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前爱代驾CEO搞起共享单车 1万辆小白车穿梭苏州宁波街头 用户约10万

杨磊瞄准中小城市。

“Hellobike”创始人杨磊,曾是“爱代驾”的CEO。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姝

导语

今年10月,杨磊从苏州站走出,便跨上了一辆红白色相间的自行车。他奋力地蹬,用了40分钟,骑到了金鸡湖。一路上,风将他的T恤吹得鼓鼓的,路人频频回头,盯着他屁股底下那辆颜色鲜艳的自行车,“那感觉,酷毙了”。

这辆单车名叫“Hellobike”,由杨磊团队自主研发。今年8月,正值共享单车大热时,杨磊进入该领域。

团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研发单车。其中,GPS智能锁能够实时传输车辆位置;内置传感器能够感应车辆是否损坏等。

紧接着,“Hellobike”迅速在中小城市落地。截至目前,单车已进入苏州、宁波,投放数量约1万台,注册用户数量约10万,单车周转率平均为4次/天。

注: 杨磊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转做共享单车

杨磊推开会议室的门,呛鼻的烟味直扑过来。4位合伙人瘫坐在各自的椅子里,皱着眉,黑着脸,仿佛雕像一般,指尖的烟头冒着徐徐白烟。愁闷的情绪在这个十几平的小会议室里发酵。

杨磊低着头走进去,拉了把椅子坐下,在参会的投资人身边坐下,没说一句话。去年7月,他辞去爱代驾CEO的职务,带领团队做了一个停车项目。然而运营1年多,团队始终没有找到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

为此,他们将各国停车相关的创业公司都看了一遍,可是怎么算,利润都没法覆盖成本。过程中,团队的热情一点点熄灭,“我们把能想到的、能做的都尝试了,实在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是好”。

会议室里,4位合伙人谁都没有说话,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这时,有人开腔打破了僵局

“你们没有想过转型做单车市场吗?”话音刚落,大家的视线纷纷集中在投资人身上。投资人接着说:“你们不是一直想用技术手段切入出行领域吗?不一定非要局限在停车,单车也是出行。”

杨磊说,他早有此意。彼时,共享单车的风头正劲,摩拜和OFO等几家创业公司的融资消息,轮番登上各大科技媒体头条。但转型事关公司前途命运,他没好意思开口。

投资人的一番话,仿佛“平底一声雷”。杨磊环视全场,发现所有人的眼睛都一扫此前的阴霾,而是闪着光。他心里有了底,新方向让大家振奋。

话匣子也被打开,几人纷纷讲到自己骑行时的困境,比如丢车、遇到故障等。杨磊此前在台湾工作过,曾买过4辆单车,算是“骑行老手”。

团队看好短途出行领域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都想在出行领域有所作为。跟其他出行类项目相比,风口中的单车市场刚刚起步,市场还未完全打开,仍有很多机会。

会议结束,团队经过两周的思考与调研,最终达成一致:转型共享单车。今年8月25日,Hellobike启动。

针对已有的单车项目,杨磊并不想特意去做差异化。“我们只想按照脑海中对短途出行的理解去做,至于跟谁一样或不一样,并不在乎。”

自主研发单车

接着,团队启动了单车的设计和研发。为了弥补经验的不足,杨磊聘请了一位老师傅,他在城市公路自行车领域有15年以上的研发经验。

基础硬件配置与同类单车项目大致相同。“Hellobike”也采用无桩技术,拥有智能锁、SIM通讯模块、车体为铝合金材质,使用链条传动等配置。

用户称“Hellobike”为“小白车”。

不同的是,杨磊在车锁中嵌入GPS。据他介绍,其实很多共享单车并没有实时定位功能。“他们偷了个巧,用户在手机端看到的车辆定位,是上一位用户使用后将车停放的位置。”

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难以实现。实时定位需要耗电,这说明,团队需要解决骑行过程中的发电问题。

他们计算了一下,GPS智能锁每天不动需要消耗至少400mAH的电量,但是市面上普遍的摩电花鼓(发电装置)正常骑行只能发出300mA的充电电流。这意味着,用户需要骑行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满足一天的使用量。“时间太长了。”

团队决定自主研发摩电花鼓。计算、组装、测试、调整……没有别的法子,他们只能一遍遍尝试。“马达上的线圈需要人工缠绕,他们曾经尝试过单股绕750圈,整个绕下来耗时40分钟。成员们就坐在那里一圈一圈地绕。”

100多次尝试后,他们终于将瞬间发电量提升至10~15W,“这也是业内最高水平”。换句话说,每台单车每天只要被骑行一次,每次20分钟,电量就能充满,满足当天使用。

此外,他们还在车上安装了很多传感器。这样一来,车子出现掉链子等故障,或被人为拖拽,都能立刻被传感器捕捉到,并传达给系统后台。

每辆单车的生产成本控制在650元左右,回收周期为6个月。“市面上的单车,回收周期普遍为两年,但我们认为,时间过长,车子的质感等势必会有所下降,时间还是需要短一些。”

下一步,“Hellobike”急需在市场中被进一步地检验。

首批在苏州投放

投放市场的选择,团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他们跑了全国20多个城市的交管部门,如马鞍山、南通等,翻看当地公共自行车的周转率、单车使用习惯、单车比例和人口密集程度等。

综合考虑后,团队的一致结论是:除了一线城市,中小城市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10月25日,“Hellobike”在首个城市——苏州落地,投放数量为300台。“苏州离我们的硬件研发中心很近,方便来回调试。”

用户骑着单车,穿越在苏州的大街小巷。

用户打开“Hellobike”客户端,可实时查看并寻找车辆,扫码开锁便能立刻骑走。到达目的地后,拉下车锁结束计费。押金199元,定价为半小时1元。

日常运营与其他单车项目大同小异。系统通过大数据驱动,合理布置引导停车点,不断寻找动态平衡点。此外,团队通过车辆异常预警、用户故障上报,处理车辆故障。

几周运营下去,丢车成为了令他们困扰的难题,“共有23台车在系统中失去踪影”。接下来,团队开始“与小偷作斗争”。

他们顺着“偷车产业链”去调查,发现原来每辆“Hellobike”上使用的铝合金,可以在废品市场上卖到100元。

为此,他们将车子的轮毂、车架、智能锁等部件,全部替换为塑料件,降低铝合金的使用量。“我们要让用户花一块钱比偷自行车更方便,使偷车变成一件成本划不过来的事。”

丢车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政府部门。由于用户乱停乱放,政府不断将车收走。他们反复与相关部门沟通,并且更改了用户的奖惩策略:用扣分的方式逼着用户将单车停放在路边白线区域内或停车架上。

两项措施双管齐下,单车的丢失率有所下降。杨磊表示,至于具体效果,还需要在后续发展中验证。除此之外,车子的稳定性等细节也被进一步调整。

单车性能趋于稳定,团队琢磨着扩展。11月6日,“Hellobike”挺进第二座城市——宁波,投放数量为6000台左右。

夜间免费+换乘免费

日常运营延续了苏州的经验,没有太大的调整。但面对新的城市,杨磊开始考虑市场推广。

为了获取客户,团队新增了独特的运营策略。通过市场调研,他们了解到用户的两大需求:夜间用车和换乘问题。

夜间用车方面,当地铁、公交停运后,用户对单车的需求变大。“Hellobike”上线后立刻宣布,用户在夜间(晚上23:00-凌晨6点)骑行免费。

换乘方面,用户表示,如果骑到便利店想要进去买个东西,一旦锁车,哪怕只需两三分钟,再次开锁后又要重新计费,很不划算。“Hellobike”推出“10分钟内换乘,前15分钟免费”策略。

此外,“Hellobike”还将落地城市首月的所有骑行收入,都捐献给当地的交通公益事业。策略一经推出,引发当地媒体报道,无形中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

截至目前,“Hellobike”已在两个城市落地,投放数量约1万台,注册用户数量约10万,单车周转率平均为4次/天。

杨磊表示,未来三个月,“Hellobike”会开通10座城市,目标服务人数为3000万。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杨雨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