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6年砸3千万磨一颗咖啡胶囊 他的咖啡机冲出现磨好味 获Pre-A轮融资

喝杯现磨咖啡续命。

◆ 鼎加弘思coffee now创始人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导语

湖南一家便利店新开业了,店面摆着一台胶囊咖啡机。第一天,店里卖出31杯咖啡;第二天,33杯;第三天,67杯。

为了这杯美味健康的现磨咖啡,卢应志耗费6年时间研发咖啡胶囊与胶囊机,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

今年11月,鼎加弘思实现每日量产15万颗胶囊。其胶囊咖啡机可制作美式(两款)、意式浓缩、热牛奶、热巧克力等5款单品,以及拿铁、摩卡等花式咖啡。

◆ 鼎加弘思coffee now的胶囊

目前,鼎加弘思主打咖啡品牌coffee now,其销售渠道主要为经销商和B端客户(便利店、面包店、企业办公室等),已将胶囊机摆进了合作的数百家便利店,平均每天单店消耗胶囊超过50颗。

现卢应志最惦记的仍是产能爬坡问题。于9月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创投),已投入生产线的扩建中,预计明年6月实现月产1000万颗胶囊。

注: 卢应志已确认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2年磨出第一颗胶囊

一块钱,冲一杯速溶咖啡。2000年年初,商圈街头的咖啡现调机满足着年轻人对咖啡的需求。

那些年,联合创始人梅洋从事速溶咖啡生意,在全国卖出了3万多台现调机,成为国内现调机领域排名前三的生产运营商。但这门生意越干越没趣,到了奥运那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市面的速溶咖啡原料售价,比梅洋的成本价还低”。

萌生了退出速溶市场的想法之后,梅洋在香港一家酒店中看到了一台雀巢胶囊咖啡机。小小的胶囊杯中装着现磨咖啡粉,经胶囊机萃取之后,得到一杯香气四溢的新鲜咖啡(意式浓缩)。

“国内现磨设备还很少,而胶囊咖啡制作工艺简单,口味非常好。”卢应志也看好国内现磨咖啡的市场,遂决定与梅洋联手研发胶囊。

但入了胶囊的坑,他俩才知道这水有多深。第一颗胶囊的诞生,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 美式胶囊

生咖啡豆经烘焙、研磨之后,宜在15分钟内喝掉。而胶囊杯可封装现磨咖啡粉(无需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储存时间超过18个月,其耐高温、耐高压的材质还需承受萃取过程的水温、水流。

研发胶囊咖啡的难度在于把握一个动态平衡,包括胶囊杯萃取结构、咖啡粉和咖啡机注水的水温水压。

为了保鲜,杯子使用高阻隔材料,耐高温高压。但咖啡粉研磨粗细影响杯子内部压力变化,“压力过大,杯子可能就爆掉了”。

而一杯好喝的咖啡,“萃取程度在18%~22%。萃取过度,会有杂味、异味;萃取不足,味道淡如水”。咖啡粉研磨程度、咖啡粉装杯克数、水温、水流速度等也会相互影响。

从第一颗手工制作的胶囊到量产,又是一个两年周期。打磨这样一条生产流水线,魔鬼在细节中。例如,生产流水线需要将9克咖啡粉精准地装入杯中,“当填充速度是10分钟1颗时,误差完全能够控制在0.5克以内。但速度提升到10秒1颗,如何最低成本地判断误差程度呢?”

直到2012年,团队才实现了胶囊咖啡的量产,日产2000~3000颗咖啡胶囊。

胶囊机测试市场

还来不及高兴,第三个难题摆在了眼前,团队没法买到匹配的胶囊机。

研发胶囊时,团队从国外买回几台某欧洲品牌胶囊机,胶囊正是与该机器相匹配。原本卢应志很乐观,“80%的胶囊机都是中国制造,原以为在国内买机器很简单”。但实际上,产业链仍然握在欧洲人手中。无法规模采购,卢甚至打算到欧洲以零售价扫货,但结果是,“一台可以,三五台也行,十台就不卖了”。

由于胶囊咖啡机也是典型的剃须刀商业模式,设备赔钱卖,依靠胶囊盈利,“人家怎么可能把机器卖给竞争对手”。

于是他们在珠三角、长三角四处拜访,寻找自主研发胶囊机的小家电工厂。最终在深圳,真让卢应志找到一家。“这家工厂看到国内每年出口几千万台胶囊机,也开始研发机器,结果失败了。”

“要做胶囊机,必须懂胶囊。”于是,卢应志与这家工厂联手,共同研发胶囊机。他们生产的胶囊机将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可在30秒到1分钟内,将水温急速加热至95度以上。萃取时,机器穿刺胶囊,一头注入热水,另一头流出萃取的咖啡液体。

2014年10月之后,卢应志将胶囊机铺向便利店、办公室等场所,以测试市场。团队免费提供胶囊机,胶囊每颗售价约3.5元。

◆ 鼎加弘思coffee now在便利店

在一年的市场测试中,团队累计铺开了1000多台胶囊机,平均每台机器每天使用不到3颗胶囊。

推向市场之后,他却发现,国内消费者不爱喝浓缩咖啡。“就像中国人不喝伏特加这种高度烈酒,偏爱中低度的米酒、黄酒。中国人也不爱喝意式浓缩,而喜欢拿铁、卡布奇诺等花式咖啡,或者美式等单品咖啡。”

口味偏好决定了摆在便利店柜台的不止一台胶囊机,通常店内还需购置奶泡机、冷柜(储存牛奶)等,以便店员二次加工,调制其它风味的咖啡。

“国内消费者八成喝花式,两成喝单品。”抓住这个需求点,团队决定重启产品研发,要让一台胶囊机既可制作意式浓缩,也可来一杯花式/单品咖啡,还可出一杯奶制品

冲出花式咖啡

去年11月,卢应志团队研发的咖啡胶囊与胶囊机终于获得了国内唯一的胶囊体系自主发明专利权。“我们打破了欧美垄断。”于是,他梳理了股权结构,成立了新公司鼎加弘思,以便生产新产品。

今年春节前夕,卢应志接到母亲病危通知书,在赶回老家的前一晚住在酒店中。凌晨2点,公司几位合伙人跑到了酒店。“胶囊研发失败了。做了100颗胶囊,大概只有不到10颗合格。”

那时,团队研发的是大胶囊,杯装14克咖啡粉,可冲出300毫升咖啡。但胶囊变大,并不只是放大而已,而是涉及到杯体结构的调整。

当晚,卢应志扮演着稳定军心的角色。“我认为是研发成功了,毕竟有10颗合格了,找出这10颗与其它90颗的差异,再争取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

春节之后,团队采购了更精细的设备,死磕杯体结构,将杯体厚薄等做得更精准。耗时3个月,新版胶囊才研发完成。

研发新胶囊时,团队一头扎进胶囊咖啡已有6年,前后陆续投入近3000万。卢应志决定寻求融资。

深创投的一位投资人在卢的办公室喝了一杯咖啡,当场并未表态,而是将一台胶囊机带回了办公室。第二天,卢应志得知,项目立项了。

◆ 新版胶囊机示意图

之后,项目进入了漫长的尽调流程。当卢应志登门拜访深创投时,与投资人约在办公室楼下的一家咖啡馆,对方点了一杯茶。

 “你怎么不喝咖啡了?”卢应志询问道。

“都是你这个坏人。”听到这句回应,卢正纳闷,对方接着说道:“喝了你们的咖啡之后,其它的都喝不下去了。”

到9月,项目通过。卢应志与深创投敲定了投资协议,完成了Pre-A轮融资。同期,产品启动小试产,做到日产1万颗胶囊。

日产15万颗胶囊

胶囊机也随之迭代,可制作5款单品,搭配出12款风味饮品。单品包括浓缩、两款美式(偏果酸、偏焦香)、热巧克力和热牛奶。经过混搭,浓缩咖啡与纯奶粉能冲出一杯拿铁,浓缩咖啡加上巧克力就是一杯摩卡。

每颗胶囊中的原材料也升级换代。过去,卢应志从国内供应商处采购已烘焙的咖啡豆。为了品质控制,他自行采购进口生豆,在自有工厂完成咖啡豆的筛选、烘焙、研磨。

产品的销售渠道分为两类,包括代理商和B端客户。前者主要是各地从事咖啡配送服务的渠道商,后者是连锁便利店、面包店、企业办公室等。

◆ coffee now的吧台

对于便利店、面包店等,卢应志想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台胶囊咖啡机,而是输出一套解决方案,包括咖啡品牌、活动、宣传等。“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卖咖啡。”

就像麦当劳在门店做了一个麦咖啡一样,卢应志希望在便利店打造五六平米的咖啡小空间,统一推广咖啡品牌coffee now。目前,鼎加弘思合作了数百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每天使用50多颗胶囊。

但当下让卢应志为难的是,有的订单他不敢放手签。“我们满足不了(产量)。”最近1个月,鼎加弘思量产的步子刚刚迈起来,做到日产15万颗。

即便如此,卢应志心心念念的事情仍然是产能爬坡。最新一轮融资,钱款也已投向生产线的建设。他希望,“明年6月,产能扩充至月产1000万颗胶囊”。

如今,有了产品与产能,团队谈合作的话语权也变得更强。之后,鼎加弘思的胶囊杯体、胶囊机、咖啡豆原材料、乳制品等都将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现正在洽谈合作中。

/The End/

编辑   王  方    校对  石晗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