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谎的创新经济媒体,致力于发现创新公司,服务创新公司,旗下产品覆盖150万+新经济用户,单周全网分发量可达1500万,已完成真格基金、软银中国、险峰、BAI等顶级机构的5轮融资。
分享

融资500万 他让创意达人脑洞落地 家纺服饰自由印制个性图案 自有工厂单件供应

游且扬成立“速纺”,开发个性化定制引擎,并提供单件供应服务。

◆ “速纺”创始人游且扬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姝

导语

一提到父亲,游且扬总是会产生很复杂的情绪。“他对我苛刻严厉,却用心良苦。”

2014年6月,在父亲的公司“迪捷特”数码印花技术的支持下,游且扬成立“速纺”,开发个性化定制引擎,并提供单件供应服务,产品包括服装、家纺、日用品和箱包等。

该系统可实现满版印花、图片叠加、角度大小调整、无限颜色选择等功能。客户不仅面向设计师,定制引擎的简单化操作也降低了普通用户成为设计师的门槛,让创意产生价值。

最初两年,游且扬深陷在技术外包的泥淖中。迟迟没有上线的系统,引发父亲强烈的不满,两人曾非常激烈地争吵。父亲数次在公司最危急的时刻断掉资金。

后来,游且扬才意识到父亲的用心。这一切都是在逼着他自己找出路。父亲对他说:“你去外面世界跑一圈,就会知道,跟你说好的人不一定是真好。”

如今,游且扬通过自建技术团队,解决了研发问题。系统将于本月底上线。

游且扬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整体定制

“我要退出。”合伙人抛出的四个字,在游且扬的心底炸了雷。他满眼震惊地抬起头,用了几秒钟整理了一下思绪,故作平静地应道:“好。”

对面的合伙人,是与他相识十几年的好兄弟。因为一个业务转型的决定,两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

时间回到2013年的盛夏。游且扬正在父亲的公司“迪捷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捷特”)任职。“迪捷特”专注数码喷绘,主营喷墨设备和耗材的制造,涉及的领域从传统广告业至纺织品数码印花领域。

9月,游且扬在公司内部发起项目组,研发T-shirt局部个性化定制方案。三个月后,系统开发完成,游且扬很不满意,“有点Low”。“用户可以自己设计T-shirt,但印花的位置仅限胸口及背部一块A4纸大小的区域,并且能创作的功能也很局限。”

“真正的个性化定制不是这样的,定制不该受限于技术。”他想要给用户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实现满版印花、多图片叠加、角度大小调整、无限产品颜色选择等功能,“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

在此基础上,游且扬想做得更多。他观察到,传统工厂起订量通常至少要三五百件,绝大部分设计师不愿意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库存风险。因此,他想做单件供应,并承担生产、库存及售后全过程,使设计师更专注于创意,“排除设计师在起步阶段的所有风险”。

但实现这一想法,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满版印花的展示不能停留于平面,需要开发更优化的展示方式,游且扬选择3D技术, 360度无死角展示产品的各个细节。此外,局部定制可以在成衣上进行后期的印花加工,而满版印花要先在布上印花,然后再缝纫,组建一支缝纫团队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面对如此重资产的项目,不仅是合伙人,连游且扬的父亲也不看好。越是这样,游且扬越想证明自己。“明明拥有技术资源,可以提供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及供应模式,如果不尝试就放弃简直就是对技术的浪费。”

2014年3月,游且扬下狠心,放弃局部定制方案。“之前为局部定制所囤的5000件衣服,也被全部封仓弃用。”

三个月后,他正式成立“速纺”,做整体化定制供应系统。

软件外包之痛

游且扬租了间1000多平米的厂房,开启新业务。摆在他面前的有两道难关:研发线上定制系统、攻克线下印花与缝纫技术。

线下的部分相对容易。游且扬从“迪捷特”中,独立出一支印花团队。“我父亲公司的数码印花技术,能将颜色直接印制到面料上,不需要传统制版这道工序,这也是单件定制的基础。”

而缝纫团队的组建,多亏了游且扬的母亲。南方的盛夏炎热,三四十度蒸煮着大地,他的母亲在一家没有空调的服装设计学校待了三个月,“替我了解整个缝纫过程的细节”。结课后,母亲从学校带出一批学生,组建了“速纺”最初的缝纫团队。

◆ “速纺”线上团队合影

剩下就是重中之重的软件部分。作为一个门外汉,游且扬将业务外包给了一家“当时认为特别棒”的技术团队。结果不曾想,这成了此后近两年的梦魇。

在游且扬的设想中,设计师可以在个性化定制系统中,本地无限量上传图片,自由放置在产品的各个位置,不受印花区域的限制,并且随意编辑图片的大小和角度。最终,通过3D渲染呈现实物效果图。

此外,为了追求一步到位,软件全平台开发。听到以上需求,外包公司要价过百万,游且扬硬着头皮答应下来。7月,软件开发正式启动。

另一边,游且扬创立了一个服装潮牌“Lovepark”,跑通线下流程。过程中,缝纫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制作一件衣服的时间从起初的1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团队还研发出拉链及其应用专利、产品包装盒等专利。

可是定制化系统却一直在拖慢整个项目的进程。原本计划在去年4月上线的软件,直到9月,外包团队才勉强给出了一个Demo版。数次想要启动的市场推广,因软件未上线而不了了之。

而这一版本,游且扬依旧很不满意。“功能很简单,只能满足用户基本的下单需求,细节也不完善。”尽管如此,团队仍拿下了一些企业订单,包括奥迪、英菲尼迪等,为其定制专属文化衫或顾客伴手礼。此外,“速纺”也成为2015年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官方指定文化衫定制平台。

在与外包团队协商拉扯了一年多后,双方终于于今年5月启动司法程序。“实际上我们款项已经基本支付完,而项目只开发了不到60%,页面布局和用户体验都远远达不到我的预期。”游且扬将网站全面关闭,同时下架了App。

自建技术团队

技术外包的事情几乎耗尽了游且扬最后一点信心。他一边做着最坏的打算,一边尝试寻找技术总监。

4月27日,他第一次遇到林晓起。面试当天,游且扬因事耽搁,迟到了半个小时,急忙赶到办公室,有些抱歉地推开门,看到对方很礼貌地坐在里面,没露出一丝不耐烦。

游且扬连忙坐下,讲解“速纺”的业务与此前外包团队的事情,林晓起安静地听完问道:“现在的技术团队有多少人?”游且扬答:“没有人,需要你重新组建。”林晓起很纠结,“我回去再考虑考虑。”

为了抓住他,游且扬当晚直接将系统资料打包发给了林。事后,林开玩笑地说:“我糊糊涂涂地就加入了。”

在林晓起的带领下,“速纺”很快组建了一支技术团队。他们决定抛弃原外包团队的所有框架,从零开始研发系统。

“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原公司两年的开发量,并且新增了其它功能,如分享、二次编辑等。”游且扬预计,系统官网和微信端将于9月初正式上线。

◆ 定制引擎展示图

今年6月,团队启动了市场推广。游且扬采用开放的合作态度。“如果我们没有对方想要合作的产品,愿意为对方开发新产品。”目前,团队已拿下一款懒人沙发的合作。

他对目前的状态十分满意,“系统完成了,此前设想的可以一步步去实现了!”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赵  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联系创业者

close

创业者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您的请求信息:

0/200

进入个人中心-联络人,即可查看请求结果

取消
确定

提示信息

close

您还未认证身份,暂时无法和ta联系!请尽快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创投认证哦。

去认证咯
还是算了
联系方式
电话
拨打电话
邮箱
复制到剪切板
微信
复制到剪切板

查看所有联系人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下载铅笔道APP
关闭二维码