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创业者亲历:这10大最讨厌投资人坑死我们

面对此文,心脏不好的投资人请绕行。

文| 铅笔道 记者 刺猬   采访| 石伟、毛宁、本源、连然、邵希、韩正阳、孙娇、张硕、邱晓雅、薛婷

导语

他说,曾遇见一名投资人,见男性创业者骗财,见女性创业者骗色。

他说,有位投资人明明已经投了竞品,却打着投资名义接近,还带着竞品来偷听。

他说,有家基金签完协议不打款,延误半年,项目被列死亡名单。

… …

过去1年,我们采访了1600多名创业者,听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心中最讨厌的投资人类型。

多数场合,资本方大多傲慢,创业者大多卑微,以下10则故事,创业者亲手撕开了资本家的傲慢。面对此文,心脏不好的投资人请绕行。

注: 文中创业者姓名为随意代号,全文未经采访对象审阅,由铅笔道记者独立成文,已备份录音速记,内容仅供参考

NO.1 他们撕了TS  我却不能撕破脸

甲是一位国外创业者,做的是一个餐饮类项目。经过两年多发展,业务上已经盈亏平衡,且天使轮的投资方是国内TOP 10的基金。

这种情况下,甲在2016年第一季度启动A轮,本来挺有信心。当时,国内HT基金创始人S总抛来橄榄枝。二人在美国会面时,他对甲说:“我肯定投你,不要跟别人聊了。”

“他当时都这么说了,我就放心不再找其它家了,有些找来的投资人也拒绝了。” 于是,S总和甲签订了TS(投资意向书)。

1个月过去了,2个月过去了。甲几次询问催促,都被搪塞了回来。3个月后,S总发来消息:我不投了。

“没想到还能这样,不投可以早说,我去找其它家好了。”甲抱怨了几句。

无奈,国内跑、国外跑,甲重新为融资忙活起来。后来,甲告知谈妥了美国的一家基金,他算了下,融资进度被耽误了半年多。

甲的朋友圈里,在那之前S总的演讲新闻稿还保留着,之后再未出现过S的名字。他说,“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说,没必要撕破脸,得罪他也没好处。”

乙则遇到了另一种投资人,用TS拖了他半年,最后放了他鸽子。

谈及此话题,乙带着怒火,这样情况他不止遇到过一次。

“曾有三家签了东西,最后都不了了之。”乙也很心急,他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对方一个个理由击回来:最近项目比较多,你的排期靠后再等等......“当时觉得不行就拒绝好了嘛,他也不拒绝。”

其中一家,用TS拖了足足半年,最后还放了鸽子。乙觉得最大的损失不是融资,而是影响了他下一步的扩张计划。

NO.2 嘴上说投账上没钱  创业者被迫裁员

类似遭遇,美女创业者丙更显悲惨。

她的项目是一个内容电商,在去年5月拿到了一个全国自媒体创业大赛的冠军。“当时很火爆,很多人想投。”顺风顺水,丙拿到了某机构的TS。

不是第一次融资,丙相对谨慎,“大家经常遇到投资机构放鸽子的事情,要格外小心”。

“你们到底投不投?”“真的要投,领投。”话说得蛮好听,丙就是看不到对方有要打款的意思。中途,DD(尽职调查)做了一半,对方忙说:“DD还要继续,再等等,再等等。”

一晃三个月过去,丙彻底死心。“后来了解到同期签的几个项目都没投,他们基金的二期资金没有到。”

融资也彻底泡汤,领投扑街,后面本想跟投的人也都散掉了。期间,丙还是盲目乐观了,二次开发了微信后台,做了分销系统。原来的钱花了,后面的钱飞了。8月份,公司账上只有10万块,而每月人工成本是8万块。

“撑不下去了。”丙的合伙人继续跑融资,她带着剩下的人一心铺销售。与销售不搭边的岗位只能裁员,14个人最后剩了8个。

撑过危机时,员工们2个多月没领工资,丙和合伙人7个月没领工资。

NO.3 不给答复便尽调 不投泄露机密

丁是一位杭州的创业者,但提到杭州的投资机构,他颇有不满:大部分机构还没怎么聊就做DD,也不签TS,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定价多少。

最初,丁觉得也没什么:对方是看好我们,才能尽调嘛。一来二去,多接触了几家杭州的机构,他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他们做DD不代表想投,先把你内部查清楚,最后也没结果”。

现在,丁直接拒绝这类机构,他想想觉得后怕。“他们看你后台,查你财务、流水,最后把纸质报告全拿走了,像真的DD一样。可他最后不投,你不知道他把数据拿走做什么了。”

“要是公司的机密泄露出去了,对创业者的伤害很大。”丁强调。

NO.4 分期到账耍花腔 项目被列死亡表上

“少女丹”被投资机构踢出局的故事余温未散,那笔未到账的资金或许才是压倒“空空狐”的最后一根稻草。

◆ 少女丹发文《20天》截图

敢这么做的人确实少,但有此遭遇的,肯定不止“少女丹”。

赵的项目停了四个月了。回想这场败局,应了他在采访中的一句话:其实当时再坚持一下让他们一次性到账,也就没有这些情况了,这是一个坑。

他做的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项目,按行业来分,可划入O2O领域。去年9月,经种子轮投资方介绍,赵认识了天使投资方,并签下200万元投资协议。

赵对这次融资很是珍惜。他记得,那时开始有人传资本寒冬了,O2O的融资环境也开始转向了。为了拿下这笔资金,他还故意压低了一些估值。

怎奈,投资协议中写到:200万分两笔打款,先打第一笔款100万,一个月后再打第二笔。

赵没太在意,先有100万用着也是好的。一个月后,第二笔款未到,投资方新的条件却来了:你先把硬件做出来再说吧。“他只是口头上说的,一直没有按着协议走,协议上白纸黑字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赵还是硬着头皮口头答应了。怎奈,硬件一直跳票,直到今年3月,工程机终于开发出来。投资人却告诉他,第二笔资金不打了。

“说不给就不给了,我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赵被卡在一条窄窄的缝里:产品还不能商用,没钱继续弄了;去融A轮,手头又没拿得出的数据。

融资这个山头,赵到底还是没有攻破。如今,他已加入另一家公司,而他的项目也因那未到账的100万列在了死亡表上。

NO.5 投过竞品还来撩我 带着竞品偷听却不说

这大概是创业者们最恐惧的画面:以为坐在面前的是自己的天使,对他掏心掏肺,其实他已经跟“情敌”搞在了一起。

吴也面临过这种情景。今年6月,有家基金找上吴门前,很是殷勤,“装作对我们很感兴趣,问这问那的”。

对方来了四五个人,还请吴吃了大餐。吴发觉,他们有的人坐在那边不吭声,也不发名片,也不看BP。“想一想,这些人很奇怪嘛。”

这个套,吴没有钻,他心知肚明。“这个机构在年初就投了我们的竞品,以为我们不知道,还打听消息呢。”他笑了笑,“现在消息这么灵通,没有在媒体曝光过就以为我们不知道,明摆着这家不可能投我们嘛。”

老司机易躲,初次创业的小年轻,不少人栽倒在这里。

还有更坏的招式。早已投资竞品,还打着“投资”名义与你接近,还把竞品带到你面前探测消息。这种遭遇怕是少见了,以下是一例。

“投资找得怎么样?”

“不太好,W总把我涮了。”

去年8月,上海,郑与一位同行闲聊。他们同领域的创业者,都找过MH天使基金的W总。二人惺惺相惜。

郑本想跟同行聊一聊,他是怎么被涮的:W约他聊了两次,两次都说要投钱;一段时间后却说,不看好学车行业,不投了。

郑还没张口,同行的几句话让他看清真相。“W投了另一个学车项目,你知道吗?”随后,还把那个项目创始人的照片发给他。

如一个响雷打在郑的头顶上。“我两次给W做方案汇报时,这个竞品的创始人就坐在旁边。哎,当时我就有点怀疑。”正处在融资困境中的郑很懊恼,“当时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知道的话就不聊了”。

幸运的是,两个月后,郑还是拿到了另一家的天使投资。他说,“W投了别人,我不会有意见,只是这一点(带着竞品来撩自己),我认为不道德。”

NO.6 千里之外把我唤来  来了之后助理招待

王的创业根据地在深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北京的投资人。微信上,两个人聊得火热,投资人看完BP后,邀请他来北京。

时间、行程,两个人也都约好了。“到了北京给我电话。”听完投资人的话,王开开心心,专程买了机票飞到北京。

按着约定的日期,王来到对方公司,却吃了闭门羹——投资人的行程都安排完了,并没有时间来见王,而是改成了助理来接待。助理跟他没聊两句,让王填了些表格就完事了。回到深圳,他觉得心里哇凉哇凉滴。

对此,创业者孙也深有感触,“他们往往是大牌基金,随便一声,把你叫到上海,叫到北京,你觉得机会难得就去了”

他总结,刚开始创业时,一不小心就着道了。孙说,现在若感觉对方没诚意,不会花时间千里迢迢跑过去了。

在大学时启动创业的李曾吃过亏,也长了经验。那时候穷学生,没钱。在网上搜索中国前十大投资机构,一个个去联系。有回复的,李想电话聊聊,对方却一定让他从西安跑到上海。

几千块路费,最后投资还一场空。两三次后,李再也不想花冤枉钱,对投资人提出了个条件:想当面聊一聊的,先给我们报销路费。

李后来遇上了自己的投资人——某天使基金的大佬级人物,在约李来京见面时,还真提前报销了他3000块路费。

NO.7 执着于固有逻辑 啥啥都在自己的框架里

有些投资人,过分执着于固有的逻辑。

“这类投资人是比较遭人烦,他会鸡蛋里挑骨头。”和一位技术出身的投资人聊完,创业者冯心里很有落差。

原本,冯心理期待很高,“懂技术的投资人不多,希望他能多给些建议”。

结果,全程聊下来,冯一路不爽。“我们产品还没上线,按着一个小功能,一直挑毛病。”

“天使轮的项目不可能十全十美,结果投资人只盯着缺点。他们很可能会在低价时,错过很多项目。”冯感慨道。

创业者蒋则遇到一位投资人,以为项目在自己思维的框架里,实际连技术概念都不通。

蒋研究的技术,近几年才在国际上刚起步。因此与投资人交流时,他觉得很累。“国内80%投资人可能对这项技术的概念都没建立起来,90%的情况下在给投资人上课。”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与某知名投资人聊天。“他直接告诉我,你这个项目我在国内见了不止十个了,@#¥%……&*。”

听完蒋就知道他把两种技术混淆了,“从技术上来讲,二者有本质区别”。

“没有共同语言,那之后,我只跟对这个领域熟悉或者有关系的投资人聊了。”

NO.8 他们的白眼与傲气  让人吐槽无力

一次会面,创业者韩被一位年轻投资人甩了白眼。

“我并不反感他翻白眼,我反感的是那种傲气。”在中关村YN天使的办公室里,做SaaS的韩与投资经理的对话正处于冷场中。韩看着对方的表情,心里嘀咕着。

冷场起于投资经理的一个问题你们这个行业里,做的最大的是谁,他们的产值是多少?

韩很快想到了一家公司,但它不是上市公司,关于营收,他只是道听途说。“可能四五千万吧。”

“OK,我们就到这儿吧,最大的家伙营收才四五千万,这样的行业,我怎么可能去投。”

韩觉得很委屈。“谈话中,他连如何评估一个SaaS都说不出来,怎么不去核实就傲慢地给出这样一个结论?”

最后,投资经理还是没有听韩把话讲完。“我具体想做什么还没说完,投资人至少应该专业一点,听人把事儿讲完,最后大灰狼真的把小红帽吃了吗,你还不知道。”

少数几位投资人傲慢好说,一家基金的风格都是如此,前景可能堪忧。

这是秦融资过程中最尴尬的一次。当时,秦手中握着好几个TS,有家机构的VP多次邀请他来聊聊。

本不想再花精力了,可这个VP推得特别猛,这家基金挺有名,但近几年在国内的业绩一般。”创业之前,秦也是位投资人。

“去就去吧。”会议室里,坐着基金的四五个人,合伙人、投资经理、分析师,核心的TMT团队都在。秦拿出BP开讲。

越讲越尴尬。“我讲的时候,他们没人看我。合伙人在看手机,投资经理在发呆,就是没人抬头,也没有任何互动或提问。”

“正常对话时,不都是对视对方的眼睛么,我觉得不被尊重。”为打破尴尬局面,秦尝试互动一下,对方抬起头“恩”了一句,继续把头低下去。

全程只有力推他的那位VP看着秦,为他调试放映设备,时不时说上两句话。

“这家机构,不想跟它有进一步的接触了。我觉得它前景堪忧,真的。”秦说。

NO.9 毛都不懂还装懂 却总想在你面前装

“这个跟创投圈这两年的发展有关,有太多没有工作经验,对行业不了解的新人进来,连基本的计算机原理都搞不懂的小朋友都做投资了。”

过去几年,张投过十几个项目。转做创业者,却碰到了一些“小朋友”。

“大家都是从投资经理、分析师过来的,一开始我还比较尊重他们。但发现他们有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高高在上的感觉,用投资人的立场和气势来压你。”

一次沟通过程中,对面的投资经理抱着电脑,向张提问。“我给出答案,他没有互动,感觉像在按着问题列表读。”

“你觉得他的问题很不专业,还必须回答完。”那天,正巧张的心情也不太好,忍不住还击。

“我问一下你做投资多长时间,应该不长吧?”

“一年,但是我看过挺多案子。”

“我投资做了几年,看案子也挺多的,我觉得.......”

回想那天,张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个人明显毛都不懂,但总想在你面前装。挺初级,挺让人烦的。”

张建议,年轻的投资经理应该多花时间去学习新东西,而不是摆架子。

创业者沈也经常无法避免地“被练手”。 “投资人刚入行时,顶着高大上的帽子说,我看你项目不错,来约谈下。结果根本聊不到一块,发现他们其实不是想投你,而是拿你的项目来练手呢。”

和某位投资经理聊完后,沈一个多月没有收到反馈。在创投圈待得久了,沈发现,不管大基金小基金,这样的投资人还挺多的。

他不禁抱怨起来,营销、产品每一项都很忙,创始人平时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推了其它事情跟他们聊,结果居然这样。“说多了都是泪,那种愤怒没法表达。”

NO.10 人品不正乱挖坑 骗吃骗喝骗股份

对创业者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遇到投资人行骗。

“骗吃骗喝的那种投资人很多的。”杨说起话来,一副老司机语气。

他说,还有骗股份的,这种情况多见于客户。“他会表现得很有兴趣,自己能量很大,但之前你要给他一些股份,然后我帮你做.......。”

杨也是被骗过来的。“现在再有这种要求绝不会跟他搞了,不对路其实也帮不上忙。”

而杨的女性朋友遇到的情况确是另一种——骗色。“相对基金里的年轻人,跟这个美女创业者谈完,可能态度会暧昧,会给些暗示。如果你把持不住的话就上钩了。”

一位杨聊过的投资人便因为这种事在圈内丢了人。

某晚,杨的微信收到了该投资人的信息。“全是他骗色的截图,不堪入目,和哪个女创业者上床了嘛。”

后来,杨听圈内人说,是那个女生为了报复,趁投资人睡觉的时候,把他的联系人都发了一遍。

“很乱的。说白了真正刻苦的、靠谱的投资人还是占少数的,20~30%吧。”

还有一类FA骗签协议骗你钱。

“我很讨厌YT,超级讨厌。”刚创业时,何对投资圈了解不多,把某个FA当成了投资机构。

YT的一位投资经理在杭州找到何,两个人围着西湖,边转边聊。一小时后,这位经理就要去下个城市了。

“你对我们的情况了解吗?”“基本上了解。”

“那你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这个不重要,先把协议签了吧。”

啪叽,经理把协议掏了出来。“我们这边已经盖好章了,你直接签了,我就带走了。”

“你都不了解我们公司,签了以后怎么办呢?”何满脸疑惑。

“我们有各种渠道,会把信息发给投资人的。”

“那我不签了。”S才明白,原来这是家FA。“当时就感觉签了就是个坑。”

后来,何找投资圈的朋友打听,朋友说他幸亏没签,不然那个所谓的投资经理,肯定把你们的BP丢到各大渠道,那时你们肯定烂街了。

想用一位创业者的建议,来做本文的结尾。他再三强调,希望把这句话写上去:

建议投资人真的放下姿态,好好跟创业者聊。很多刚入行的创业者,若最开始就接触这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投资人,可能会对创业失去信心。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毛  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