下来,李攀感叹连连,“米博真是个科学工作者,这个展览馆就像硅谷一个小小的缩影”。

当晚,结束一天行程回到酒店后,米磊决定出资,并向李攀引荐了另一位投资人。至此,硅谷密探于去年1月完成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集结号资本跟投。

深耕硅谷创业圈

融资对团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不仅是三人团队all-in的重要节点(李攀辍学并放弃工作、秦备全职投入),还让团队扩容,以提高内容生产频率及广度。

自此,团队除关注硅谷产品外,开始将视线投向硅谷发生的大新闻、科技大会以及新创业公司创始人等。在内容上,专访的占比逐步上升。

起初开启专访时,李攀自言并不顺利。“对方看到华人团队就比较不信任,而且他不能理解接受我们报道能有什么作用。”因此团队每发出十几个采访邀请,才能收到1个回复。

李攀并未气馁,寻找各种途径试图打入硅谷主流创业圈,比如在一些聚会上主动“搭讪”。第一个专访对象就是这样争取到的。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五个月。这期间,一周四次专访、报道的确为创业公司带来了一些影响,“会有国内资本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等关注它们”。此后,团队的专访工作顺利了许多。

图文内容渐渐稳定,李攀考虑起能让国内与硅谷间更直接交流的内容形式——直播。其实早在2015年,团队便尝试过直播室内访谈创业者、投资人等,“但当时接入API用自己的平台直播,流量不大,平均每场观众1000~2000人”。

李攀决定重整旗鼓,于去年4月与斗鱼达成合作。平台大、流量大后,他调整了直播内容:不仅做室内访谈,还要走到室外去。“比如带大家看看斯坦福、Facebook的办公环境,走进一些创新科技大会,甚至直播体验VR游戏的现场。”

让李攀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6月的一次直播。当时Pokemon Go风靡,大陆地区却没法下载。团队便在硅谷街头,直播玩的过程,让人过过“眼瘾”。这一期直播,同时在线观众达到10万,成了爆款。

在直播之外,李攀还制作了一些专题短视频,“承载更多信息,还要轻量一点”。“十万个密探”就此诞生,团队成员行走于硅谷街头,随机街访科技话题,诸如“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等。

 短视频“十万个密探”

去年10月,“十万个密探”第一期正式在腾讯视频亮相,并保持周更的频率。至今播出11期,单期平均播放量104万。

获700万元Pre-A轮融资

期间,有出版社找到李攀,说要给硅谷密探出书。“那就做呗,这件事没给我们多大压力”,团队分类整理此前文章,交给出版社。

第一版《硅谷密探》于去年8月14日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发售。令李攀没想到的是,5000册图书竟在3小时内销售一空。看到需求,出版社开始再版,到现在第五版发售,共计售出2万多册。

同时,腾讯联系李攀,想派出团队赴硅谷考察,他便联系采访过的公司接待腾讯团队。“但这种考察还是比较浅的,只是简单了解。”他计划启动线下体验,让更多的国人来到硅谷,到各公司中深度学习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知识。

至此,李攀已确定硅谷密探的三大版块,即读硅谷(图文内容)、看硅谷(直播+短视频)及去硅谷。

为扩张团队、提升内容质量,李攀启动Pre-A轮融资。前后接触20多个资本后,硅谷密探于去年12月敲定7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黑洞资本和云起资本共同出资。

截至目前,硅谷密探已发布1478篇文章,微信公众号拥有30万用户,全网(包括微信、今日头条等)订阅用户175万,阅读总量超过1.5亿。

接下来,李攀希望硅谷密探的内容更深度、更有洞察力,帮助华人看到硅谷发展的趋势、创新科技的应用场景及商业价值等,“最终希望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创业生态”。

/The End/

编辑   王  姝     校对   代  伟

1月16日下午13:00,北京市东城区前门23号BlueNote Beijing,相约2016铅笔道年会,我们发起“第二届诚信融资勇士召集令”,征集50位创业者,宣布真实融资额。

不分行业,不按轮次,不限地域。只要你曾经获得融资,愿意将真实的金额公布,便可添加小芯芯微信Pencil-news报名参与。

若你能来到年会现场路演,台下有6位投资大佬坐镇。若不能来到现场,可参与线上融资发布,我们给予诚信创业者最大的曝光度。

年会观众报名,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石晗旭

铅笔道记者

我是本文作者石晗旭,立志做消费升级、内容电商界的王语嫣,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shx0427。(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shx0427
最近文章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